APP下载

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的管理与干预策略分析

2019-07-12谌颖平

魅力中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易错圆柱错题

谌颖平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江南镇完全小学,湖南 益阳 413514)

六年级我国学生从小就面临来自于学业考试的重重压力。以小学六年级这一关键的小升初学时段为例,学生学习中的犯错率可能达到最高。因此,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科知识点做好易错题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关于小学数学高年级易错题管理与提前干预

(一)易错题管理

易错题管理包括易错题管理态度、易错题管理价值、易错题管理行为、易错题搜集行为以及深层管理行为,这些维度内容要深度融合到学科教学体系中并发挥作用,培养发展学生自主探究、整理并归纳易错题,最终形成自我发现易错题、纠正易错题、管理易错题的好习惯。实际上,易错题中蕴含多种隐性知识信息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做好易错题管理,就可以改善他们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易错题管理培养的是学生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整理、搜集、分析、归纳和利用相关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提前干预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由于受到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或知识难度的限制,常常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这一点尤其在数学学科中特别常见。因此,教师要针对一些常见的数学错误进行提前干预,为学生整合高年级数学学科中的易错点,帮助学生分析错因,从根本上规避此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二、数学知识点的易错题管理与干预策略

六年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前干预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利用辅助学习的各种例题资料予以正向干预,这其中就包括了预习案的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设计以及课后易错点的提前干预策略检测反馈。

(一)设计清晰直观的预习案

预习案是数学学科教学正式开展前的关键环节。预习案要体现干预思想理念,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对新知识点有所认识,并能够展开自主性学习。在预习案中应该设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知识重难点、教材的初步导读内容、各个知识点的初步探究内容以及对易错点的再次探究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将不理解的内容收集起来,以便于在随后的正式学习中提出,由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在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预习案,首先引导学生探明该课的基本知识点,其次强调概念内容与学生思维意识动向的相互结合,实现导学教学。这样,在预习阶段就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中的特殊内容与关系,使得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比如,教师以“空间观念”为主题来帮助学生设计导学案,其中以“想象”与“描述”为核心来学习物体特征,并以“抽象”和“想象”两种形式将物体特征转化为几何图形,帮助学生明确图形与几何的位置关系、运动变化关系等,再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述来画出几何图形,实现手脑并用(如下图)。

如上图制作相对清晰直观的预习案,是希望学生能够对图形与几何有一定的空间概念,通过抽象、想象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变化特征。这其实就是教师对学生在预习阶段的良好干预,可帮助他们在预习阶段避免错误的发生。同时,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平台为学生展示图形在运动中的变化情况,这相比于教材中的静态图片更具直观性,也能起到提前干预的作用。

(二)设计课堂教学探究活动

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这一关键环节,教师要基于课程知识点进行易错点的提前干预。在预习案的辅助下展开课堂探究活动,一方面可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指导,一方面可预设探究过程,随时防范和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圆柱与圆锥”一课时,教师在预习阶段就发现了学生对该课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如容易将圆柱面积与体积公式混淆,容易混淆圆柱与圆锥的3种关系,容易忽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无法区分有盖和无盖等。如果不加以提前干预,学生必然会在上述方面出现错误。

为此,教师应提前对上述易错点提出解决办法。如针对有些学生无法有效区分圆柱的侧面积与体积的情况,教师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即“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让学生在反复计算中记住这一旧知识点以及它所涉及的公式,坚持每天计算,做到熟能生巧,从而降低出错的概率。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操作区分圆柱的侧面积与体积公式。首先为学生展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并要求学生手里拿着一个圆柱形物体,然后尝试用自己的食指指出圆柱底面一周,初步了解圆柱底面的周长;同时让学生观察圆柱的高度;结合这两个重要参数,引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即底面积乘以高。在教师的干预下,学生顺利避开了这一易错点。

(三)设计课堂教学后易错点干预检测反馈方案

在课后带领学生复习时,要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反馈,以巩固知识点,消灭易错点。比如,在课后练习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错。在布置家庭作业之前,教师就需要提前干预,提醒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易错点,帮助学生小心应对。比如,在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一课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逻辑性不强,而且做题不够细心,容易在审题上丢分。如“一根绳子为4.5米,第一次用掉,第二次又用去米,两次共用去多少米?”这道题目的迷惑点在于两个,许多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后会想当然地认为应该用4.5去乘以两个,但他们没有注意到第二个后面有单位“米”。也就是说第一次用掉了绳子的,第二次用去了米,那么正确的计算应该为: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审好题,同时教师也要进行一定的干预,观察他们的解题过程,帮助他们进行易错题管理,尽量消除他们的惯性思维,通过课后对学生解题过程的检测以及学生的知识学习反馈结果来指引他们正确解题。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设计各个教学阶段的提前干预策略,又要每时每刻做好易错题管理,尽可能在每一个阶段帮助学生消除隐患,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效率与正确率。

猜你喜欢

易错圆柱错题
攻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易错点
『压强』易错警示
圆柱的体积计算
『压强』易错题练习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立体几何易错警示
笑笑的错题
三角函数中防不胜防的易错点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圆”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