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中的标准选择与优化
2019-07-12孙晓哲
孙晓哲
(北京新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9)
文 摘:热处理是金属材料机械加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热处理工艺过程与标准密不可分,涉及选材、工艺参数的制定、热处理操作、产品性能等方面。文章阐述工件选材、产品性能与标准的关系,讨论如何根据材料种类及相关标准选择与优化工艺参数。
热处理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热处理对于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性能潜力,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节约材料、减少能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热处理不仅能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增加零件的强度、硬度、韧度和使用寿命;改善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能;还可以提高或改善某些材料的物理或化学性能。它不改变零件形状,就可赋予零件在一定工作条件下具有所要求的性能和较长的寿命。
标准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实际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技术要求与材料种类、类型、规格不相符的情况。对于设计师而言,如何结合标准选用合适的材料,使材料发挥出它的最大优势,同时又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显得非常重要。在热处理过程中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生产工艺参数,可以为生产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材料的成分、规格不同,热处理后达到的性能也不同,即便是同一种材料,成分的微小差异也会造成热处理后性能的差异。因此,如何根据材料的成分,结合相关的各级标准选择和优化出不同的工艺参数,达到不同的力学性能是热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艺过程。笔者从选材、工艺参数、具体操作等方面阐述热处理中的标准选择与优化。
1 选材与标准
材料的类型、化学成分等是热处理质量的基础。类型不同,材料可以达到的性能也不同;化学成分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则不同,化学成分的差异则直接决定材料热处理后能否满足技术要求。设计选材的依据就是材料能达到的各种性能,包括硬度、拉伸、冲击、耐磨、抗蚀、磁性能等。
以GB/T5231—2012《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中铝青铜为例,常见的材料牌号与成分见表1。
表1 铝青铜牌号与主要成份
铝青铜为青铜的一种,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蚀性能和抗磨性能,铝为主要添加元素。少量铁加入铝青铜后形成极细的FeAl3质点,分布于金属溶液中,作为α晶粒的非自发晶核,使合金晶粒细化;还能延缓原子扩散过程,细化再结晶晶粒;锰能强化α固溶体,提高合金强度,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合金的铸造性能,同时降低合金的共析转变温度,避免自发回火脆性;镍能大大提高Cu-Al合金的机械性能(特别是屈服点)和耐蚀性。
通过表1可以看出,其中所列4种牌号铝元素含量相近且范围有交集,区别明显的是铁、镍、锰等元素,而成份的微小差异直接影响材料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在热处理选材时,需要根据材料的成分选择适合的材料牌号,选用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热处理后,达到设计需要的技术参数和性能。例如,需要材料的硬度在HRC35左右,可选择QAl10-4-4材料;而需要硬度在HRC28左右,可选择QAl10-3-1.5材料。这样每种材料才能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产生出优质的产品。
2 工艺参数与标准
热处理所涉及的材料种类繁多,产品形状多种多样,即便是一种材料,影响热处理工艺参数制定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材料原始状态、有效尺寸、设计要求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是否带有热处理工装等。以常见的材料铍青铜QBe2和马氏体不锈钢40Cr13为例。
例1:在企业生产中经常用到的材料铍青铜(QBe2),引用的标准为SJ3197《铍青铜弹性元件的热处理》,其材料状态及性能要求具有多样性,具体见表2。
表2 铍青铜 (QBe2)材料状态及性能要求
在同样的时效工艺下,C态和CY态的零件硬度值区别很大,比如,我们采用305℃保温150min处理QBe2带材,C态的硬度值为HV336,而CY态的硬度值为HV384。在实际生产中,热处理工艺师需要根据材料的类型、状态、技术要求适当调整工艺参数,如CY态的时效温度选下限或采用不完全时效的温度,也可将原材料重新固溶,然后再时效;而C态的采用正常时效,硬度要求高的温度也相应适当提高,以满足设计的不同需求。
为了避免工艺师之间存在的经验、技术等差异,需要通过标准化来对工艺参数进行统一,将技术要求与工艺参数一一对应。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编制了企业标准,给出了时效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与不同硬度要求的对照表,固化工艺参数,很大程度提高了产品的一次交检合格率。
例2:QJ2714A—2016《不锈钢的热处理》规定马氏体不锈钢40Cr13淬火回火的工艺参数见表3。
表3 40Cr13淬火回火的工艺参数
标准中分阶段规定了技术要求与工艺参数的对应关系,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材料的规格和成分差异会影响淬火后的硬度,热处理工艺师需要根据淬火后的硬度,适当调整回火温度。标准是对热处理工艺参数的指导,是编制热处理工艺参数的依据。实际生产中不能完全照本宣科,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要在标准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3 热处理操作与标准化
产品热处理后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材料和工艺参数,还对热处理操作要求很高。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热处理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以及计算机与机器人的应用,都是操作标准化的表现。
比如,采用铝合金联合炉进行铝合金固溶处理。固溶是将合金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处理方式,为后面的时效强化提供组织准备。现有的铝合金固溶设备一般为立式加热炉,其垂直下落式入水方式决定了铝合金固溶的转移速度,满足了铝合金固溶对转移速度的要求,减少了人工操作的不一致性。
GJB1694—1993《变形铝合金热处理规范》对铝合金淬火转移时间根据产品厚度规定为5s~20s。如果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即淬火转移时间)过长,冷却速度变慢,引起α(Al)固溶体分解,析出物沿晶界析出,使晶界粗化,会造成类似于“过烧”的现象,而操作设备的标准化避免了这种现象,保证了热处理质量。
4 产品性能与标准
我国大多数企业是按产品合格率的高低来评价质量的好坏。产品的合格与否由相关标准来规定,标准一般规定材料经过某种热处理后的最低性能,达到并超过最低指标即为合格。然而满足最低性能不能称之为优质产品,所以,讲质量首先得看标准水平,标准水平决定了产品质量的等级。
例如:功能材料1J50,铁镍系软磁合金,在弱和中磁场下具有很高的导磁率和很小的矫顽力,加工性能好,可以制成形状复杂的零件,且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在热处理退火过程中合金进行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同时在氢气保护下,可以去除部分杂质、净化材料,起到提高磁性能的作用。经过热处理退火后,可以消除机械加工产生的应力,再结晶晶粒长大使得晶界减少,杂质之间间距加大,对磁性能的影响减小,同时获得有序化的组织和取向一致的组织,达到设计所要求的磁性能。
1J50材料规格多、品种全,同时也对应不同的性能指标,GB/T32286.1—2015对1J50合金的磁性能给出了详细的规定(见表4),冷轧带材不仅按厚度进行了详细的区分,而且还分了材料级别,在不加以说明的情况下,按级别Ⅰ要求,如果要求级别Ⅱ或者级别Ⅲ,需要在订货合同中注明,以从源头上提高材料的质量,加严对化学成分的要求,以保证材料进行热处理后的磁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
表4 1J50合金磁性能 (部分)
热处理质量是热处理专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标准是质量实现的一个基础和保障。标准的实施不仅能提高质量,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热处理质量是企业依据相关标准,对需要热处理的产品进行的规划、设计、生产、检测、售后等过程的信息披露,反映产品使用功能的属性,包括性能、效率、可靠性等指标。而标准就是对热处理质量特性作出的明确和具体的定量的技术规定。热处理标准是规范热处理经营行为和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与热处理质量是源与流的关系,标准是质量的依据,质量是执行标准的结果。
我公司热处理专业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标准体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热处理种类。这些标准是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既包括通用性标准,也包括针对典型工艺制定的标准。目前已在生产中应用广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当生产中遇到技术问题时,工艺师会成立攻关团队,立项进行课题研究,并将课题成果固化成典型工艺和标准,用于指导某特定产品的热处理,效果明显,提高了批生产的能力,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