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互联网+”时代学龄前亲子沟通的原则与方法

2019-07-12渭南市临渭区依林幼儿园714000

大众文艺 2019年3期
关键词:气质亲子互联网+

(渭南市临渭区依林幼儿园 714000)

一、目前我国亲子沟通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的出现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家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矛盾。现如今年轻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八九十年代的独生子女,快节奏的生活迫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虽然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往往还是只重视孩子智力方面的成长。家长工作忙碌,常常没有充足的时间关注孩子、了解孩子、陪伴孩子,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忽视了情感和行为的培养。而且,大多家庭还存在隔代教育。

目前亲子沟通呈现的现状是:沟通方式多元,面对面沟通、网络视频沟通、网络语音沟通、网络文字信息沟通以及非语言沟通;沟通方法欠缺,家长与孩子不会沟通,沟通不得要领、不能进行有效亲子沟通、沟通困难现象普遍存在,甚至亲子关系紧张。

二、学龄前亲子沟通的障碍

1.家长对幼儿的气质特征不够了解

所谓的气质,是指人的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心理学的体液学说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是先天的,无好坏之分;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而我们一般家长,往往把孩子先天气质与后天性格混为一谈。性格是后天获得的,是在长期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家长如果用心了解幼儿气质特征,把握幼儿性格特征,就可正确接纳孩子的气质,根据孩子的不同气质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针对性引导,引导孩子正向发展,个性化发现。

2.幼儿语言的发展决定了表达自我的不完整

有研究表明,幼儿语言发展需经历三个阶段:一岁之前,简单发音,可称为“语言要素积累阶段”;二——六岁,单词运用,是语言敏感期;六岁以后,运用语法。三岁左右的幼儿会用词组成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这时幼儿的语句非常简单,句子经常不完整,常出现没有主语的短语或用词颠倒的情况。四——五岁幼儿能正确地运用简单句说明自己的意思或描述见闻,但语言还不够丰富和灵活。

3.现存的教育模式不够适合当下的教育

根据专家调查结果,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主要可以分为4大类型:溺爱型(过分保护型)、过度干涉型、粗暴惩罚型、温暖理解民主型。无论哪种类型,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别的教育一样,还存在“超前教育”和“滞后教育”问题。只要是超越了大脑发育时期的教育,就是“超前教育”;只要是落后于大脑发育时期的教育,就是“滞后教育”。前者是“拔苗助长”,使孩子承受了生理智力还不能承受的教育内容;后者则是教育上的“马后炮”,使孩子错过了最好的学习时机。

4.家庭教育理论和策略缺乏

人常说,为人父母是没经过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的职业。因此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再正常不过。亲子沟通没有专业的指导和引领,年轻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往往不自觉建立在自我成长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于一些专业理论和策略的需求,往往发生在出现问题之后。婴儿时期,家长一般偏重于孩子身体的发展和营养的供给,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培养并不注重,认为孩子小很是放任,亲子沟通可以说很随心所欲。而当孩子到三岁上幼儿园的年龄时,许多家长又将孩子的教育盲目而单纯地交给老师,往往忽视了亲子沟通。

5.隔代教育或隔代老人过度干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年轻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没有时间带孩子,有的直接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有的和老人一起生活一起带。有研究认为,隔代教育,祖辈对孙辈是溺爱大于教育。可以说祖辈的姑息纵容和包办代替,一味迁就和百依百顺是中国式隔代教育的普遍现象。即就是三代同堂,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由于观念的不同,往往会受到孩子爷爷奶奶的阻挠和干预,爷爷奶奶会打着爱的旗号阻止父母纵容孩子,亲子沟通因此形同虚设,甚至让本应成为优势互补的家庭关系变为矛盾家庭。

三、亲子沟通的基本原则

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平等的原则、尊重的原则、接纳的原则。

平等原则:不仅仅是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话语权的平等,更是行为态度上的平等。家长要让孩子敢说,想说,肯说,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孩子的成长态势和发展动向,及时疏导,因势利导。

尊重原则:尊重孩子是一种理念,不是理论也不是一个口号。尊重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尊重孩子的客观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需求和个性,不以成人的喜好和判断轻易地否定和替孩子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但不是去放任,而是尊重孩子的思维,去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判断,培养孩子的决断力。

接纳原则:接纳孩子某方面的超群优秀,同时接纳孩子某方面的滞后逊色;接纳孩子的大方开朗,同时接纳孩子的胆怯羞涩;接纳孩子的温顺听话,同时接纳孩子的暴躁抗逆。不要急着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较,多拿孩子的昨天和今天比较。

四、学龄前亲子沟通的方法

1.细心观察孩子

观察一词的字面解释是“对人或事物仔细察看”或“使用感官(不止是眼睛)对事物获取觉知”。人在感官接收刺激后会有反应,观察就是“刺激→感官觉知→判断”的过程。观察幼儿行为是理解幼儿的第一步。细致观察孩子的行为,才能正确解读孩子的内心体验,推动孩子的发展。婴幼儿时期孩子表达自己的方式主要有表情、动作和语言,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要做到客观。但由于人的内在想法因人而异,不易完全放弃主观,因此观察者的主观会不可避免地介入观察过程。一般情况下,观察需仔细记录过程,再加以分析、推测、归纳、整理,最后得出判断。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慢下来、静下来,真正观察幼儿,做到真正理解孩子们的想法。

2.耐心倾听孩子

孩子的语言发展从刚出生的无意识交流到四五个月左右开始的有意识交流,再到六岁左右比较成人化的交流,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幼儿的语言表达是不健全而且很有特点的,加之他们的思维是从三岁前直觉行动思维→幼儿中期具体形象思维→幼儿晚期逻辑思维萌芽,注定亲子沟通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正确分析和对待孩子不甚清晰的倾诉,综合孩子的其它表现,正确理解孩子。

3.童心陪伴孩子

学者认为幼儿期是儿童的前运算期,处于主观世界与物质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缺乏必要的知识,对事物之间的物理因果关系和逻辑因果关系一无所知,所以思维常是泛灵论的。就像小孩子都会有心爱的玩具,在他们小时候会把那些玩偶当成生命中的重要朋友,可当他们接触到了更多同龄人,都会更倾向于去建立与真实世界的关系。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其认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参照自己才能理解客观事物,而不能从别人的观点、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对于孩子的稚嫩表现,家长一定要理解并客观对待,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评判孩子的发展,要用童心陪伴孩子,要懂得孩子认知规律,保持和孩子一样的思维去沟通、交流、疏导。同时,家长要注意个人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亲子沟通时要保持快乐积极的状态,有意识克服消极情绪,避免不自觉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4.爱心感染孩子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成人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爱是阳光,滋润心田;爱像一粒种子,会在孩子心中萌芽。80后90后亲子沟通的时代特点鲜明,视频、语音、抖音、微视、彩视等方式新颖便捷,但都不及面对面的对视、拥抱、牵手、交流和陪伴温暖。作为家长,一定要在孩子性格形成期多些陪伴、多些可以触摸的关爱。

学龄前是儿童性格培养的关键期,影响决定一生的性格发展。高品质的亲子沟通,必然造就高品质的亲子关系和高品质的家庭教育。遵循亲子沟通基本原则,掌握亲子沟通方法,强化家庭教育意识,优化家庭教育行为,以提升家庭教育能效,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奠基孩子人生。

猜你喜欢

气质亲子互联网+
让鹰城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What’s InsideDoesn’t Count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