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被动句的日中对比研究
2019-07-12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16029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116029)
很多情况下,表达同一种句意时,日语用被动句来表示,但是汉语却可能用主动句或被动句来表示。也就是说,将日语的被动句翻译成汉语时,未必都可以翻译成被动句。两种语言被动句的对应关系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正确地运用日语的被动句对于我国的日语教育以及翻译研究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课题。
因此,本文首先分别对日语被动句和中文被动句的定义和构文形式进行介绍,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异同。
一、日语的被动句
1.定义
日语的被动句为「受身文」,「受身文」是指『「ヴォイス(態)」の一種。動詞の受け身(形)を用いながら、ある事態について行為の受け手に焦点を当てて表した文』,即运用动词的被动形式,重点为某事态或行为的接受者的句子。
2.分类
有关日语「受身文」分类的研究有很多,由于时间和版面的限制,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工藤真由美关于「受身文」的分类。
工藤真由美在「現代日本語の受動文」(1990)中,把一直以来的直接被动、间接被动、被害或困扰的被动分为「当事者受動文」和「関係者受動文」两类,其中「関係者受動文」又可称为「不利益受動文」。「当事者受動文」包括「直接受身文」和「間接受身文·持ち主受身文」,其中「直接受身文」还包括「直接対象受動文」和「相手受動文」。并且,间接被动和被害或困扰的被动属于「関係者受動文(不利益受動文)」。
3.构文形式
Aが/は Bに/から/によって/で 动词未然型(ら)れる
二、中文的被动句
1.定义
张志公在《现代汉语》中对被动句进行了解释:“在动词性谓语句中,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是被动句。”
2.构文形式
汉语的被动句按有无被动形式标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标志的被动句,
另一类是无标志的被动句。
a.有标志的被动句
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主要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叫、让、给”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给”的被动句。此外,“被……所”“为……所”也属于被动句的标志。
I.由“被、叫、让、给”引进施事的构文形式:受事+标志+施事+动作
(1)他们是被过去存在的有法不依的现象搞怕了。
(2)我们叫他骂了一顿。
(3)好吃的全部让他吃了。
(4)千万别给老太太、太太知道。
II.“被、给”后面施事没有出现的构文形式:受事+标志+动作
(5)当晚的宴席有10多桌,估计被宰杀的穿山甲有5只以上。
(6)钱包给偷走了。
III.“被……所”“为……所”为标志的构文形式:受事+被/为+施事+所+动作
(7) 同学们被老人的话所感动,决心好好学习。
在有标志的被动句中,表示“不如意”的是多数,可近年来,受国外语法影响,被动句的语义范围扩大了,也有少数句子是中性的,甚至带有如意、高兴的色彩。
b.无标志的被动句
无标志的被动句是指没有被动句的标志,但是含有被动含义的被动句。汉语中,施事不明确或者是没有必要提及施事的时候,通过省略“被”等标志来构成被动句的情况较为常见。无标志的被动句尽管在含义上看,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受事,但是在形式上和主动句是没有区别的。
(8)你二哥哥的玉丢了。
三、「受身文」和“被动句”的对比分析
1.谓语动词
被动句对谓语动词的“动作性”有一定的要求,动作性越强,越容易作为被动句的谓语。日语中的自动词可以作为「受身文」的谓语使用,但是在汉语中一般没有与此对应的情况。而且,像“希望”“期望”“寻求”“后悔”等动作性较弱,只是单纯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也不能作为汉语被动句的谓语。
(9)貿易問題の解決が望まれている。
(9)'贸易问题期望得以解决。
「受身文」中,谓语可以是带有生产含义的动词,但是在汉语被动句中,很少出现这样的动词。特别是像“召开”“举行”等这样抽象的带有生产含义的动词不用于汉语被动句。
(10)選抜された選手がA·Bに分かれて試合が行われる。
(10)'被选拔出来的选手分成A、B两组进行比赛。
汉语被动句对动作成立的结果有一定要求,如果动词本身不能表示结果或状态,就不能单独作为被动句的谓语。这时,要加上动态助词或补语等表示动作或行为的结果或状态。而日语中没有这种限制。
(11)私は彼に殴られた。
(11)''我被他打了。○
(12) 夜中子供に泣かれた。
(12)''半夜被孩子哭醒了。○
(13)机は李さんに叩かれた。
(13)''桌子被小李拍了两下。○
2.主语
在被动句中,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要对动作或行为的受事(主语)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物理上的影响和心理上的影响,其中心理上的影响包括直接的心理影响和间接的心理影响。汉语重视物理上的影响和直接的心理影响,日语在重视物理上的影响和直接的心理影响的同时,也注重间接的心理影响,因此日语「受身文」的分类中包括「間接受身文・持ち主受身文」,而汉语没有与此对应的情况。
(14)彼は財布をすられた。
(14)''他的钱包被偷了。○
3.施事
被动句中施事为“人”的情况较为常见。此外,“动物”“植物”“事物”“自然现象”等也可作为施事出现。施事的动作或行为对受动者的影响越大,被动句越容易成立。但是,自然现象可以作为「関係者受動文」中的施事,却不能用于与之对应的汉语被动句,汉语中多用主动句来表达。另外,日语「受身文」的施事很少由第一人称充当,汉语无此限制。
(15)雪にこんなに積もられては電車は不通だろう。
(15)'雪积得那么厚,电车无法通了吧。
(16)徐先生を見ていると、彼女も私に笑われた。×
(16)'我望了望徐老师,她也被我逗乐了。○
4.语义
两种语言被动句的语义对比分析,主要是从受害、受影响、受益和中性这四个方面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从受害语义来看,两种语言在语义特征上的共同点最为明显,可以说汉语和日语存在基本的对应关系。从受影响语义来看,两种语言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日语多用「受身文」,而汉语倾向于主动表达,如例句(17)。从受益语义来看,汉语和日语也存在基本的对应关系。从中性语义来看,日语往往不用「受身文」来表达,尤其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多用主动句,而汉语中使用被动句表达的情形较为多见,如例句(18)。
(17)おれを御覧よ。かかあには死なれるしさ、子供はなしさ。
(17)'你看我,老婆死了,又没孩子。
(18)遥か遠く、空に溶け込むようにして連なる雪を被った。
(18)'远处被连绵的雪覆盖着,好像融入了天空。
四、结语
综合以上对于日语的「受身文」和汉语的被动句各个角度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汉语的被动句比日语的「受身文」受到更多方面的限制。本文以日语的「受身文」和汉语的被动句为研究对象,对于二者的特征进行了各方面的探讨、比较,发现两种语言被动句的特征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学习者要想掌握好日语语法,加深对「受身文」的理解是很必要的。本研究也对日汉互译及外国语言教育,特别是我国的日语教育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