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派建筑门楼额枋的象征性解读
——以屏山村为例

2019-07-12合肥工业大学230601

大众文艺 2019年1期
关键词:门楼徽派祠堂

(合肥工业大学 230601)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更塑造了一方文化,在古徽州大地上受徽州文化滋养而生的徽派建筑以其科学的环境意识、精湛的建筑工艺、精巧的构思设计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而徽派建筑中的每一个结构部件无论是从实用性还是从装饰性上都有其独特的作用。额枋作为徽派建筑必不可少的构件之一,从结构而言,它承担着梁与梁之间的连接功能;从装饰性而言,额枋表面雕刻的各种图案对建筑起到了很好的美化作用;徽派建筑门楼额枋中蕴含的无尽内涵,更是值得后人去思考、发掘和总结。

一、额枋的意义与作用

额枋,即匾额。枋,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横木,断面一般为矩形。作为传统建筑中的构件,额枋取材多为木料、砖料和石料。在徽州古建筑群中,额枋主要以砖材为主,表面绘满了表达人们意愿的刻画,这与当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特制的水磨青砖的使用有关。

建筑中的额枋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而由装饰功能引申出来的象征意义则在后期额枋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额枋的实用功能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作为檐柱与檐柱之间的联系梁,它的承重作用让其不可或缺。随着人们财富的不断增加,雕刻技艺的日趋成熟,额枋在兼具实用功能的同时具备了越来越多的装饰作用。人们聘请匠人在额枋的四周刻上美丽的图案,有现实中的花鸟、有人们想象中的飞禽走兽、有生活中的普通场景,也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岁寒三友”、福禄寿三星、八仙过海等。不断丰富的图案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而人们审美的提高对雕刻技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了更加精细、丰富的图案的诞生。额枋的装饰作用越来越突出,与其实用功能一样,成为了自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人们赋予额枋象征意义的时候,它便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构件了。人们用它表达美好的愿望,家族用它来纪念辉煌难忘的时刻,它既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也是家族势力的体现,更是衡量社会等级制度的标尺。

二、屏山村额枋的影响因素分析

屏山村,因村子北部有山似屏风而得名,位于美丽的安徽黟县,唐朝时期便已出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青山列画屏,雨余翠欲滴。秋叶更春花,纷披似锦织。”山环水绕,绿树如茵,屏山村一代代人已经在这里生长了千年之久,他们既体会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困岁月,也见证过“八百烟灶,三千男丁,五里长街”的繁荣景象。明清时期,富甲一方的徽商建造了规模宏大的住宅、祠堂,形成了后来闻名全国的徽派建筑,这既是属于他们的辉煌,也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宝贵财产。

1.风水理论

风水之术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因为迎合人们趋吉避凶、消灾解难的心理,不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民间都受到推崇。中国传统风水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意在说明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屏山村民对风水文化有着坚定的信仰,结合地域特色早在明清时期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水理论。屏山村的风水理论是由祠堂的选址而兴盛起来的,反映在额枋上,则体现为其位置、大小、高度、数量等因素。村民们在构建额枋时会首先进行精确的规划,放置在什么地方,放置多高,多大,绘制什么内容都要经过谨慎的思考,因为他们认为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风水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兴衰。从整体看,村民们在额枋的构建上和祠堂的布局、选址有着统一的规划,以风水文化为理论依据,讲究顺应天意,充分发掘和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以达到人与环境、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的目的,也就是人们一直追求的天时地利人和。屏山村依山环水,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这样的地理位置被人们认为是吉祥之地,能够丰衣足食、人丁兴旺,这些在额枋绘制的题材中都有体现。

2.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作为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对当时人们的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在古徽州地区,人们崇文尚礼,“唯有读书高”在当时“仕农工商”的等级划分下成为了唯一的人生信条。屏山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思想在屏山村开花结果,根深蔕固;作为程朱阙里,屏山村同时又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被纳入森严完备的宗法制度之中,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守相应的礼仪规范,不得僭越,这一点在额枋的规格和内容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的影响下,再加上优美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屏山村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在屏山村祠堂的额枋中,有的是祈求仙神庇佑、家族繁盛的,有的是记录后人奋发向上、考取功名的;也有咏物明志、注重精神追求的,这些内容各异的额枋不仅展现了当时文风盛行的社会面貌,也彰显了徽州居民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3.徽商文化

明末清初是徽商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从规模、人数、资金上,还是从影响力上都远非其他商帮可比。“种地无以为存”,屏山地处山区,徽商们家境多贫困,所以他们不得不远走他乡维继生活。商人致富之后,就回到家乡大量修建房屋和祠堂,为了彰显自身的实力,徽商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反映在额枋的用料和工艺上便可见一斑。屏山村祠堂中的额枋多数是以上好的水墨青砖为料,内容丰富多彩,无论是人物、动物或是植物都绘制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精湛的雕刻技艺。屏山村村民走南闯北,他们将徽州地区的特色带到全国各地的同时,也把其它地区精湛的工艺带回了家乡,并用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将其变为现实。“商而兼士,贾而好儒”,具有“士儒”之称的徽州商人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在建造额枋的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自己见多识广的优势,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融入自己的想法,将他们丰富的阅历通过额枋表达出来,一个个额枋也是他们一段段传奇人生经历的体现。

4.佛教文化

“天下名山僧占多”,为了能够潜心修行,远离世俗之事的烦扰,佛家寺庙基本上都位于悠远僻静、景色秀美的山野之中。而屏山村群山环绕的地理环境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淳朴的民风使得提倡“众生平等”、“与人为善”的佛教文化被人们迅速接受,家族之间的攀比与争斗被“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的佛教思想化去了几分戾气,佛教所宣扬的“大慈大悲”“珍爱自然”等理念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传统思想不谋而合。在当时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里,处在群山之中的村民们虔诚地接受着佛教文化的洗礼,佛教也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所以,体现在屏山村祠堂额枋的题材内容上,多是一团和谐的喜乐氛围。

三、屏山村门楼额枋的象征性分析

1.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们珍惜并充分利用大自然赐予的一切,并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通过各种方式在日常生活展现出来,如色彩、建筑结构、壁画等。额枋在承担自身实用功能的同时,也被人们赋予了一定的象征功能。人们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刻画在额枋上,如祈求幸福安康、事事如意;希望家庭美满、人丁兴旺;渴望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在屏山村舒光裕祠堂的门楼额枋中,就刻画了舒氏后人考取功名、衣锦还乡的场景,图中精细地刻画了当时人们的反应、街道的布局,高中状元的学子骑在高头大马上,被众多父老乡亲围绕着,敲锣打鼓、欢呼雀跃。长长的街道两旁是众多的亭台楼阁,有茶楼、饭馆、当铺等,楼上人们探出头来望向热闹的街道。该门楼额枋由五块特制的水墨青砖组成,长3.5米,高0.4米。[6]就其意义而言,不仅是为了记录舒氏族人功成名就的辉煌时刻,更是为了勉励后人,在屏山村的古建筑群中极具代表性。

2.家族地位与实力的彰显

由于门楼是祠堂最主要的入口,在整个祠堂建筑的最外延,门楼额枋往往就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实力和地位,自然而然就成了祠堂建造的重中之重。每个家族都会极尽财力和物力对门楼额枋进行装饰,如使用特制的、材料上乘的水磨青砖,聘请最优秀的雕刻师,使用最好的颜料等。屏山村是舒姓的聚族村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为单位,各个家族间的对比与较量一直伴随着这个古老的村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个家族的人,尤其是男性族人从小就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几乎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便被赋予了振兴家族的使命,在他们金榜题名、功成名就之后就会回到家乡修建住宅和宗祠,光耀门楣。在当时儒家思想和宗族观念的影响下,光宗耀祖甚至要比出仕为官、为国争光重要得多。人们将这些思想融入到住宅的建筑中,融入到家居装饰中,融入到一草一木中。作为“脸面”的门楼额枋更是成为了一个家族实力的象征,代表一个家族在村中的地位和威望,从额枋的大小、数量到材料、色彩和内容都因家族而异,各有不同。名门望族的门楼额枋不仅各级额枋一应俱全,而且材料上乘、色彩鲜艳,内容上多是对家族重大意义事件的记载;而一些普通的家族中,门楼额枋则相对简单一些,内容上也多是神话传说,借此以鼓励后人。

3.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的体现

在封建的社会等级制度下,仕农工商的社会等级秩序一直是压在徽州商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尽管徽州商人们富甲一方,可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很低,这些靠经商起家的徽商们渴望得到人们的尊重、社会的认可,于是他们在家乡建造了大量规模宏大的房屋住宅,辉煌一时,以此展现他们的实力,发泄心中的不满。他们这种压抑的心理在额枋的装饰上展现得尤为明显,这并不只是一件简单的装饰设计,而是商人们的精神诉求,他们借此表达和官仕之人平起平坐的心愿。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划分在屏山村额枋的题材内容和材质选择上也清晰地体现出来,这种差距的产生既与村民自身的贫富实力有关,又和当时重仕轻商的社会制度息息相关。比较富裕的家庭中额枋多用砖材和石材,经久耐用,威武庄严,可以显示出主人殷实的家境;一般的家庭则用木材,屏山村群山环绕,就地取材,省钱省力。屏山村崇文尚儒,出仕为官的子弟众多,这样的家族中额枋更为高大,内容上多是记录子弟们及第成名、加官进爵的荣耀场景。对内,可以激励家族后人;对外,可以展现家族高人一等的地位。

四、结语

黑格尔说过:“建筑在本质上始终是象征型的”。徽派建筑源远流长,从其村落的选址、布局、建构到墙壁、窗户、台阶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深刻的象征性,是中国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徽文化最美丽的一张名片。而门楼额枋不仅生动的展示了徽州建筑独特的发展史,更将古徽州人民的生活生动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猜你喜欢

门楼徽派祠堂
门楼
太谷明清民居门楼类型特征浅析
梁家祠堂史话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前门楼子九丈九
徽派建筑技艺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清唱
沈家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