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非遗”芜湖铁画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

2019-07-12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41002

大众文艺 2019年3期
关键词:芜湖非遗文化遗产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系 241002)

铁画锻制技艺源于清康熙年间,经过300多年的传承发展,现已成为芜湖特有的民间工艺。铁画采用了金银首饰等金属制造工艺和雕刻技术,吸取了国画、剪纸、版画、雕塑等传统艺术精髓,是一种独具风格特色的手工技艺。

一、芜湖铁画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第一,芜湖铁画的保护现状。铁画艺术历史悠久,传承多年的铁画史留存下来大量珍贵的传世精品和历史资料,却因存放条件的简陋,除了部分精品得到妥善保护外,很多档案资料都面临着老化、失散的危险。部分录音、录像等传统形式的铁画资料,已经出现了磁带、录像带无法播放等问题。如再不及时进行数字化抢救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将无法再供后人查阅,从而导致原始资料的残缺和破损。

第二,芜湖铁画的传承现状。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核心载体,而老一辈的铁画艺人大多已进入古稀之年,精力不济,使得“从师学艺”的手口传承方式逐渐消亡。另外,铁画艺术不仅需要有熟练的锻制技艺,更需要高超的艺术修养,这就对铁画艺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铁画的工作环境和收入都不太理想,所以年轻人从事铁画行业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得铁画新生力量断层,流失严重。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铁画艺术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课题,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数字时代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二、数字技术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应用

1.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

数字化采集和储存技术,不仅可以将实物、手稿、图片、音、视频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料转化为数字化格式,而且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2.数字化展示和传播技术

数字化展示技术是集虚拟现实、图文影像、声光电效果等全方位、多媒体表现手段于一体的展示方式,可通过平面、全景或立体成像的方式向大众展示。例如,数字博物馆不仅局限于静态展品的展示,更是将民间工艺的历史演变、民间艺人、制作工艺等全流程进行数字化展示,以活态的方式展示和传播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

三、芜湖铁画的数字化保护对策

(一)对铁画原始素材进行数字化采集

主要对铁画的手稿、照片、实物、影像、声音等进行数字化采集,采用数字扫描、数字摄像等技术,将其转化为数字格式。

(二)采集数据的数字化处理

利用采集的信息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主要涉及原始图像素材的优化、存储,音频视频的优化、压缩等。利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以及音、视频处理软件加以处理和优化,以达到信息数据的标准化。

(三)建立芜湖铁画数字资源库

在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分类,通过铁画的不同分类方式和类别建立铁画数字资源库,可随时通过数据库更新添加或修改内部数据信息,为芜湖铁画提供一个数字存储和查阅的数字资源库。

四、芜湖铁画的数字化传承对策

(一)铁画艺术在装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铁画艺术呈现出的艺术形象多为二维静态的装饰画,其表现形式和内容较为单调和老套。为了满足现今大众的审美情趣和要求,铁画在表现内容上要打破原先的“梅兰竹菊”,可尝试扩大内容范围,表现地域经济、文化、旅游等特色,将铁画工艺的技术创新与视觉创意相结合,做到既保留铁画的传统特色,又增加铁画的现代元素,打造铁画工艺的新风格与新形式。

(二)铁画艺术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展示应用

借助芜湖发达的旅游资源,通过添加城市和旅游区的静态和动态元素,将铁画的艺术形式和城市的地域文化相融合。通过创设城市公共艺术空间,如广场雕塑、公园、旅游风景区、住宅小区、学校、商场等,让游客和市民能近距离了解和感受铁画,既展现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又传承和传播了铁画的艺术魅力,加强了城市文化建设。

(三)在地方性高职院校开展铁画数字化传承研究

2015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职业教育基地在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落成,作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院充分发挥地方高职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域优势,积极开展铁画锻制技艺和数字化传承的创新研究,相继成立了铁画大师工作室和铁画艺术协会,对铁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据库建设,开发保护和传承的专项课题,不断推进铁画工艺的研发和创新。

五、结语

铁画是芜湖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代表之一,更是我国典型的地域性民间艺术。铁画传统工艺的颓势不是偶然,而是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铁画艺术,使其既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又在创新发展中超越与新生,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

猜你喜欢

芜湖非遗文化遗产
进击的芜湖
进击的芜湖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