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2019-07-11刘萍

新课程·小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品悟语言积累迁移

刘萍

摘 要: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永恒的话题,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悟、课内运用和课外迁移的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言积累;诵读;品悟;运用;迁移;语文素养

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古代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是现在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都充分说明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科特点,采用诵读、品悟、课内运用、课外迁移等训练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具有三大功能:培养阅读能力,陶冶情操,积累语言材料。所谓语言材料,指的是词汇、句式、构段方式以及各种表达方法。要想积累语言材料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多读,尤其是诵读。它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也是现代心理学充分肯定的一种语言学习方式。实验证明: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60%来自视察,20%来自听觉,3%来自嗅觉,2%来自味觉。从这一组数据来看,诵读中积累语言是多么重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以“雅言”吟诵文章之后,学界便兴起了诵读之风,“日诵万言”便成为一种读书美德。唐宋八大家之中的韩愈,曾“不绝吟六艺之文”,白居易“三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可见古人对诵读所下的功夫,当然诵读也成就了他们的学业。如今,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篇篇精彩。它的魅力在于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巧妙而生动地传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描写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和重音来抒发学生对课文中人物、景物的喜怒哀乐,或是同情、厌恶,或是留恋、憧憬的情感。也就是说,诵读的过程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验过程,也是语言的积累过程。

如教学《海上日出》时,我通过教师的引读、学生的个别读、小组读、角色读、齐读、领读、评读等诵读方式,引导学生抓住“红得很,没有亮光”“红得可爱”“深红”“夺目地亮光”等词,读中体会日出时的颜色变化,感受日出的色彩美。抓住“小半边脸”“负什么重担似的”“一纵一纵”“使劲”“跳出”等词,读中体会日出的过程,感受日出的动态美。从学生诵读的语速和语调中可以看出,学生已透过语言文字领会到了作者表达方式的巧妙和用词的准确,在欣赏语言美的同时,还感受到了景色的美,体会了作者的愉悦心情。这样以读代讲,学生不仅感受了语言描绘的形象,还积累了相关语言。

可见,读书多了,学生积累了课文中的语汇、句式,并在诵读中,领悟了理,也掌握了文,需要的时候脱口而出、信手拈来,可以出口成章,落笔成文。

二、在品悟中积累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们精心挑选的,课文体现了意境美、形象美、神韵美、立意美、结构美等,而這些美都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那精美的文段,那富有哲理的诗文,只有熟读品悟,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蕴含的哲理,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构段方式和表达方法。如用词的准确、构段的奇妙,材料安排的详略等,只要让学生走入文本,在品悟中与作者、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品悟中让情感得到积累,语言得到积累。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冻死街头”的部分:“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当我讲到这段时,我轻声地讲述:“早晨起来,在街头的墙角处,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头披金黄的卷发,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手里握着一把火柴梗的小女孩,新年的太阳照在她冻僵的尸体上。”而后,我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觉得作者的语言文字用得巧妙之处在哪里呢?学生说“微笑”一词用得巧妙。假如换上“脸色苍白,嘴唇发黑”呢?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学生的情感更加深沉了。这么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如果生活在如今的社会里,本来就应该嘴上时时带着微笑,可现实生活中的她却是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来疼爱,现在死了,嘴上才带着微笑,她是在美好的幻景中冻死的,显得更加悲惨、可怜。有学生还说从“微笑”一词中,也可以看出小女孩把死当作是一个解脱,只有死了,才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才是幸福。学生品析后,他们读书时,声音哽咽了,对可怜的小女孩寄予深深的同情。此时,我紧紧抓住学生情感的脉搏,抓住文本描写的传神之笔,加以深化。小女孩死了“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幸福中去。”从“谁也不知道”中你体会了什么?有些学生说:“人们很冷漠,没有人会去关心这样的孩子。”也有些学生说:“那个社会太黑暗了,这种情况太多了,不足为奇。”我看到学生不仅领悟了语言文字的奇妙,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从同情小女孩发展到憎恶社会制度,便追问下去,你们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同龄,可她却有如此悲惨的遭遇,那是罪恶的社会制度造成,而你们生活在当今时代,在父母、老师的关爱下,茁壮成长。相比之下,你们有什么体会?假如小女孩子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她说什么?这么一问,学生的同情,学生的愤怒,达到了极点,一触即发,像打开了闸门的水,倾泻出来,纷纷宣泄自己的感情。就这样,情感这奇妙的心理因素,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能学会抒发情感的方法,也懂得了什么是爱。

这样在读中品悟,学生不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也享受了审美的乐趣,语言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有效的积累。可见,品悟是阅读教学义不容辞的“责职”,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三、在运用中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它还承担着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要发展语言,首先就要积累语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厚积而薄发”,就说明了积累语言和发展语言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学生的诵读,应在此基础上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通过熟读、背诵课文,储备语言材料,培养情感,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修辞手法都储备在“语言仓库”之中,到运用时就可以得心应手。

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当学生初步理解了“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之后,就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这两个词之间的关系,当学生明白这两个词是因果关系时,我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并用上“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在运用时,一个学生说:“因为我读书时囫囵吞枣,所以说起话来就张冠李戴。”另一个学生说:“因为我读书囫囵吞枣,所以和伯父说起话来就常常张冠李戴,乱说一气。”还有学生用了倒装句:“我和伯父说话,所以张冠李戴,是因为我看书时囫囵吞枣的缘故。”

在教学“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在应用中积累语言,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把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要求大家比一比,看看谁把意思说得更加肯定。一个学生说:“四周黑洞洞的,是很容易碰壁的。”另一个学生语气更肯定:“四周黑洞洞的,当然容易碰壁。”第三个学生把語气说得更重了:“四周黑洞洞的,非常容易碰壁。”这三个学生,一个用“很”,一个用“当然”,一个用“非常”,语气一个比一个肯定。又如教学中,指导学生用“津津有味”说话造句时,学生除了把“津津有味”和“吃”联系起来,还用在听故事、听课、听讲上,用在看表演、看电视、看书报上,用在讲故事、讲笑话上。这样的语言训练,既达到了语言运用的目的,也达到了语言的积累,真可谓一举两得。

四、在迁移中积累语言

心理学告诉我们,迁移是形成能力的必要条件,语文学科中的迁移,是指学生掌握的语言文字材料,形成的语文能力在新的情境下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设条件,促进语言的迁移,实现语言的积累。

阅读教学中的迁移,包括理解和运用两个方面。从理解来说,一是课内迁移。有些课文,学生形成的阅读能力、积累的语言材料,在本课或本组课文的学习中就可以迁移。二是课外迁移。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课内“熟读”“精思”,课外的博览,这种课内外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运用来说,主要读写结合。如教学十二册十五课《古诗三首》时,这三首都是送别诗,当学生熟读诗文,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时,我调动学生的课外语言储备,问:“同学们,你们送别朋友时,还可以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和朋友的情意呢?”有的学生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的学生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有的学生说:“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比邻。”学生滔滔不绝,教学气氛十分热烈。又如教学《青花》时,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迁移题:

当我……时,父亲……,我……

当我……时,父亲却……,我……

当我……时,父亲终于……,我也终于……

让学生把课文知识向课外延伸。其实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很多。除了古诗文,句子的填充外,词语的归类和造句,也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除此之外,在生活中也能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迁移,积累语言。如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军训时,引导学生联想描写春天、秋天、军营生活的诗文、词语、俗语、歇后语,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春风的温暖和春花的烂漫,秋色的芬芳和收获的喜悦,战斗的激烈和爱国的情怀。只有把语言积累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语言才真正是富有鲜活灵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才会更有生命力。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语言积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潭,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对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生动的比喻。因此,我们要注重语言积累,学生只有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才能生动而准确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一句,语言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朱唤民.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J].中国校外教育,2012.

猜你喜欢

品悟语言积累迁移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转化引领 割补搭桥 相似突破:品悟勾股定理证明的合理思维与自然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