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学术经历、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收费
2019-07-11申成锐邱霞
申成锐 邱霞
【摘 要】 以2014—2016年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框架研究企业高管学术经历对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高管有学术经历的企业,事务所对其审计收费更低,说明有学术经历的企业高管有助于降低事务所对企业的审计收费,这种降低效应在小事务所中更显著。上述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审计市场中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于高管背景特征的关注程度和反应程度,进而对企业选择事务所审计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管学术经历; 审计收费; 会计师事务所
【中图分类号】 F275;F2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9)13-0026-06
一、引言
审计收费是客户公司给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回报,既体现了审计资源的投入,也反映了事务所对潜在的审计风险所要求的补偿。根据Simunic[1]对于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审计收费主要由审计人员正常报酬、审计资源成本和审计风险溢价三部分构成,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本和预期诉讼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是目前的主流审计方法,以审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审计工作的主线[2],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而审计风险与客户公司治理状况密切相关,作为企业管理者,不同高管的眼界、认知及管理方式等存在差异,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偏好和公司治理能力[3-4]。根据“高层梯队理论”,具有学术经历的高管往往具备更稳健保守的行为偏好、更高的道德标准与社会责任意识及自我监督与约束机制[5-8],使得他们在披露公司会计信息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更低,同时他们会将自身稳健保守的行为偏好运用于管理决策之中,在审计中体现为重大错报风险更低。此外,高管有学术经历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也更高[8],因为一旦企业出现不良状况,有学术经历的高管会按要求及时披露信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预期潜在风险。基于以上综述,笔者认为高管学术经历能够降低重大错报风险,节约审计资源成本,进而降低审计费用。
本文选取2014—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并进一步区分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国内“六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小会计师事务所,检验不同规模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受高管学术经历的影响是否有所不同,以检验高管有学术经历的企业是否审计收费更低。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高管学术经历、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费用
现代审计的基本模式是风险导向审计,即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分配审计资源,对高风险审计领域实施重点审计,使得审计风险降低的同时提高审计效率,达到资源投入少、产出多的效果。
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审计师会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金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此类风险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而有学术经历的高管可以降低这一风险。因为有学术经历的高管在逻辑推断和行为决策方面更加稳健和保守,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会选择更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同时这种审慎稳健的风险理念也可能使组织整体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所以高管有学术经历的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出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更小,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可能更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H1:对于高管有学术经历的企业,事务所审计收费更低。
(二)事务所规模、高管学术经历与审计收费
在竞争市场中,大事务所能够收取审计溢价并非因其具有垄断地位,而是因为大事务所与小事务所提供的审计质量存在显著差异[9]。相对于小事务所,大事务所更有动机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因为大事务所具有品牌和地位的声誉约束。“深口袋”理论认为,事后的诉讼损失威胁会迫使事务所更有动力确保审计的高质量。吴昊等[10]认为惩戒风险压力的倒逼机制是促成大事务所提供高质量审计的最主要动力。因此,更强的声誉约束和惩戒风险压力使得大事务所可能会投入较多的审计资源进行更为细致的审计工作,以保证高质量的审计,并且通过收取更多的审计风险溢价来弥补其未来的诉讼风险,即使高管学术经历能在一定程度降低审计的重大错报风险。
此外,从市场势力的角度来看,审计定价还会受到企业和事务所双方力量对比即议价能力的影响[1,11]。大事务所因为在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所以议价空间较小;而在小事务所中存在更多低价竞争现象,通过低价来争夺客户,其在审计资源成本的投入和审计风险溢价的收取上都远低于大事务所[9,12],因而审计收费相对更低,议价空间也更大。因此,在小事务所中,企业高管有学术经历与审计收费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相对于大事务所,有高管学术经历的企业更能提高审计价格谈判能力,从而降低小事务所对其的审计收费。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了我国2014—2016年主板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并对原始样本进行如下筛选:(1)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2)剔除ST、*ST等交易状态异常的企业;(3)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4)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型变量在1%水平上予以Winsorize处理。本文使用的主要相关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数据取自“迪博(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本文将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内“六大”会计师事务所认定为“大所”,其他则认定为“小所”。经过上述筛选,最终共得到6 042个公司样本,本文使用Stata 14.0进行统计分析,以下将对变量进行设计:
1.被解释变量——審计收费
本文采用审计收费的自然对数(Ln Fee)作为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高管学术经历
当企业CEO具有学术经历时Academic=1,否则Academic=0。学术经历要求企业高管曾经或正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任职,并且发表过科研成果或主持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经历,此外,还将在高校或科研院所接受过正规学术训练且发表过科研成果的高管也纳入有学术经历的样本之中。
3.控制变量
本文控制了其他可能对审计收费产生显著影响的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应收账款比重(Arr)、成长性(Grow)、现金流水平(Cashflow)、上市时间(Age)、审计意见类型(Option)、会计师事务所(Big4/Big6)、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经济发达程度(Ln GDP)、两职合一(Dual)、内部控制质量(Incon)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控制了行业及年度的影响。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二)模型构建
为检验高管学术经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本文构建模型1:
Ln Feei,t=β0+β1Academici,t+β2Sizei,t+β3Arri,t+
β4Growi,t+β5Cashflowi,t+β6Agei,t+β7Optioni,t+β8Big4i,t+
β9Big6i,t+β10Ln GDPi,t+β11Duali,t+β12Inconi,t+∑Ind+
∑Year+ε (1)
四、實证结果分析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是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出,高管有学术经历的公司占到39%,说明在上市公司中有学术经历的高管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国际“四大”事务所市场份额占比6%;而国内“六大”事务所审计的比例达到59%,表明由政府推动的国内事务所做强做大战略已经产生积极效应。其余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已有文献对比,结果基本一致。
(二)回归分析
表3列(1)报告了高管学术经历与审计收费的全样本回归结果,可以看到Academic的估计系数为-0.0245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对高管有学术经历的企业,事务所审计费用更低,H1得到验证。此外,企业规模(Size)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规模越大,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越多,因而事务所审计收费也越高;企业应收账款比重(Arr)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因为应收账款牵涉到第三方、坏账准备、账龄等问题,会增加审计的风险和资源投入,从而增加审计收费;审计意见(Option)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表明若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则会收取更多的审计风险溢价以弥补其未来潜在的诉讼风险;企业内部控制质量(Incon)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相应的审计收费越低;公司所处地区经济发达程度(Ln GDP)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所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越高的企业,事务所对其审计收费越高。这些结果均符合预期假设。
为进一步观测不同规模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受高管学术经历的影响有何不同,本文在此对事务所规模按照“大所”和“小所”进行了分组检验,分组回归结果见表3的列(2)和列(3)。可以看到,大事务所审计的样本中Academic的系数为-0.0129但不显著,而小事务所审计的样本中Academic为-0.0358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相对于大事务所,高管具有学术经历的企业有助于降低小事务所对其的审计收费,H2得到验证。
此外,本文对大事务所根据国际“四大”和国内“六大”进一步分组进行检验,对比国内“六大”和国际“四大”的审计收费受高管学术经历的影响有何区别,分组回归结果如表3的列(4)和列(5)所示。可以看出,国际“四大”审计的公司中Academic的系数为-0.0597且不显著,而国内“六大”审计的公司中Academic的系数为-0.0233,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高管学术经历对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影响在国际“四大”事务所中不显著,但在国内“六大”事务所中很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西方的经济制度和市场条件造就了国际“四大”高品牌事务所,他们在审计市场中已是高审计质量的代言人,其凭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声誉,在审计独立性和议价能力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无论企业高管是否拥有学术经历,他们都会一如既往地保持职业的怀疑态度,投入足够多的审计资源成本以保证高质量的审计,同时品牌效应使得他们可以收取更多的审计风险溢价,最终导致他们的收费不会受到高管背景特征的影响。
五、稳健性检验
对于本文研究结论的一个潜在担忧就是可能存在样本自选择偏差导致的内生性问题,高管有学术经历的企业审计收费更低有可能是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而非有学术经历的高管导致,据此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的回归分析来进一步的分析,其基本思想是:在评估某一行为的效果时,通过倾向得分值找到与实验组尽可能相似的控制组进行配对分析,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样本选择偏误,并有效去除控制变量等可观察因素对考察变量的混杂偏移。本文基于公司规模(Size)、成长性(Grow)、应收账款比重(Arr)、上市年龄(Age)、内部控制质量(Incon)、公司所处地区经济发达程度(Ln GDP)六个要素,为高管有学术经历的企业(实验组)当年样本构建高管无学术经历的企业(控制组)样本,按照1对1的规则进行匹配,最终得到3 316个配对样本。表4报告了配对后的全样本回归与分组回归结果,与匹配前的结果(见表3)基本一致,说明高管有学术经历的企业能降低事务所对其的审计收费,并且这种效应在小事务所中更显著,H1和H2的结论是稳健的。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高管具有学术经历在我国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问题。本文研究发现,对于高管有学术经历的企业,事务所审计收费更低;相对于大事务所,企业高管学术经历有助于降低小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在大事务所中,国际“四大”所的审计费用不受企业高管学术经历的影响,但国内“六大”所的审计费用受企业高管学术经历的影响较大。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聘用有学术经历的高管,其在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可能会实施更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发挥治理效应,降低重大错报风险,进而降低审计费用,帮助节约企业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较多,生存压力较大,为争夺客户资源往往会压低审计价格,使得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可能会受到程序外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监管部门应适当关注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加强管控,避免事务所陷入低价揽客、恶性竞争的循环之中。
【参考文献】
[1] SIMUNIC D,STEIN M.Product differentation in auditing:auditor choice in market for unreasoned new issues [J].Research Monograph,1987,13(5):120-152.
[2] 郭巧玲.风险导向审计中认定层面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93-96.
[3] HAMBRICK D C.Upper echelons theory:an updat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2):334-343.
[4] HAMBRICK D C,MASON P A.Upper echelons:the i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2):193-206.
[5] BAUMGARTEN E.Ethics in the academic profession:a socratic view[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82,53(3):282-295.
[6] VALENTINE S,FLEISHMAN G.Professional ethical standard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the perceived role of ethic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8,82(3):657-666.
[7] CHO C H,JUNG J H,KWAK B,et al.Professors on the board:do they contribute to society outside the classroom?[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5,141(2):1-17.
[8] 周楷唐,麻志明,吳联生.高管学术经历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2017,52(7):169-183.
[9] 刘笑霞,李明辉,吕伟.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定价——基于中国本土事务所的经验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33(5):69-75.
[10] 吴昊,吴春贤,杨兴全.惩戒风险、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5(1):75-83.
[11] FRANCIS J R.The effect of audit firm size on audit prices:a study of the Australian marke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4,6(2):133-151.
[12] 徐浩萍.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J].会计研究,2004(1):44-4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