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2019-07-11陈洪芳
陈洪芳
一、课前巧借数学史,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上课直入主题,告诉学生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和注意力的集中,造成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效率低下。将数学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将数学史内容融入教学计划,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巧借数学史知识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如数学史、数学家介绍、数学故事、历史名题、趣味数学等,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耳目一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成就精彩数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圆周率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将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刘徽、祖冲之锲而不舍、勤奋刻苦计算圆周率π的艰辛过程,作为课前数学史故事对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引出圆周率π的概念。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不屈、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课中融入数学史,创新思维
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維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知道每个数学知识都有可追溯的历史,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学习方程解题时,教师适时引入“鸡兔同笼”,学生使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教师引出古人采用假设法、列举法等方法求解的过程,从而教导学生数学问题存在多种解法,我们在学习古人解题智慧的同时,要不断探索多种解题方法。
三、课后延伸数学史,拓宽视野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将数学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总结时融入数学史,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众所周知,伟大的数学家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他们在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锲而不舍、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令人动容,每一个数学定理、公式都是他们经过反复思考、重复计算,经历无数次的验证,他们的不懈努力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教师在课后小结时融入数学史内容,延伸数学史相关内容,让学生接受数学文化和数学家优秀品格的熏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并将它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例如:在学习完分数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在课后总结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古代分数的表示及记录方法,古埃人用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我国古代用算筹表示分数,印度人用中间没有分数线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从而逐步发展成现代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漫长的探索发展过程,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综上所述,数学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融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历史,丰富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数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数学教学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