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应用带线锚钉治疗的术后护理分析
2019-07-11李学梅
李学梅
(哈尔滨儿童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新生儿数量有所提升。在这种背景之下,发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人数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足部形体以及功能发育造成影响。有统计证实,此类疾病的发生率约为1%。男性患病率比女性较多。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胫骨内旋、跟骨内翻、前足内收以及踝关节马蹄位等。以上症状既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合并其他种类畸形。在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内开展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且多以手法干预为主,同时配合石膏固定等[1]。另外也可以对受试者使用带线锚钉手术进行治疗。有文献证实:在对患儿开展此类手术过程之中,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能够取得满意效果。为了证实该理论的真实性,结合实际情况,该文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26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儿开展了针对性护理,得出心得,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该院接受治疗的26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为研究对象。经诊断及相关检查,受试者确诊,符合卫健委最新颁布的关于此类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受试者年龄区间为1.35~4.78岁,平均年龄为 (3.01±0.25)岁,在此其中男患儿18例,女性患儿8例。双侧病变20例,单侧病变6例。共计46足。从畸形程度来看,跖屈最高 60°,最小 20°,平均 40°。 内收角度最小20°,最大 50 度,平均角度 30°。 内翻最小 30°,最大75°,平均值为 55°。
受试者家属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现依照就诊次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观察2组,每组13例。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受试者均接受带线锚钉手术治疗。详细手术方式为:10足实施胫前肌外移术 +跖筋膜切断术+跟腱皮下切除术治疗;18足实施跟腱延长术+胫前肌外移术+跖筋膜切断术;12足实施跖筋膜切断术+胫前肌止点外移术。6足实施单纯化进行胫前肌止点外移术。34足手术矫正足部前部内收手术。受术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带线锚钉,以用于胫前肌外移手术。
对照组受试者接受常规化护理干预。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受试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详细方法为如下。
(1)疾病观察。受试者均接受全身麻醉,在完成手术之后回病房平卧,并将头部固定在一侧,直到麻醉清醒为止。在此过程之中,院内医护人员应当积极观察受试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相隔15~30 min观察病患生命体征一次。在此过程中,给予患儿吸氧、多功能监护等处理措施。等到患儿疾病平稳之后,相隔2 h观察患儿病情改变情况一次,同时也要做好有关护理记录[2] 。
(2)疼痛干预。患儿在完成手术之后,院内医护人员应当全面了解其疼痛改变情况,分析患儿疼痛反应,了解其具体疼痛程度和性质。对于不会表达的患儿来讲,其在疼痛时会表现为哭吵不止。在此刻,院内医护人员应当全面了解病患的真实情况,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以全面缓解患儿疼痛感。有效分散患儿注意力,可以通过为患儿讲儿歌、讲故事以及邀请其观看动画片的方式,从心理上安慰患儿,同时也要争取到家属的配合。利用此法全面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如果开展单纯化心理干预,未能缓解患儿疼痛。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予以治疗,另外,也要配合静脉镇痛泵用于缓解止痛。或者对患儿使用氟诺昔康、平痛新的药物进行治疗。
(3)石膏护理。由于该组患儿年龄偏小,活泼好动。因此在石膏没有彻底干燥之前,应当避免其发生折断滑脱以及变形的不良现象。禁止在石膏上放置重物。在为患儿盖被子时可以使用托架托起石膏。在搬运患者过程中,用力用手掌平托石膏,全面固定患者肢体。利用此法有效加速患者石膏干燥度。
利用有效方式保证石膏的清洁性。倘若患儿所使用的石膏外部有污垢,可以利用软毛巾蘸取肥皂水擦拭干净。在擦拭过程中所占的水不宜太多,以免造成石膏软化。院内医务人员在对患儿换药过程中,必须在其伤口四周覆盖厚层辅料。同时,也要第一时间清除伤口内的分泌物。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血迹渗出现象,应当利用记号笔在出血位置便予以标记,同时也要标明产生时间以及日期。
如果血迹四周面积有所扩大,则代表其为出血。对于这种现象,护理人员应当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同时配合医生做好相关处理工作。
另外,也要有效观察受试者患肢肿胀水平,注意查看患侧肢体的感觉、颜色以及皮肤温度的情况。同时也可使用软枕上台支架,以增加患肢的高度。目的在于全面促进淋巴液回流以及静脉血液回流。在冬日里,必须做好患者患肢保暖工作,如果患者的患肢出现感觉麻木、疼痛感强烈、紫绀、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现象,应当马上通知医生,积极寻找病因并开展对症护理工作。如果患儿的石膏过紧,必须利用石膏剪剪开或者拆除石膏重新更换。石膏的具体松紧度应当以可以伸进石膏内两手指为适合。
(4)预防压疮。患儿在接受完毕手术之后,其机体抵抗能力有所降低。因此早期疼痛较为显著,无法活动。加上使用石膏,进而导致卧床时间延长,缺少活动度,致使机体各部分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在此刻极易发生压疮。针对这种现象,应当对开展压疮高危程度评测。结合具体的因素,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患者的患肢应当使用软枕予以上抬处理。目的在于全面防止因水肿而导致的压疮发生。相隔2 h为患者翻身按摩一次。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必须沿着患者身体纵轴轻翻过。避免过度拉扯患者患肢。另外也要为患儿建立起翻身按摩巡视卡,实行早晚交接班制度,尽早发现诱因,以免发生压疮。
(5)导管护理干预。第一,留置管护理。由于该疾病患者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接受抗炎治疗,并且儿童的血管数量较少,规格较细加上很多患者在手术后留有静脉镇痛泵。所以说,为了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缓解患儿自身苦楚,通常需要对其留置浅静脉留置针。院内医护人员应当在穿刺位置粘贴胶布,记录好留置时间以及相关内容,方便及时更换。另外在输液前后也要使用含有一定浓度的肝素钠生理盐水予以封管处理,以避免血液凝固对针头造成阻塞。值得说明的是,在此同时,院内医务人员也应当告知患儿家属保护好留置针。不得使用清水清洗穿刺位置,也不要随意私拆贴薄膜。
第二,留置尿管护理。患儿完成手术之后,必须妥善固定尿管。禁止对尿管做出牵拉动作,以防止意外脱出或者引发尿道受损。另外,院内医护人员也要积极观察尿液的性质、颜色、具体量。做好相关记录工作。手术当日晚间应当对患儿开展尿道口护理[3]。在确保换尿液各项指标均符合正常标准时,可以在手术后第2日清晨移除尿管,以免出现逆行性感染现象。
(6)功能训练。行之有效的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患儿患肢恢复正常。对于接受带线锚钉治疗的患者来讲,开展功能训练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在手术后使用长腿管型石膏固定4~5周。在此期间之内,应当全面活动各个组织关节。同时也要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以及直腿上抬运动,完成手术之后,有一些患儿疼痛较为显著,进而不愿意下床活动。对于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必须耐心予以辅导,全面调动患儿和患者家属治疗疾病的积极性。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患儿开展被动运动。在患儿石膏拆除以后,可以进行主动性踝关节旋转、屈伸、活动。并以轻微疼痛感为宜。这种做法能够全面预防关节僵直以及纤维黏连现象发生。患者完成手术之后5~6周,可以拄拐行走。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受试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
(2)分析两组受试者治疗有效率情况。
疗效标准详细如下。
(1)优秀:手术治疗之后,前足内收和跟骨内翻等不良症状全面消失,患儿的行走步态恢复到正常标准。
(2)良好: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之后,其前足内收以及跟骨内翻等畸形有所好转。患儿的步态虽说存在异常,但并不对行走造成显著影响。
(3)差:患儿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既往跟骨内翻以及千足内收等畸形并无改善迹象,步态表现出异常,行动受限。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治疗有效率情况
对照组受试者治疗有效率为61.54%。观察组受试者治疗有效率为92.31%。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治疗有效率情况
2.2 两组受试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对照组受试者护理满意度为76.92%,观察组受试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受试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3 讨论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造成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倘若未能在第一时间对此类疾病患者加以矫治,将会造成终身残疾。在其在一定程度上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对于此类疾病患者,使用带线锚钉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进行此类手术对于纠正患者畸形来讲具有重要意义[4-5]。但值得说明的是,患者在接受完手术很容易出现肢体恢复能力不佳、压疮、感染等等现象。所以说,对于接受此类手术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应当实施适当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
该实验中,对于观察组患者开展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成效。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能够看出,对于接受带线锚钉手术治疗的先天性马蹄足内翻患者来讲,在手术之后配合针对性护理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此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