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0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药谱分析

2019-07-11詹彩梅梁冬红梁敏仪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广东佛山528318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链霉素氨苄西林埃希菌

詹彩梅,梁冬红,梁敏仪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广东佛山 528318]

大肠埃希菌(Escheoiehia coli,E. coli) 是肠道重要的正常菌群,为宿主提供一些具有营养作用的合成代谢产物。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Diarrheagenic E.coli, DEC)是引起感染性腹泻流行和地方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原体[1-2]。目前细菌性肠道感染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菌药物,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与滥用,致使细菌耐药性越发严重。为了解佛山市某地区细菌性腹泻病的特征,掌握腹泻患者DEC的耐药谱分布,以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本研究拟应用纸片扩散试验(K-B法)对佛山市某医院腹泻患者的肛拭子进行耐药性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本来源

受试的130株大肠埃希菌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分离自佛山市某医院健康体检样本。

1.2 方法

1.2.1 实验材料 22种药敏纸片均为Oxoid公司生产,包括氨苄西林(AMP)、阿莫西林(AMC)、氨苄西林(SAM)、头孢吡肟(FEP)、头孢噻肟(CTX)、头孢西丁(FOX)、头孢他啶(CAZ)、头孢曲松(CRO)、头孢噻吩(KF)、氯霉素(C)、环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EV)、庆大霉素(CN)、阿米卡星(AK)、链霉素(S)、呋喃妥因(F)、美罗培南(MEM)、亚胺培南(IPM)、萘啶酸(NA)、四环素(TE)、甲氧苄氨嘧啶(W)、复方新诺明(SXT)。MH琼脂:Oxoid MH琼脂(CLSI标准)Mueller-Hinton Agar CLSI;LB肉汤: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SS琼脂培养基: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NaCl: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电子比浊仪:生物梅里埃VITEK Densichek电子比浊器;比浊仪浊度标准:生物梅里埃DENSICHEK CALIBRATION SHANDARD电子比浊器浊度标准93059;恒温培养箱、恒温振荡培养箱等。

1.2.2 药敏试验 采用WHO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对菌株做22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试验,结果判断参照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出版的药物敏感试验指南[3],采用大肠埃希菌国际标准菌株(ATCC 25922)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国际标准菌株(ATCC 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国际标准菌株(ACTT 27853)作质控菌株。⑴将待测菌株从半固体保存管或冻存管中接种至SS平板,(36±1) ℃培养18~24 h,挑取单个新鲜菌落接种于LB琼脂平板,37 ℃培养18~24 h,挑取单个新鲜菌落置4~5 mL LB肉汤中,(36±1) ℃培养5~6 h。⑵用无菌生理盐水或肉汤调整新鲜生长的肉汤悬液的浊度到0.5个麦氏浓度。用无菌棉签蘸取菌液,在管内壁上挤掉多余菌液。用棉签涂布整个M-H培养基表面。反复3次,每次将平板旋转约60°,最后沿平板内壁绕两圈,保证涂均匀。⑶待平板上的水分被琼脂完全吸收后再贴纸片。在菌接种后15 min钟内贴完纸片,贴好纸片要在15 min将平板反转,(36±1) ℃孵育16~18 h后取出,在黑色背景下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从平板背面测量最接近整数毫米数并记录。抑菌环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为边界,根据抑菌圈大小判为敏感(S)、中介(I)、耐药(R)。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药分布

130株受试 DEC除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不耐药外,其他抗生素均见耐药。其中,DEC对萘啶酸的耐药严重,高达60.00%;其次是四环素和氨苄西林,均为35.38%;甲氧苄啶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分别为26.15%和24.62%。DEC对链霉素和头孢噻吩的中介严重,分别为70.76%和40.00%。见表1。

表1 大肠埃希菌抗生素敏感性分布 株(%)

2.2 各毒力基因型的耐药分布情况

130株分离自感染性腹泻检测粪便样品,依照毒力基因分型[4-5],在受试菌株中,耐药菌株占84.62%,其中2株EHEC型菌株均为不耐药菌株,2株EIEC型菌株有1株耐药,EAEAC、ETEC、EPEC 3种毒力型的菌株中耐药菌株均超过50.00%。23株EAEC型大肠埃希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为56.52%,其次是氨苄西林,为52.17%;EPEC型有35株,耐药最高的是氨苄西林,为54.29%,其次是四环素和甲氧苄啶,均为48.57%;ETEC型分离最多株,共68株,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达72.46%。这3种毒力基因型对链霉素的中介率均超过50.00%,分别为65.20%、57.14%、73.53%。此外,EHEC和EIEC均只分离出2株,EHEC 2株均不耐药,EIEC有1株耐药,耐药谱为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且2种毒力型均对链霉素产生中介。

2.3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情况

有61株出现2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占总株数的46.92%。耐1种抗生素的大肠埃希菌,主要为萘啶酸或四环素耐药。耐2种及以上抗生素的耐药谱中,氨苄西林+萘啶酸+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最多,有5株。耐1种抗生素的菌株数量最多(47株),其次为耐2种和4种抗生素(13株)。耐3类及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有45株,其中源自腹泻患者的11株,源自健康人的34株。108株大肠埃希菌对22种抗生素可分为50种耐药谱型,以EPEC型大肠埃希菌最为分散,达27种,EAEC型达15种,ETEC型有18种。

由表2可知,EPEC型主要耐药谱型为四环素和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萘啶酸是ETEC型的主要耐药谱型,其次为四环素;EAEC最主要的耐药谱型为萘啶酸和氨苄西林+萘啶酸+甲氧苄氨嘧啶+复方新诺明。源自腹泻患者的菌株耐药谱型以萘啶酸或四环素为主。

表2 3种毒力基因型大肠埃希菌主要耐药谱型分布 (株)

3 讨论

我国监测资料表明,不同地区 DEC检出率与优势种群各不相同,但DEC在腹泻病原菌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我国DEC感染类型主要以EPEC和ETEC为主,本研究共检出5种类型 DEC,其中以EPEC(52.30%)和ETEC(26.92%)为主,这与以往报道相近[6-7]。

本研究通过分析130株分离自感染性腹泻检测粪便样品肛拭子的 DEC,应用22种抗生素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区 DEC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高度敏感(100.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强度依次为萘啶酸、四环素、氨苄西林、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本文结果显示, DEC对链霉素和头孢噻吩的中介严重,分别为70.76%和40.00%,因此应重视药敏中介率较高的部分抗菌药物如链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等的使用。

据资料统计显示,抗生素开发研制速度远落后于细菌产生的速度。临床医师应用抗生素可以结合参考本地区DEC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在相关科室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药物,避免造成多重耐药等不良后果。这对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以及研究和开发新型、稳定、高效的抗生素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无论是腹泻患者还是健康人,临床用药可以首选单环内酰胺类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有效地降低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

猜你喜欢

链霉素氨苄西林埃希菌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
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残留
浅谈国产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杂质谱及生产工艺
农用硫酸链霉素正式退出舞台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生化法处理后的链霉素废水出水对斑马鱼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