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研究

2019-07-11

山东社会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盈利面板市场化

何 珊

(东北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辽东学院 经济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不再受政府管制,而是通过市场自主调节利率差使资金达到最优配置,央行只能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必要的调节。随着金融自由化的逐步深化,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普遍放开利率管制进入利率市场化时代。利率市场化,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调整存贷结构,使商业银行维持合理的存款利率吸引存款以及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维持运营;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模式,通过多元化业务发展提升自身的安全性和竞争性。

自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以来,经过近30年的利率市场化渐进式改革,我国已完成了“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利率→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进程。以2015年废除存款利率上限为标志,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狭义”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我国已放开了存贷款利率的限制,商业银行可以依据基准利率,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真正的存贷款利率。未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完成存贷款基准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的逐渐统一。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亟需由以息差收入和对公业务为主的模式向以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为主的模式转变,由原来的依赖规模和速度扩张的粗放型发展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发展转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银行业的盈利利润规模巨大,在全社会总利润中举足轻重。如2018年上半年3539家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1.95万亿元,而26家A股上市银行净利润就达到0.8万亿元。因此,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不可忽视。值得注意的是,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或许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从长期来看,确实有可能让商业银行有更大的自主权力来不断地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和拓展新的利润来源;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短期内也可能出现盈利能力下降以及风险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考虑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金融去杠杆使得M2和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持续回落,再加上中美贸易战导致外需受到的影响,稳增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相关文献回溯

关于利率市场化的文献主要分为两部分: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净利差的变化会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相关文献呈现三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利率差的变化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盛朝辉(2010)的研究认为,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存贷款利差收窄,这将导致中小型商业银行竞争力下降,盈利能力下降。游春、胡才龙(2011)的研究也认为,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之间将存在激烈的竞争,这将提高利率引起变化的风险并且会使盈利能力下降。[注]游春、胡才龙:《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银行影响的问题研究》,《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第8期。盛松成、潘曾云(2013)的研究却认为,利率自由化将导致中国存款和贷款利率上升,但利差下降。[注]盛松成、潘曾云:《为什么存款利率上限放宽会使贷款利率上升》,《中国金融》2013年第24期。第二种观点认为,净利差变化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步降低。陆静(2013)等的研究认为,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存贷利差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对我国经济调整政策应变有一些滞后,所以每次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注]陆静、阿拉腾苏道、尹宇明:《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基于1997-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金融论坛》2013年第1期。李著楠等(2014)也认为,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差异收缩率对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作用不明显。庄晓玖(2007)测算出到2006年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已经达到71%,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净利差的影响力却逐步降低。第三种观点主要是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的利率变化情况,来判断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Lopez Espinosa(2011)通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在短期和长期情况下是有很大差别的,短期来看利率市场化会增强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长期看银行存贷利差的增长会促进商业银行利率增加。除了净利差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影响的观点以外,有研究者也提出利率市场化会导致一些其他因素的变化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变化。如,黄婷(2015)通过面板数据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是由于净息差的减少。Feyzioglu(2009)则指出,通过研究中国的情况,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竟然会因为利率管制放松而增强,同时没有出现负面影响。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来自那些方面呢?首先是竞争方面,主要观点认为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刺激竞争,乔桂明等(2013)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利率市场中,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会受到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但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创新,改变盈利模式,提高盈利能力。[注]乔桂明、吴刘杰:《资本约束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基于中国24家商业银行的经验数据》,《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8期。Porter(2009)则指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大型商业银行会缩小存款业务规模,而小型商业银行会借机扩大资产规模。这样会使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张宗益等(2012)的研究发现,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后会导致银行贷款风险增加、银行间竞争加剧、价格竞争加剧等。[注]张宗益、吴恒宇、吴俊:《商业银行价格竞争与风险行为关系——基于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研究》,《金融研究》2012年第7期。其次是管理能力方面,Mukherjee(2001)认为,只有拥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的金融机构才能够在利率市场化中存活。Carvallo(2005)也指出,只有认清自身优势,增加银行产品的种类,提高管理能力,增加风险控制能力,才能减少冲击。再次是中间业务发展方面,Laetitia et al.(2008)的研究发现,中间业务占比越大越有利于降低信贷资产定价。陈宗盛等(2009)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利差一定会降低,但是利差降低不一定会是坏事,因为它会促使盈利能力提升,原因在于中间业务的拓展以及金融创新。Dabo(2012)认为,金融当局放松监管,不仅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好处,而且会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但是,赵锡军(2015)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影响到整个银行业的竞争,包括银行的利润空间、产品结构以及市场定位等。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集中在吸收存款,特别是居民的储蓄存款,因此存款利率市场化会对银行的资金来源以及资金成本产生很大影响。

总体来看,有关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净利差的影响在逐步减弱,其他因素的影响正越来越被重视。而且,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竞争越来越激烈、中间业务拓展、盈利能力下降以及管理经营能力逐步增强等。

二、利率市场化研究模型与数据分析

(一)变量选取

1.因变量选取。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与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一般企业一样,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是“硬道理”。一般来说,企业获取利润能力的衡量标准是盈利能力,而在财务指标的表现则是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记为ROA和ROE。相较于总资产收益率,我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相关性更强,将总资产负债率作为商业银行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更能够体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总资产收益率低,说明商业银行资产获得利润的能力不足,而收益率高则表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强。把总资产收益率作为因变量考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验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2.自变量选取。在自变量的选取上,本文分别选取净利差(JLC)、非利息收入比(FLX)、净息差(JXC)、不良贷款率(BLD)和贷存比(DCB)作为自变量来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存在怎样的影响。

(二)模型设定

通常来说,时间序列可以很好地判断某些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却不能很好地观测截面之间的信息,而面板数据则较好的包含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它可以很好地解释时间序列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也涵盖了截面方向的信息,突破了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模型的局限性,使得其容量大大增加、参数的可靠程度也极大增加,除了减弱多重共线性的影响以外,还可以识别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这些单纯的数据模型不能识别出的影响,减少默认变量带来的问题,可以更好地从多维度考察经济现象。

根据上述分析以及选取的变量指标,本文采取多元回归方法,数据包括我国16家商业银行2008-2017年的数据,以期得出更符合实际的结果。本文模型建立如下;

ROA=β0+β1JLC+β2FLX+β3JXC+β4BLD+β5DCB+εit+μi

其中,βi(i=0,1,2,3,4,5)是估计系数,εit是随机扰动项,μi代表个体异质性的截距项。对于面板数据,如果μi与某个解释变量相关,则称之为“固定效应模型(FE)”,如果μi与所有解释变量均不相关,则称之为“随机效应模型(RE)”。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比较集中在本文选定的16家商业银行,谢宁馨(2017)曾指出这16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我国银行总资产的70%。因此,本文选取这16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由于光大银行和农业银行部分数据的缺失,笔者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选取2008-2017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该16家商业银行分别是北京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

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检验

通过前文描述,我们知道使用面板数据不仅可以对利率市场化和银行盈利能力进行动态观察,而且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考察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并由此得出更加稳健的实证结果。

(一)面板数据的描述性统计与单位根检验

表1对面板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以2017年为例,资本收益率最大的是招商银行,它的利率是1.12%,资本收益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它们的资本收益率均高于1%。净利差位于前四位的银行依次是: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平安银行,它们的净利差均高于9%。非利息收入比前五位的银行分别是:民生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它们的非利息收入比基本上达到140%以上。净息差前三位的银行依次为: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均高于9%。此外,16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低于7%,其中最高的银行为华夏银行6.83%,同时它们的贷存比均高于200%。因此,本文使用省际面板数据可以充分考虑到不同银行的资本收益率大小、净利差、非利息收入比、净息差和贷存比不同的特点。

表1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单位:%

面板数据是否稳定或者是否具有与面板数据的前提是相同的单整阶数,这是面板数据回归的前提。由于本回归面板数据量属于短面板,过分的检测单位根是否平稳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但为了保证回归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出现伪回归,本研究仍选择使用LL检验( Levin and Lin,1992)方法对单元根进行测试。表2报告了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测试结果。测试结果显示,所有变量都是1阶的单个整数,即I(1)。这说明单位根平稳,我们据此可以对所涉及的变量执行面板数据回归。

表2

注:***为1%的情况下通过检验

(二)模型的选择

面板数据有两种效应模型,一种是固定效应模型,一种是随机效应模型。对于固定效应模型,我们一般选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而对于随机效应模型,我们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一般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分析最有效率。选择效应模型的方法通常由Hausman测试确定。我们给出的零假设是如果个体效应与回归变量无关,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但是,如果单个变量与回归变量显着相关,则选择固定效果模型。我们用state14.0对样本数据进行随机效应模型回归,得到Hausman检验结果为0.1552,即不拒绝原假设,说明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可能更准确,因此我们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三)回归结果

考虑到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分析有三种类型的误差结构,即截面相关性、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性,所以我们使用FGLS估计方法估计静态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如表3:

表3

FGLS回归结果表明,净利差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呈负向显著性关系,回归系数为-0.57,说明净利差每提高1%,收益率会降低0.57%;非利息收入占比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之间呈正向显著关系,回归系数为0.003,即非利息收入占比每增加I%,则银行盈利能力提高0.003%;净息差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正向影响为0.11,结果显著,这说明商业银行资产增长1%,其利润可增长0.11%;不良贷款率和商业银行的回报率仍然为负,回归系数为-0.04,说明不良贷款率每提高1%,银行盈利率会降低0.04%,不良贷款率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较大的原因主要是信用基金规模庞大,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将大大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贷存比虽然结果显著,但其回归系数为-0.0007,贷存比对结果影响甚微。因此,我们总结出静态面板回归模型最终表达式为:

ROA=0.58-0.06JLC+0.003FLX+0.11JXC-0.04BLD-0.0007DCB

四、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及其盈利能力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由此,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及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可以形成以下研究结论:

其一,对于净利差(JLC)来说,该变量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以往的文献中,净利差(JLC)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及其盈利能力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竞争愈发激烈,净利差的增加并不能简单地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强的竞争力。同时也说明,至2017年底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较为成功,尽管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但净利差的扩大已不再对商业银行产生重大影响了。

其二,非利息收入比(FLX)对银行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一般来说,净利差的增加不会直接导致银行盈利能力的持续增强,而且一昧地减小净利差也不是商业银行的追求,所以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以非利息收入为主是正确的选择。对于非利息收入来说,其每增加1个百分点,银行盈利就能增加0.003个百分点,这说明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能力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对此,商业银行应努力挖掘非利息收入业务渠道,大力发展非金融融资能力。

其三,净息差(JXC)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十分显著,在几个变量中其影响具有正向作用。净息差代表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如果说资产规模决定的是净利息收入的“量”,那么净息差决定的就是净利差的“价”。高息差代表着高风险,高风险也往往带来高利润率,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应权衡净息差的利弊,控制和降低银行风险,调整银行盈利结构,在盈利的基础上防止出现高风险事件的发生。

其四,不良贷款率(BLD)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利率市场化通常会导致利差减少,并且会改变银行风险偏好。高利率贷款蕴含着高风险,由此可能导致更多不良贷款的出现。商业银行的经营主要是利用储蓄存款,通过将存款转移给贷方获得收益。这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大部分资产都是负债,如果不良贷款率持续增加,则可能引发整个金融业的商业危机与风险。因此,要强化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提高对金融风险的管控能力,加强审计监督。商业银行不能谋求削弱审查条款,以获得高盈利能力,更不能为了获得高额商业利润而逃避相关审查。

其五,整体来看,贷存款比例(DCB)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非常微弱。贷存款比例上升虽然说明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比存款多,这可能使商业银行的盈利增加。但是,放贷多则可能导致坏账率上升,这不仅会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而且会大大增加银行的风险管理成本,损害银行的盈利能力,这也是存贷款比例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不显著的重要原因,而将贷存比维持在某一个恒定的水平则更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净利差已不能再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基准,不同于利率管制条件下可以轻易获得固定的净利差收入,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压力。为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利率定价机制。随着市场利率化的不断深化,利率定价已成为商业银行关注的焦点。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银行仍然无法建立利率定价机制,只是根据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制定一个基本统一的基准利率,还没有办法实现逐笔定价来对客户、产品分级以达到利润最大化。这里的弊端在于:银行承担着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贷款利率却不能由市场定价。如果不能尽快制定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则很容易造成市场恶性竞争,导致利差越收越紧或者净息差越来越高的问题,造成市场混乱出现经营风险。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商讨制定利率水平,根据不同的情形制定不同的利率,比如根据存贷款的期限、额度等情况定级,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定价管理方法。完善定价管理方法可以促使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分级,更好地对相关客户进行负责,用不同的盈利策略吸引不同的客户,以期达到利润最大化,为银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提高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较好,但中间业务创新发展较为落后。事实上,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同时银行的融资需求仍然非常旺盛,这说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大有潜力可挖,因此商业银行应改善中间业务创新,丰富中间产品以应对市场竞争,同时兼顾深化存贷款业务和提升非利息收入,在战略上将原本的传统业务逐步转变为以传统业务为核心、以零售银行业务和小微业务为主要内容,打造以客户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和人工智能的经营模式,准确进行市场定位。

第三,加强资本管理,强化资本约束。本研究表明,商业银行单纯依赖贷款来扩大资产规模以达到盈利目的是不可持续的,这种方式存在多种资本风险。商业银行必须控制不良贷款率,降低资本的消耗,提升优质资产的比重。此外,还要加强投资限制迫使商业银行更加关注资本约束,同时进行良好的风险管理,准确预期银行经营发展趋势,促使商业银行全方位发展经营,合理避险。

第四,积极迎接面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监管的改革。目前,面对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已经成为国内银行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为更有效地迎接利率市场化的挑战,2017年11月24日银监会修订了2009年颁布的《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指引》,发布了《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商业银行应主动面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监管改革,积极适应监管层的监管变化,把管控风险放在建立以控制账户利率风险为目的的管理体制上。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真正完成转型。

猜你喜欢

盈利面板市场化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石材家具台面板划分方法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MasterCAM在面板类零件造型及加工中的应用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Photoshop CC图库面板的正确打开方法
供方体制应尽快走向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