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痛分娩方式的实施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作用及影响

2019-07-11张艳平

天津药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硬膜外产程

张艳平

(河南省商水县人民医院,河南 466100)

剖宫产是指为避免阴道自然分娩可能对婴儿或母亲生命及健康造成损害的外科分娩手术,可有效降低胎儿及产妇的死亡率,但手术存在出血量大,创伤面大,感染可能性大等缺点,不利于新生儿成长及产妇的身体健康。且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正常妊娠产妇中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无痛分娩又称分娩镇痛,是指应用各种方法减轻分娩时的疼痛感以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及产后疲劳,尤其对第一、二产程作用更为明显。有研究表明,无痛分娩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3]。本研究选取本院104例足月妊娠产妇,对其随机分组,分别实施常规分娩方式和无痛分娩方式,探讨无痛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作用及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本院妇产科接受分娩的104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分娩方式。产妇平均年龄(27.9±3.1)岁;平均孕周(38.4±1.6)周。研究组实施持续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产妇平均年龄(28.2±2.9)岁;平均孕周(38.3±1.7)周。两组产妇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①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及单胎妊娠,且年龄均≤35岁,孕周均≥38周;②胎位及胎心正常;③头盆大小合适;④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多胎妊娠和经产妇;②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产妇;③胎位及胎心异常、头盆不称。

1.3分娩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分娩,对产妇进行产前常规护理及心理辅导,帮助妊娠产妇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分娩,期间未采用任何辅助镇痛方式。研究组实施持续硬膜外镇痛分娩,具体包括:①分娩前经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复方乳酸钠以扩容;②宫口开2 cm时行分娩镇痛,当宫口开4 cm时人工破膜,观察有无羊水污染,于腰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在导管头端3 cm处进行固定并经导管注入1%的利多卡因3 ml;③排出蛛网膜下腔及血管内给药后,持续给予0.1%的罗哌卡因(6 ml/h)及2 μg/ml的芬太尼(3 ml/15 min)以维持镇痛效果;④当产妇宫口开8~10 cm时,停止静脉给药,由助产护士协助并指导产妇自行加腹压以娩出胎儿。

1.4观察指标 ①顺产率及剖宫产率;②分娩疼痛程度评分(VAS评分法):最低为0分,最高为1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疼痛感越强,镇痛效果越差;③第一、二产程时间;④新生儿乏氧程度评分(Apgar评分法):在新生儿出生后1和5 min分别对其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无乏氧(8~10分)、轻度乏氧(4~7分)及重度乏氧(0~3分)。

2 结果

2.1两组产妇顺产率和剖宫产率比较 研究组产妇的顺产率为92.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25.0%(P<0.05);研究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7.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75.0%(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疼痛程度及新生儿乏氧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产妇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乏氧度(Apgar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顺产率和剖宫产率比较 例(%)

表2 两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二胎政策的开放,近年来婴儿出生率呈明显增长趋势,妇产科成为当下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自然分娩方式会给产妇带来长时间的痛苦,主要集中在第一、二产程,其中第一产程是由于子宫肌纤维伸长和撕裂,圆韧带受强烈牵拉而伸长构成强烈的刺激信号,刺激冲动由盆腔内脏传入神经纤维及交感神经传入胸10、11、12和腰1脊髓节段,然后迅速上传至大脑,从而引起产妇疼痛感;第二产程子宫体收缩及子宫下段的扩张可引起疼痛,但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为胎儿先露部对盆腔组织的压迫以及会阴的扩张,疼痛冲动经由阴部神经传入骶2、3、4脊髓节段并上传至大脑,从而引起躯体痛,其疼痛感比第一产程更加剧烈,且疼痛部位更加具体,产妇通常表现为不自主的强烈排便感[4]。有研究表明,自然分娩过程中有6%的初产妇感觉轻微疼痛,50%左右的初产妇疼痛明显,44%的初产妇疼痛难忍,有越来越多的正常妊娠产妇因无法耐受自然分娩过程中的疼痛而选择剖宫产手术,这是我国近年来剖宫产发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5]。除此之外,产妇担忧阴道顺产失败或阴道压迫对新生儿智力造成不可逆损伤,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未达到剖宫产指征的正常妊娠产妇仍实施剖宫产术,也是我国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6]。虽然剖宫产能降低围产儿及产妇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其对产妇的精神和身体均可造成相应的创伤,术后母体恢复较自然分娩更慢,再次分娩需两年后,且容易造成子宫破裂及再次剖腹等远期不良影响,且可能合并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后大出血及子宫壁粘连等并发症,并非临床最佳分娩方式。相比之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胎儿更加健康,产妇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因此,如何降低临床剖宫产率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

随着麻醉医学的发展,通过麻醉药物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妇实施无痛分娩,减少产妇因分娩疼痛而产生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让产妇在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得到充分休息,使其可耐受疼痛,又有力气进行生产,有效缓解产后疲倦,具有适用范围广、应用门槛低等优点。Aksoy M等[7]研究表明,无痛分娩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含量仅为剖宫产的30%左右,低剂量的麻醉药物可减少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可持续发挥镇痛作用。本研究选择的持续硬膜外镇痛分娩是在麻醉医师的监护下对产妇实施低流量硬膜外麻醉,将麻醉药物直接送达至硬膜外腔而产生镇痛效果,具有易于控制,检测指标客观,产妇分娩安全感高等优点。本研究结果表明,无痛分娩产妇较常规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降低,产程更短,新生儿乏氧程度更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无痛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显著,且由于新生儿乏氧程度对其神经系统发育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无痛分娩更有利于提高胎儿质量。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在降低剖宫产率方面有显著临床作用,有利于提高胎儿质量,减少产妇因分娩痛带来的恐惧感,有效缩短产程,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需要注意的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及对无痛分娩的错误认知是阻碍实施无痛分娩的因素之一,医护人员应对产妇家属做好知识宣教,并尊重产妇个人意愿,帮助其树立独立分娩的信心,尽可能消除社会心理因素对生产的影响。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硬膜外产程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观察无痛分娩产妇使用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无痛分娩真的不疼吗?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