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式教育系统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7-11刘彩红

关键词:适应能力脑瘫康复训练

刘彩红

小儿脑瘫属于一组临床综合征,诱发因素为非进行性脑损伤、发育缺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行为障碍、语言障碍、感知觉障碍,通常情况下合并身体畸形,严重时还会合并癫痫、认知障碍、肢体残疾等,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加重患儿家庭的经济、精神负担[1]。临床采用了很多方法治疗小儿脑瘫,但是无法彻底治愈患儿,只能促进患儿致残率的降低[2]。因此,临床给予了早发现、早干预、综合治疗以充分重视。引导式教育系统的基础为科学理论知识,将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进行改善的方法提供给了成人或儿童,通过教育方式,对患儿进行引导,使其主动接受各种训练,在学习训练中积极参与,现阶段,其是小儿脑瘫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3]。引导式教育是一套针对有特殊需要人士成长及学习而设计的系统,综合了教育与康复的目标,为这些特殊需要人士的终生教育及学习生活设定最适合的活动环境,使其获得应付日常所需的技能和建立面对生活挑战的斗志,从而迈向独立生活。引导式教育系统本着尊重脑瘫儿童是完整的整体,不论其残障程度如何,每个脑瘫儿童都能学习的信念,以建立正常生活为基础,以诱发主动学习为策略,在大功能活动、精细活动、生活自理、沟通、社交、认知六大领域实行全面康复教育,以促进脑瘫儿童成长为具有积极主动性格,对外界感兴趣,有解难能力,自尊、自信、自立的全人的目标[4]。本研究对引导式教育系统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济南市按摩医院康复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脑瘫儿童60例,随机分为2组:引导式教育系统组(30例)和常规性康复训练组(30例)。引导式教育系统组患儿中,男性18例,女性 12 例,年龄(5.1±1.2)岁,范围 2~9 岁;在脑瘫类型方面,17例为痉挛型,7例为共济失调型,6例为不随意运动型;在临床表现方面,8例为脑积水,7例为脑室旁白质软化,7例为基底节信号异常,5例为蛛网膜下腔异常,3例为其他。常规性康复训练组患儿中,男性 17例,女性 13 例,年龄(5.5±1.4)岁,范围3~9岁;在脑瘫类型方面,16例为痉挛型,8例为共济失调型,6例为不随意运动型;在临床表现方面,9例为脑积水,6例为脑室旁白质软化,6例为基底节信号异常,6例为蛛网膜下腔异常,3例为其他。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 1)。

表1 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

二、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具有完整的病例资料;(2)均符合脑瘫的诊断标准[5];(3)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严重精神疾病;(2)有意识障碍;(3)有其他严重疾病。

三、方法

(一)常规性康复训练组

常规性康复训练组患儿接受常规性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人员协助治疗师完成Bobath疗法(头部控制-翻身训练-坐位训练-爬行-站立-行走)、 言语训练、作业疗法等康复治疗,每次30 min,1次/d,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2个疗程间间隔2 d。

(二)引导式教育系统组

引导式教育系统组患儿接受引导式教育系统,以习作课程和生活流程的康复教育模式进行小组学习。具体操作为:(1)心理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人员在康复训练期间积极和患儿沟通,用语言引导患儿,对其进行鼓励,适当表扬奖励,对患儿家长的不良心理进行及时疏导,增强患儿家长对脑瘫知识的了解,缓解心理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2)环境康复训练:将彩色漆粉刷在患儿病房或病区,并将绘画卡通图案粘贴在走廊、大厅,有效缓解陌生环境中患儿的紧张情绪;(3)日常生活能力指导:对患儿进行指导,使其可应用家庭工具,并主动洗漱、进食等;指导患儿日常生活,保证其安全,并鼓励其自行完成饮水、上厕所等活动;(4)语言交流:如果患儿有语言障碍,则积极与其沟通,通过声音刺激促进患儿兴趣、反应的产生;沟通时,应该对语速进行控制,尽可能使所有词语清晰,同时和肢体语言有机结合,使患儿更好理解;帮助患儿将自我感受表达出来,医务人员需有足够的耐心;鼓励支持患儿对声音进行模仿、表达;通过接触、游戏,鼓励家长积极和患儿沟通,促进患儿辨别五官、颜色、声音能力的提升,使早期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得到保证;(5)开展运动训练:将患儿组织起来,使其在趣味游戏中参与,通过找妈妈、爬行等游戏,对患儿之间的沟通进行强化,调动患儿兴趣;同时安排专业的治疗师出评估患儿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

四、观察指标

康复训练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分标准对 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分为5个功能区(A、B、C、D、E)88 个条目, 每个条目 0~3 分,0 分、3分分别表示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差、好[6]。同时,采用Gesell发育评分对2组患儿的智力残疾程度进行评定,总分75分,分为4个等级,极重度0~24分、重度 25~39 分、中度 40~54 分、轻度 55~78 分[7]。并对 2组患儿的适应性发育商 (development quotient,DQ)评分进行评定,内容包括言语能、应人能、应物能、粗动作、细动作等,总分100分,分为极重度智力低下(0~24 分)、重度智力低下(25~40 分)、中度智力低下(41~55 分)、轻度智力低下(56~75 分)、可疑异常(76~85 分)、正常(86~100 分)[8]。此外,对 2 组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评分进行评定,总分10 分,0 分、10 分分别表示差、好[9]。

五、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GMFM评分,提升了0%~29%、30%~49%、50%~100%分别评定为无效、有效、显效[10]。

六、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2组患儿康复训练前后的GMFM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2组患儿康复训练后的A区、B区、C区、D区、E区GMFM评分均显著高于康复训练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前2组患儿的A区、B区、C区、D区、E区GMFM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引导式教育系统组患儿的A区、B区、C区、D区、E区GMFM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性康复训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二、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引导式教育系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6.7%)显著高于常规性康复训练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三、2组患儿康复训练前后的各功能区DQ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2组患儿康复训练后的言语能、应人能、应物能、粗动作、细动作DQ评分均显著高于康复训练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前2组患儿的言语能、应人能、应物能、粗动作、细动作DQ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引导式教育系统组患儿的言语能、应人能、应物能、粗动作、细动作DQ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性康复训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4)。

表2 2组患儿康复训练前后的GMFM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分,Mean±SD)

表3 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四、2组患儿康复训练前后的Gesell发育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2组患儿康复训练后的Gesell发育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康复训练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前2组患儿的Gesell发育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引导式教育系统组患儿的Gesell发育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性康复训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信息见表5。

讨 论

脑瘫在临床较为常见,婴幼儿是高发人群,主要临床表现为行为、语言、肢体、智力等功能障碍。由于婴幼儿年龄较小,大脑仍然处于发育阶段,因此没有固定损伤,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能够对患儿病情进行积极有效的改善。传统康复治疗遵循一般的康复训练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和脑瘫患儿的实际病情脱节,无法将专业康复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没有充分重视患儿家长的作用,无法为脑瘫患儿的病情康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引导式教育系统是一种医教结合的康复锻炼方法,通过教育方式对功能障碍患儿进行诱导,使其接受各方面的训练,充分调动患儿的积极主动性,鼓励患儿主动参与学习训练。在小儿脑瘫治疗的现阶段,引导式教育系统是临床采用的有效治疗方法。而且引导式教育系统是一套教育与康复系统,调理运动功能障碍,融合康复医学、心理学、教育等相关学科知识,引导功能障碍患儿接受各种锻炼学习,为功能恢复正常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此外,引导式教育系统充分尊重脑瘫儿童,基础为将患儿的正常生活建立起来,对患儿进行引导,使其主动学习锻炼,将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沟通、社交能力恢复过来,将遇到的问题积极解决掉。引导式教育系统以全人发展为宗旨,以培养积极的性格为目标,通过引导式教育系统对患儿家长进行鼓励,家长由原来的照护者转变脑瘫患儿学习的启动者,改变了家长的态度,使其参与其中,从而促进康复效果的提升。

表4 2组患儿康复训练前后的各功能区DQ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分,Mean±SD)

表5 2组患儿康复训练前后的Gesell发育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分,Mean±SD)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引导式教育系统能够为脑瘫儿童病情康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具有显著的康复训练效果[11-15]。本研究结果表明,康复训练前,2组患儿的GMFM评分、DQ评分、Gesell发育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2组患儿的GMFM评分、DQ评分、Gesell发育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康复训练前,引导式教育系统组患儿的GMFM评分、DQ评分、Gesell发育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性康复训练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引导式教育系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性康复训练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引导式教育系统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性康复训练好,更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降低患儿的智力残疾程度,提升患儿的DQ、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脑瘫康复训练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雷鸟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沙漠里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