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7-11吕琳琳朱英俊

关键词:达拉神经功能有效率

吕琳琳 朱英俊

急性脑梗死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神经科疾病,其致残率及致死率高。据文献报道,每年中国新出现的脑梗死患者约有250万人,死亡人数约170万,治疗脑梗死疾病的费用约400亿元,已成为中国医疗体系的负担[1,2]。

脑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期,因脑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自由基含量异常增高,而自由基的产生对细胞膜内磷脂和脂肪酸施以氧化作用,可导致患者脑内细胞出现损害,如出现水肿、细胞坏死,可见自由基是引起继发性脑组织损伤的关键诱因[3]。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分子量小,可通过血脑屏障,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同时具有产生抗凋亡、抗坏死和抗细胞因子作用[4]。本研究主要探讨依达拉奉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主体,简单随机化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 例。 纳入标准:(1)发病到入院在 24 h 内;(2)经颅脑CT或MRI确认为急性脑梗死。观察组:男性38 例,女性 22 例,年龄(50.35±5.34)岁,范围 42~69岁;对照组:男性 36例,女性 24例,年龄(51.05±5.26)岁,范围40~71岁。根据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odified edinberg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MESSS)标准分为轻型(1~15 分)、中型(16~30 分)、重型(31~45 分)[5]:观察组轻、中、重型分别为 21、23和16例,对照组分别为25、21和14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治疗和活血化瘀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氯化钠注射液150 mL静滴,1次/d,分别在治疗后14、21 d进行疗效判定,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三、观察指标

本研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作为观察指标。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包括吃饭、洗澡、修饰、穿衣、大便、小便、用厕、转移、活动、上下楼共10个指标。应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包括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提问、意识水平指令、视野、凝视、上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面瘫、语言、感觉、构音障碍及忽视[3,6]。ADL及NIH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21 d各评定1次,同时治疗过程中随时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四、疗效判定标准

ADL评分满分为100分,>60分基本自己完成,41~60 分需要帮助,20~40 分要较多帮助,<20分完全需要帮助。NIHSS量表总分值为42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神经损伤越严重。据患者NIHSS评分增分率评估临床治疗效果:(1)基本痊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1%~100%,患者各临床症状均消失,生活恢复正常;(2)好转: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6%~90%,患者临床各项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日常生活未受到影响;(3)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5%,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日常生活仍存在一定影响;(4)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好转率+进步率[3,6]。

五、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ADL及NIHSS评分改善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有效率为 73.3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二、2组患者治疗前后ADL、NIHSS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7、14 d 后,2 组患者 ADL 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更高,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2组患者在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 7、14 d 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ADL、NIHSS评分比较(Mean±SD)

三、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没有发生出血;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未经减药、停药而自行恢复,2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是由脑局部供血血管闭塞,导致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并出现瘫痪、语言功能障碍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高,患者身心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7]。

依达拉奉作为第一个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自由基清除剂,相关研究表明,依达拉奉在其他系统和器官也能起到抗氧化应激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8]。此外,依达拉奉可产生抗凋亡、抗坏死和抗细胞因子作用[4]。静脉给药后可清除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基团,改善脑水肿[9]。林思宁等[10]基于大鼠创伤后的模型研究表明,依达拉奉可有效提高颅脑损伤后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下调Fas介导的凋亡程序,以发挥对颅脑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马宝林等[11]基于大鼠脑出血模型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能够改善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减轻脑出血导致的大鼠脑组织氧化损害。陈冬丽[12]基于临床患者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释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且能够有效改善大脑血流供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结果表明加用依达拉奉的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在ADL评分及NIHSS评分改善幅度上均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此外,来峰[13]基于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研究表明,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5%;杨善进和王兴元[3]基于10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的研究表明,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朱国光[14]基于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28/3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54±5.24)分,ADL 评分为(63.33±10.54)分,与对照组结果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漆伟男[15]基于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研究表明,加用依达拉奉的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外,周峰等[16]基于130例脑梗死患者的研究表明,依达拉奉在预防感染以及调节免疫机制的过程中效果明显。由此可见,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佳,主要表现为其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低,患者受益大。

综上所述,依拉达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达拉神经功能有效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很有效率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沉潜迷醉达拉湾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