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伴奏中和声理论知识的应用研究

2019-07-10廖瑞洁

北方音乐 2019年10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钢琴教学

【摘要】钢琴演奏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尤其是钢琴伴奏,既有创作性特征,又考验基本功扎实度。随着素质教育推进,钢琴伴奏教学改革越发深入,但因为和弦理论知识的不扎实使得其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钢琴伴奏教学对策以及和声理论知识运用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钢琴伴奏;和声理论;钢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提高学生钢琴表演水平,前提是夯实和声理论基础。对此,要求教师加强和声理论教学,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深入理解,并能够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不断尝试将其与钢琴伴奏理论相结合;在钢琴学习的较高层阶段,需要进行听力训练和触感训练的结合,从而使得之前学习的和声理论得到切实的运用。这意味着,提高学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意义重大,理论基础知识与钢琴伴奏等实践训练处于相同地位,前者对后者韵律的掌控有着现实指导意义。和声理论不夯实,一味提高演奏技能,会使钢琴伴奏水平停滞不前。完成整合伴奏表演,還需强化和声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提高演奏技巧与自身修养,提高伴奏层次。

一、钢琴伴奏与和声理论概述

钢琴伴奏指的是演奏者在对演奏乐曲旋律熟悉的基础上,通过对乐曲和声理论的分析,将自身的钢琴演奏技巧配合不同的音色融入到乐曲和声理论中将乐曲演奏出来的形式。和声理论定义不同,认为是将超过三个音节,依据某规则共同发声的音乐组合,涉及和弦与和声两部分。和声理论中比较重要的概念有和声纵向运动以及和声横向运动,前者是指超过三个音节,以叠置组合发声。后者是指以先后次序形成和声,相比纵向运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声纵向运动以及和声横向运动是相辅相成、互相融合的。在实践中,应当在伴奏基础上,将和声融入进去,从而丰富整体钢琴伴奏的演奏情感以及层次感。

二、主旋律中的和声理论分析

钢琴伴奏是演奏人员在长时间的演奏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演奏形式,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具有所有钢琴演奏类型中的表演性质。伴奏主旋律不同,和声理论运用也存在差异,主要可以从和声风格的把握以及和声配置的方案来进行探讨。

(一)钢琴伴奏中对于和声风格的把握

要对钢琴伴奏的弹奏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弹奏者必须提高自身对于钢琴伴奏和声风格的基础认识。钢琴和声风格到目前为止大致有五个发展时期。

1.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期很明显的音乐风格表现为各个音乐分部属于平行关系,也就是说,各音乐分部相对独立,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弱,但在音乐总体的地位上属于平等关系,从而使得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伴奏和声风格属于多音部音乐作品,在演奏过程中,各音部都需展现相对应的作用。巴洛克时期,人们对和声理论的研究刚刚开始,所以导致了其和声风格较为平淡,演奏杂音等现象相对普及。

2.古典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的和声风格是在巴洛克时期的基础上建立的,其为和声风格增添了主次作用,在和声编排上增加了“大小调”。这使得在钢琴伴奏中,主调音乐作为该伴奏的主体思想情感表达,而和声就成为了音乐中主调旋律的表达环境,对主调风格起到烘托和点缀的作用。

3.浪漫主义时期

随着钢琴伴奏中和声理论的不断发展,演奏者对于和声在钢琴伴奏中的作用愈加重视。在古典风格的基础上,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伴奏中添加和声,除了完成钢琴伴奏的表达环境铺设外,更加注重添加和声本身带来的听觉观感。和声理论初步成型,为之后和声理论在钢琴伴奏中的全新突破打下了基础。

4.印象主义时期

在这一时期,钢琴伴奏中的和声理论主体以及发展成熟,艺术家们在此基础上,为了寻求更加完美的创新效果,在其创作中尽力避免前人已经创作过的和声理论,在实践中的创新性等特征更加强烈,力求表现出与其迥异的和声织体。

5.现代音乐时期

钢琴伴奏中和声理论发展到现在,其风格已经完全发生了质变,这与音乐创作者的个人资历以及世界音乐大环境的巨变有关。在这一时期,和声理论拥有更强的逻辑性,在和声编排上,作曲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不再使用传统的和声编排方式,而是以听觉观感为最终目的而出发,根据独特创作思路,个性化统筹织体结构。

(二)钢琴伴奏中的和声配置方案

在钢琴伴奏的和声配置中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不同音乐部分的和声编排方案存在很大区别。在钢琴伴奏的开始阶段,和声主要的作用是进行主调表达环境的铺垫以及听众的氛围营造,从而使得听众能够迅速融入到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之中。在乐曲的结束部分,要综合分析和声的特点,使得和声能够在乐曲的结尾处进行配置。表达乐曲的结束或者终止。此外,不同音乐主题中和声配置的风格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例如,在显示主题的音乐风格中,和声的编排应当遵循清晰、规范以及单一的特性;发展主题中的和声编排应当遵循流动和活跃特性,能够快速营造情感共鸣氛围,以此带给同种别致的情感体验,并跟上发展主题的音乐节奏;转折主题的和声应当根据钢琴伴奏主调的叙事风格转变而进行变化;结束主题的和声风格应当在之前铺垫的基础上,再次升华总体乐曲的思想感情,调动起听众的情绪,以获得乐曲的完美演奏效果。

三、钢琴伴奏中和声理论知识的应用

(一)和弦的选择方法

在钢琴伴奏和弦的选择中需要注意三点,注重和弦目的性,更强调和弦合理性,以此强化整体演奏效果。首先,和弦的选择是需要一定的合理性为基础的,其含义是和弦的选择需要基于乐曲主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风格特征和表达效果为基础进行合理选择,为了在后期的和弦编排中能够更加自由地融入作曲者自身的艺术风格,合理选择和弦意义重大,从而使得和弦能够兼顾作曲者的艺术风格而不显得杂乱。其次是和弦选择的目的性。和弦编排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对于主调演奏的烘托以及表达环境铺设,注重目的性才能使和弦编排显得主次分明,不影响乐曲结构。最后就是和弦选择中的演奏效果。通常来讲,演奏效果的高低基本取决于乐曲编排者和演奏者,在编排者方面,和弦选择在遵循合理性以及目的性的基础上,编排者需要根据自身经验以及乐曲风格,将和弦根据主题区分而安排得恰到好处,使得乐曲演奏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听众的情绪,带给听众别致情感体验,拓展演奏内涵,获得高质量的演奏效果。

(二)和声织体的应用

和声织体的运用,更看重和声组织形式与组合展现形态。在和声织体的运用上,需要注意其三个特性,即多样性、灵活性以及整体性。和声织体的多样性是指在和声编排中需要根据乐曲不同的思想感情表达选择不同风格的和声织体,例如,在主调为低音区的和声织体选择中,一般选择浑厚和低沉的和声织体;在主调为高音区的和声织体选择中,一般选择灵动以及活泼的和声织体风格;和声织体的灵活性含义为,在和声织体构建中,除了做到有头有尾外,和声织体在不同乐曲阶段,为了表达不同情感的差异也可以做一些适合于乐曲当前阶段主题的相关调整,从而保证乐曲思想感情表达的连贯性;和弦织体的整体性是指和弦织体不能脱离主旋律而单独存在,整体上,和弦织体的表达是完全契合主調的乐曲风格的,但在部分演奏阶段中可以根据主题不同进行调整;体现和弦织体整体性等特征外,在和弦织体的构建中还应当从实际演奏效果出发,综合考虑和声和乐曲的风格管理,为和弦编排添加一定的色彩性。

四、钢琴伴奏与和声理论知识融合的措施

(一)加强实践学习

和声理论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初学者在将和声理论知识融入到钢琴伴奏的实际演奏过程中时容易出现理解不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有效融合和声理论知识与伴奏,要求表演者加强实践练习。具体来说,演奏者应当在演奏中进行手、眼、口的三方面训练;同时,在演奏练习中应当将乐谱唱出,从而达到主调以及和声织体在手和口中的不同表达,使得演奏者能够切实体会到和声理论在钢琴伴奏中的融合方式。除此之外,唱出乐谱的方式还能够让演奏者将抽象的和声理论具象化,方便演奏者理解钢琴伴奏中的和声知识。

(二)规范使用变和弦技巧

变和弦技巧是在和声理论的基础上,将其深入理解并融合到实际钢琴演奏中的一种演奏技巧。变和弦技巧的主要含义是将互相矛盾的音色在钢琴演奏中通过和弦与主调分开弹奏以使其统一的方式,从而达到演奏效果提升的目的。变和弦技巧是在和声理论知识的理解上通过演奏技巧而将其升华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和弦在钢琴伴奏中的使用范围,从而将不同的音色材料混合演奏出来,获得全新的乐曲演奏风格。从变和弦技巧入手分析,色彩性变和弦与功能性变和弦的整体演奏效果不同,色彩性变和弦是在乐曲主调风格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变和弦技巧的演奏,功能性变和弦是将不同音色材料进行混合,在不同演奏主题下进行的契合于主题的变和弦演奏。变和弦技巧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乐曲中的演奏杂乱效果,并在不同音色的演奏统一中获得全新的艺术效果,使听众的听觉观感获得全新的感受,提升演奏效果。

五、结语

钢琴表演者具有扎实的和声理论知识基础意义重大,同时对提高钢琴伴奏水平意义重大。但因其抽象性和复杂性使得初学者在和声理论知识融入到钢琴伴奏演奏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困难。针对此问题,初学演奏者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实践学习,在演奏练习中将乐曲主调以及和弦内容分别通过唱出乐谱以及手部弹奏的方式进行统一化训练,实现理论知识与演奏技能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在和弦的选择中,要注重其合理性、目的性以及演奏效果,使得和弦能在不混乱的情况下融入编曲者的自我艺术风格和思想感情,同时能获得一定的演奏效果。总而言之,和声理论知识的应用,无论是在编排还是演奏中,对于钢琴伴奏的总体艺术表达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子书.浅析钢琴伴奏织体在合唱作品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8(15):50.

[2]杨青育.浅谈声乐演唱中声乐钢琴伴奏起到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乐,2018(1):43,45.

[3]李晓.和声基础在钢琴伴奏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7(9):128-129.

[4]徐青,王葳.以键盘和声为基础的合唱钢琴伴奏视奏与移调技术探索[J].艺术科技,2017(4):5-6.

作者简介:廖瑞洁(1980—),女,湖北,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钢琴教学
论钢琴伴奏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钢琴伴奏在合唱中的重要性与艺术性探究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因材施教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强化服务学校音乐教育意识 加大钢琴伴奏能力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