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建设初探

2019-07-10廖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

廖玲

关键词: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建设

摘 要:文章介绍了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模式及总分支馆模式的运行保障和运行中的困境等,总结了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模式运行的工作经验,旨在为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6-0090-03

近年來,总分馆制已成为公共图书馆促进区域内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与推动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佳选择。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都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当地特点的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图书室等为分馆或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该模式目前已在信阳市平桥区落地生根,日趋成熟。

1 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模式的建成

1.1 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运行模式的前期准备工作

平桥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建设工作,在建设前期制定《平桥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草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该办法从资金投入上规定了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业务经费的来源,从管理方式上确立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的管理模式。

1.2 乡镇分馆(二级分馆)的建设

近年来,平桥区公共图书馆的乡镇分馆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标准、统一验收”原则,形成了以图书馆建设为中心整合农村改革文化服务的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了以平桥区图书馆为总馆,以18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图书馆为分馆,以社区街道图书室、农家书屋为支馆,以图书流通为补充,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的区域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

从2010年平桥区开始实施乡镇图书馆建设工程以来,平桥区政府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统一建设了18家建筑面积约821.22平方米、功能齐全的乡镇图书分馆。分馆内设有成人借阅室、少儿借阅室、报刊阅览室、采访编目室、电子阅览区等服务窗口,拟在三年内实现每馆馆藏文献均达到5万册次,每年订阅报纸、杂志不少于20种,并逐步完善配套自动化管理设施。平桥区乡镇图书分馆建设自2010年3月启动,至2012年4月全部建设完成。

1.3 图书支馆(三级支馆)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城乡区域之间文化的均衡发展,加强各类资源的有效共享,丰富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文化生活,2013年平桥区公共图书馆启动了以“统一采访、统一编目、统一配置”为特点的图书支馆(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试点工作。图书支馆有效利用面积为70~100平方米,总馆为其配备计算机4~6台,每年配送图书600~800余册。截至2015年,全区已建成三级图书支馆50个。

2 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模式的运行保障

2.1 制度保障

依据国家政策导向,结合平桥区实际情况,平桥区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探索工作。为进一步完善平桥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建成覆盖全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平桥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平桥区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平桥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对图书馆的总分支馆组织机构、组织规范、决策咨询、监督反馈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这些地方性法规也成为推进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模式建设运行的重要依据。

2.2 专业管理服务队伍保障

为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提升图书馆员专业素养,平桥区政府在建设各个乡镇分馆的同时,2013年3月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从平桥区大学生村干部中招聘21名具有本科学历,成绩优秀,热爱图书馆事业的乡镇图书管理员,纳入事业人员编制,统一送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专业进行三个月的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再到东莞市图书馆进行一个月的顶岗实习,全面提升馆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随着平桥区公共图书馆社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成为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服务队伍的中坚外援。2012年12月,平桥区公共图书馆与信阳师范学院达成共建单位协议,聘请王宏鑫教授任平桥区公共图书馆名誉馆长。由此,平桥区公共图书馆初步建立了一支懂业务,会管理,善服务的人才队伍。

2.3 组织、运行机制保障

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推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组织运行保障工作。总馆负责统一的业务系统与服务平台的搭建、管理和维护,并负责对全区总分支馆的资源采编、调配、轮换,对分馆及支馆进行定期业务管理培训指导和绩效的考核;分馆接受总馆统一调配,配合总馆做好日常业务活动的开展,并对支馆进行业务指导培训;支馆接受总馆、分馆业务指导并协助总馆、分馆开展业务活动。

3 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模式运行中的困境

公共图书馆在总分馆模式运行过程中,上级领导的重视程度、经费的充足与否、文献资源的合理度、基层人员的素质和稳定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运行(见表1)。此外,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模式在运行中还存在着自身独特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现有的分支馆发展不均衡

在“县区有两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模式下,区级图书馆总馆主要负责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向乡镇和村级服务的延伸则难以推进。目前,乡镇和村级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主体是各乡镇图书分馆和图书支馆。在实际工作中,乡镇图书分馆和图书支馆又依赖于当地乡镇综合文化站来开展工作,伴随着各乡镇经济与文化的差异性的不断加强,各地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认知度也存在差异,以至于乡镇图书分馆和图书支馆发展的不均衡性更加凸显。

3.2 分馆人员的流失和支馆人员的不足

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模式运行以来,为保障专业技术人员的稳定性,平桥区为选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全部落实事业单位编制,原则上每开办一个乡镇分馆都会为其安排一名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分、支馆不足人员由当地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负责配备。伴随着个人职业发展和婚育年龄的到来,最初选聘到馆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竞争考试,流动到其他岗位,最终坚守在图书馆岗位的工作人员也仅剩8人。而大部分乡镇分、支館所在的当地政府为其配备的管理员又严重不足,人才的短缺导致分、支馆无法正常开展业务活动。

3.3 总馆专业化能力建设不足

从我国总分馆建设实践来看,以地市级馆为总馆或中心馆的总分馆制中,总馆专业化水平较高,对分馆的专业指导能力较强;以区县级图书馆为总馆的总分馆制中,总馆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对分馆的专业指导能力较弱。平桥区公共图书馆作为县区级总馆,在单体图书馆发展时期的专业水平就不高,随着乡镇分馆和村级支馆的建设和总分馆制的确立,其专业化指导能力更显不足。由于本地市级馆发展又较区级馆晚,市级新馆建设与区总分馆体系建设基本同步,因此在业务上缺乏市级馆的指导与协调。因此,平桥区公共图书馆作为总馆发挥专业化指导作用的一切工作都是在探索中前行,略显稚嫩。虽然《平桥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规定,分馆业务工作由总馆总体协调管理,但由于总馆专业能力有限,乡镇分馆和村级支馆组织的活动很少能得到总馆的具体指导和评价。

3.4 形式化的考核机制

科学有效的考核体制是分支馆常态化运行的基础保障。在制度设计层面,分、支馆是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馆的业务派出机构,需要接受总馆的日常业务考核,但由于财政体制的一些对接,分支馆人、财、物的管理隶属当地的党委、政府,因此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馆制定的考核评估细则形同虚设,甚至有部分分支馆把总馆规定的服务标准视为一种无法完成的“负担”。

4 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模式的经验

4.1 政策理论体系的持续发展保障

2013年1月30日,文化部审定并印发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6年9月12日发布了《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018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平桥区公共图书馆的总分支馆运行模式得到了认可和保障,特别是平桥区政府出台的《平桥区图书馆管理办法》,为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4.2 项目支撑发展保障

为了更好地探索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模式,建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3年平桥区申报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关爱留守儿童:信阳市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并于2016年5月顺利通过验收。平桥区公共图书馆依托该项目,以关爱留守儿童为抓手,推进总分支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在实践中以乡镇分馆为依托,将乡镇综合文化站与乡镇图书分馆的服务功能、场地空间、文化项目、专业人员、文献信息、财务资源进行整合,更好地解决了资金分散、专业人员缺乏及保障不力等问题。

4.3 整合文化资源,巩固发展成果

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馆)积极调整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乡镇分馆的关系,以分馆为基地整合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文化活动;以支馆为桥梁开展农村公民道德教育、远程农业科技服务等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各乡镇分馆和图书支馆利用当地图书馆阵地资源,发掘当地特色文化成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开展服务三农的文化读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乡镇分馆和图书支馆服务农村的作用。

4.4 拓展延伸服务

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模式的建立和运行,已经得到上级领导、图书馆界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的认可。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不断提高,图书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已经由“请进来”转变为“走出去”,这也要求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近年来,新型智慧城市不断被大众所认知,平桥区公共图书馆也在积极探索,于2018年6月开辟新的服务阵地,在人群密集的世纪广场新建两个24小时服务的智慧阅读空间,它是集阅读、休闲、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服务空间。智慧阅读空间的开放,既是对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服务阵地的有效补充,也是平桥区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新型服务模式的大胆尝试。

5 结语

平桥区公共图书馆的总分支馆模式从建成到运行已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实现公共图书馆总分支馆模式的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理财,刘建.文化治理视野下图书馆总分馆制的路径偏离及影响[J].图书馆论坛,2018(9):85-91.

[2] 王宏鑫,仝亚伟,周云颜,等.走向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整体化平台:河南信阳“平桥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4):4-15.

[3] 陈丽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法制框架下的总分馆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8(2):29-34.

[4] 陆晓曦.从全面保障到具体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重点内容比较分析[J].图书馆,2018(4):1-6.

[5] 王宏鑫,陈辉玲,邢璇,等.县域公共图书馆体系整体化探索:解码信阳市平桥区“总-分-支馆”建设[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74-98.

[6] 胡娟.中国文化立法的一座丰碑:柯平教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5-11.

(编校:马怀云)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
对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思考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浅析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加强公德制度建设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方法探究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