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又动脑,数学课堂才有料

2019-07-10徐军

新课程·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数学

徐军

摘 要: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是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通过动手操作,恰好在这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动手操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特殊习惯,注重实践(摆、放、量等),才能使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不断增强学生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动手;实践;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关键能力的必要手段,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主动探索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乏味,学生往往会缺少兴趣。心理学家奥加涅相说:“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他们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舒畅的操作活动中既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把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例如一年级下册教学认识人民币,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位银行职员,把一大堆纷繁复杂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放手让学生去分,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去分,分成他们心中的类别,多请几个学生分一下,从而找出人民币的共性,然后教师再讲解不同人民币的特点,学生就很好认识了。同样,我们可以模拟生活中的买东西情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分小组进行活动,进行货物的买卖,和差价找零,这样不但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也从很大程度上让学生亲临生活,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变枯燥的数学课堂为亲切的商店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人民币的进率。再如,在教学认识物体,长度单位等内容的时候,我们不妨让学生动一动、摸一摸、量一量,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取知识,培养数学兴趣。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随之浓厚起来。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丰富事物表象,加速理解知识

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

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的平均分,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小棒或者其他的教具,让学生分一分,采用不同的分法,从而在学生已有的分的过程中,说明每份分的同样多的叫平均分,然后再说说每份不一样多的为什么不是平均分,这样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就能认识和理解了,要比老师絮絮叨叨说上几遍清晰多了。让抽象的平均分,经历学生动手的活动,就变得形象、直观,低年级孩子对平均分的认识就清晰了。再如,二年级下册教学余数概念,先让学生动手分小棒:15根小棒每2根为一份,可以分几份,还剩几根?操作完毕,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说说是怎样分小棒的,从而形成表象,然后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下面题目应该怎样分?有10块饼干,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几个人,还剩几块?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理解了被除数是总数,除数和商分别是要分的份数和每份数,余数是不够一份而多出的数,这样余数的产生就一目了然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也由此可以引申出来,学生掌握这一道理就容易了。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正确清晰的表象,正确的思维,知识就掌握牢固且深刻了。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明了計算算理,提高计算效率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强,直观操作正可弥补学生对话交流中表达不清、理解不深的缺陷,为学生充分阐述各自的算法、理解算法提供有效的支撑。通过操作,学生对算法的掌握才能脱离原先机械模仿的层面,在理解中得到提升。如:一年级上册9+几时,教师在教学“9+7”时,先指导学生在桌上左边摆好9根小棒,右边摆好7根小棒,然后提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并要求学生动手移一移,再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这时,学生跃跃欲试,各自移动小棒,能够算出“得数是16”。当再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过程。大致可归纳为三种:(1)在9个的基础上往上一个一个地数,得16;(2)先把7根小棒拿1根过来,与9相加是10,剩下还有6根小棒,与10合起来就是16;(3)用数数的办法,数到16。接着请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最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叙述,积极参与到知识建立过程中。因此,尽可能地多为学生提供些实际操作的机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主动地去掌握新知,并在操作中理解凑十法的算理,从而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时候,就这样让学生和加法0距离接触,既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又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再如,一年级下册教学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时,我们也可以用小棒或者其他的学具,在教师的导演下,让这些小“演员”自己亲自动手,演绎平10和退10法,从而从感官入手推助教学。这样,不仅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为计算的准确率推波助澜。因此,我觉得动手操作,有利于明了计算算理,提高计算效率。

除此之外,动手操作,还有利于建立团队友谊,培养协作意识。

总之,实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探究新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高度重视课堂操作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以操作启迪思维,使数学思维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彰显新的魅力。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数学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