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讲”起来

2019-07-10丁杨

新课程·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讲方式低年级语文

丁杨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讲”的机会,让课堂焕发生机。以低年级为例,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讲”起来的看法。

关键词:学讲方式;低年级;语文;讲起来

在“学讲方式”的课堂上,“学进去”“讲出来”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学讲方式”的理论基础之一——“学习金字塔”理论归纳出了七种学习方法。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讲授、听讲”,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教师不断地向里灌输知识,学生机械地接受。此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极低,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留5%。而最后一种位于金字塔底座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对所学知识的立即应用”,能记住高达90%的学习内容。

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小先生制”: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小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人识字学文化,而在“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

所以,“学讲方式”的课堂一定要让“学生讲”。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学生“讲”起来呢?

一、写字教学中的“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觉的精确性不够,在识字过程中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对于字体的细微部分,如果不加以强调提醒或强化训练往往会忽略,因此课堂上必须进行细致的指导、示范。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学生自己。写字课上,我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習”的环节观察本节课需要识记的生字,思考哪个生字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接着出示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1)字的笔顺;(2)字的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独体字);(3)字的部首;(4)怎么记住这个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部件法、造字法、联想法)(5)这个字什么地方最容易写错;(6)怎样写好这个字。由组长指派小组内成员每人当小老师教学自己认为最难识写的一个字,最后组长进行总结。组内合作完成后,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教全体同学学习本组认为最难写、最易错的生字。“小老师”在教写字的过程中,利用实物投影仪,实时将字的字形、结构、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示给其他学生,并将“小老师”如何顿笔、运笔、收笔的过程展示给同学,起到提醒、示范作用。以这种方式学习生字,每个同学都获得了发言的机会,学生的自学能力、互学能力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得到了提升,这就是写字课上的“讲出来”。

二、写景抒情散文教学中的“讲”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19课《台湾的蝴蝶谷》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色。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能让学生感受蝴蝶谷的迷人景象,还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写到“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因为在前面的环节,我借助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欣赏了蝴蝶的颜色美(色彩斑斓、金光灿灿、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动作美(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上下翻飞、随风飘来、随风飘去),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营造出美的画面感。所以在“检测反馈”环节,我创设情境,设计了“我当小导游”活动,让小组成员组成一个“导游团”,运用书上优美的词句再加上课前收集有关蝴蝶谷的资料,分别介绍蝴蝶谷的由来、“黄蝶谷”“彩蝶谷”、人与蝴蝶友好相处等内容。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富有韵律美,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好材料。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机械地练习背诵课文,会使语文课枯燥乏味,也破坏了学生欣赏美、感悟美的氛围。为此我设计了新颖有趣的“导游团”活动,学生争当小导游,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词句并能正确运用,这便是“讲”出来的妙处。

三、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讲”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24课《问银河》是一首散文诗,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抒写了儿童在明朗的夜晚,仰望银河引发的很多美妙的遐想。文章充满童趣,朗朗上口,再配上精致的插图,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本课的重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仿照课文形式,展开大胆的想象,练习向银河提问题。所以,在“小组合作”环节,我以“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一节给组内成员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从诗歌的形式和语言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学生抓住“清澈的河水”“宽阔的河道”“雄伟的斜拉桥”“大鼻子货船”“牛郎织女相会”等关键词语,联系生活经验、结合想象,把自身体会带入诗歌的朗诵中,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朗读水平。在“检测反馈”环节,我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进行仿写练习,之后全班交流、评析,丰富了“问银河”的内容。朗读和仿写亦是“讲出来”的形式。

四、童话故事教学中的“讲”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23课《会走路的树》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的纯真友情,歌颂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和本班的学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有感情地朗读小鸟与驯鹿间的对话。(2)利用故事结尾的留白之处,展开丰富的想象,续演故事。(3)通过感受小鸟与驯鹿的相处之乐、离别之苦、重逢的激动,领悟他们纯真的友情,体会自然界的和谐美好。在充分的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之后,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把驯鹿和小鸟在一起的情景及对话表演出来,顺势将书上拓展练习——续讲故事“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也表演出来。文本的留白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想象到的“演出来”。表演是集语言、动作、神态于一体的综合训练,让学生“演”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也乐在其中,这难道不是“讲出来”的一种方式吗?

“学讲方式”的课堂一定要让学生讲出来,怎么讲出来,在低年级可以采取写、读、演等多种形式,不必拘泥于单纯的讲。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学讲方式低年级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