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下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2019-07-10刘湘蓉崔天煜
刘湘蓉 崔天煜
[摘 要] 使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考察湖南省1998年至2017年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运用灰色关联模型选择2011年至2015年的数据研究互联网发展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联程度,得出结论: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促进了该省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同时也反映出互联网发展对传统产业辐射作用的不足,衔接性有待提高。湖南省应该加快产业间的技术转移速度,不断提高新兴产业的开放程度,在传统产业发展中引入先进的管理系统;加快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孵化产业,地域性优势资源深精加工产业;进一步顺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尤同时引导传统服务业向知识型、技术型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而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对调结构、保增长的作用。
[关键词] 湖南省;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电子商务;灰色关联
[中图分类号] F7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6-0052-03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相互联系的,产业结构的发展决定着就业结构和就业规模,产业结构的调整决定着就业结构的变化[1]。从业界的理论研究看,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劳动就业的理论演变经历了从配第—克拉克定理到库兹涅茨法则、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及其发展、多种理论观点的劳动力流动模型三个阶段,揭示了产业结构和就业之间的关系。但是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作用机理是复杂的,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技术的影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新型产业崛起,增加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对就业有补偿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传统产业的调整,低素质的劳动力受到排挤,对就业有破坏作用[2]。因此,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随着网络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会使新兴产业兴起,并且帶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使劳动力需求增加[2];也会导致劳动力素质发生变化,人力资本投资增加,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会加速旧产业衰败,加之管理水平提高和制度障碍,使劳动力的需求减少[2],进而使就业结构发生改变。
鉴于此,本文以湖南省为考察对象,对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动态演化及其与互联网发展的关联进行研究。
一、湖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一)湖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
湖南省从1998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南省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化转型,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呈现了“三二一”到“二三一”又再次转向了“三二一”的变化趋势。整体上,湖南省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差不多。从各产业的发展看,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1998年湖南省第一产业的比重还有27.4%,到了2017年已降低到8.8%;下降了近20%,年均降幅近1%。第二产业国民收入比重在增加但变动比较平缓,1998年至2017年,这一比重从37.1%增加到41.7%,期间最高接近49%。这期间湖南省第二产业结构占湖南省GDP比值在2010年低于全国第二产业结构的占比值,在2010年之后这个比值超过了后者。说明这些年供给侧改革促进了湖南省第二产业发展。而湖南省第三产业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低水平发展后,受政策影响和城镇化推进,第三产业国民收入比重增长迅速,由1998年的35.5%增长到2017年的49.5%,但期间增长有波动,2006年前湖南省第三产业占比增长幅度也快于第二产业,年均增加1.28%。但是2006年至2012年间湖南省第三产业占湖南省GDP比重逐年下降,2012年后又再次增加。与全国第三产业发展相比,1998-2006年间,湖南第二产业产值占比高于全国水平,但在2006低于后者。这可能反映了几个问题:1.第三产业内结构单一,2.信息产业、知识产业、教育产业为代表的高新产业还未形成规模和范围效应,3.省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产品并没有形成产业链。
(二)湖南省就业结构的变化
在某种程度上,就业结构是产业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中,劳动力开始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再向服务业部门转移,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伴随着劳动力结构的变化[3]。就湖南省而言,第一产业吸纳的劳动力一直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说明湖南省时农业大省。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湖南省的就业结构变动总体趋势呈现“一降一升一平”,如图3所示。从数据图形看,就业结构变化有2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前,湖南省三大产业的就业情况为“一二三”;第二阶段,2001年后,湖南省的就业结构表现为“一三二”的格局。
从各产业湖南省的就业情况看,变动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在近20年中湖南省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虽然在2000年之前出现了下降,但2001之后则快速增加,由2000年的17.2%一直上升至2017年的37.5%,增幅达20.3%。不过与全国第三产业就业占比相比,2006年前湖南省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低于全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在2006-2010年两者比值相当湖南省还略有高出,但随后这些年湖南省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值又落后于全国水平。其次是第一产业,从1990年以来,湖南省的第一产业就业占比快速下降,数据显示从1998年的55.6%下降到2010年的42.1%,降幅达13.2%,年均降幅1%左右。而2010年之后基本维持在40%左右,体现了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些年向产业外转移变缓。相比而言,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这20年间变动相当平缓,维持在20%左右,基本上也是低于全国第二产业就业的比重,可以说没有成为就业的主力,这可能反映了一是湖南省工业增长减速,二是工业生产效率提高,三是就业人员更多的流入了第三产业,总体上还是说明湖南省第二产业的吸力不足。
二、湖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互动关系分析
下面我们通过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来研究湖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偏离度分析
产业结构偏离度用来考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程度,其公式为
式中:Si为第i种产业的结构偏离度;Ii为第i种产业的产值占比;Ei为第i种产业的就业构成占比。偏离度指标值越接近零,表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程度高;偏离度指标值离零值越远,表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差。偏离度绝对值越大,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越不平衡,产业结构的经济效益越低。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于0,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劳动生产率较高,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引力;产业结构偏离度小于0,就业比重大于产值比重,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劳动力转出的推力。无论处于竞争均衡的发达工业化国家,还是处于结构转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将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库兹涅茨、钱纳里、赛尔奎因、克拉克、西姆斯等学者研究表明,随着經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由负偏离逐步缩小,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由正偏离向0逐渐靠拢。当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相符,偏离度为0,产业结构效益高,劳动者收入相对平均,社会更加公平正义。若把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绝对值之和,称为产业结构总体偏离度,代表着产业结构的总体效益。产业结构总体偏离度随着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缩小,也逐步向0靠拢,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所谓“帕累托最优”。[4]
利用《湖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湖南省1998-2017年的三大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如下表1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998年湖南省三次产业就业偏离度为-0.507、0.627、0.644,到2017年结构调整后的偏离度为-0.778、0.829、0.32,说明第一二产业的偏离现象逐步加剧,第一产业就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偏离情况没有得到改善,而第三产业就业偏离度整体下降,逐渐协调。与全国数据相比,发现2013年前第一产业就业的偏离度小于全国水平,在2013年后偏离度超过了全国水平。第二产业就业全国水平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偏离度整体趋势下降,而湖南省第二产业就业偏离确呈现了上升,说明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不过这20年间第二产业就业偏离情况还是经历了“先降再升后降”微调。即第二产业在结构调整过程从逐渐协调到不协调再向协调,由1998年的0.67下降到2000年的0.549再增加到了2011年的1.082。2011年之后产业结构偏离又逐年减低走向协调。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确表现出不协调到协调再到不协调的变化。即在1998年到2000年之间由0.644上升到了1.413,但2000年-2011年这10年间偏离程度快速下降,说明第三产业还是有较大上升空间,可以在结构调整中逐渐协调,不过2011年之后又出现了偏离度上升。从总趋势上看,湖南省的产业结构总体偏离度尽管有波动,但整体态势趋于平缓地下降,说明产业结构整体效益逐步提高,结构水平不断优化。
(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的就业弹性分析
就业弹性就是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反映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百比。当两者比值为零时,表示经济增长对就业无拉动作用。当二者的比值为正,且比值越大,则表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大。当二者比值为负时,经济增长对就业形成两种“海绵效应”:当经济增长为正,就业为负增长,表示其对就业有挤出效应;当经济增长为负,就业增长为正,表明其对就业有吸入效应。[1]
表2为1998-2017湖南省各产业就业弹性和总就业弹性。数据显示,湖南省总就业弹性在1999年至2014年间,在0度上下波动,且幅度不大,年均弹性为0.06%,说明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有所不足。
从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就业弹性几乎均为负数,反映出经济增长对第一产业产生挤出效应,现代农业减少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就第二产业就业弹性看,2013年前弹性基本为正值,但呈现下降趋势,而且2013年后转向负弹性,说明随着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第二产业劳动力再转出。第三产业除1999年,2000年和2015年,2016年为负弹性外,其他年份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均为正,这些年的平均就业弹性为0.53,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可能由于第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进步一直高于第一产业,尤其从大致1992年开始这种增长率之间的差距被显著的拉大了,也使得就业弹性为负。
三、网络经济发展与产业就业结构的关联分析
通常,网络经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改变就业结构,网络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相关服务业人才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网络经济的发展增加从业人员的就业机会,丰富就业形式,给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提供了更多直接交流机会,减少了劳动力的择业时间和择业成本,缩短了劳动力的就业周期。[3]故本文拟用广义灰色绝对关联度来测度互联网发展与产业就业的关联性。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在小样本数据下根据因素之间的发展趋势的一致程度或相离程度来衡量各因素间的耦合性。
首先本文需要对互联网发展水平进行测算。通常一个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可以用互联网基础资源及互联网使用情况进行衡量。本文选取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上网人数、IPV4地址数、网站数、域名数、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移动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作为本文互联网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体系。考虑到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与数据的可行性,本文仅选取2011-2015年间数据。由于互联网发展水平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故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将多指标转化为单一指标来对互联网发展水平进行考量。经过计算,得2011-2015年互联网发展指数,结果见下表3。从表中可以发现,湖南省互联网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湖南省互联网发展自身还是有较好的发展,比如上网人数由2011年的1936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2685万人,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数比重2015年占到了8.1%,比2013年的4%,增长了一倍。企业拥有的网站数从2013年的14770增长到2015年的176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