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团结思想
2019-07-10肖开提依拉洪
肖开提?依拉洪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条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以争取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为价值取向,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其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本文首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思想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新疆地区民族团结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团结思想
1引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我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民族工作,并以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团结既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又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民族政策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条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以争取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为价值取向,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其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民族团结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在2017年“两会”参加人大新疆代表团审议时,他又进一步强调,要持续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各方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对消除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协同把握,对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团结思想的主要内容
2.1民族团结的地位
一是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1]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2]可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民族团结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更关乎全国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
二是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2014年在新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3]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这些表述显然突破了以往对民族团结单薄的观念,对民族团结功能和价值取向的认识有了重大转变,并成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还是基于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促进和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
三是民族团结是各民族最高利益。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了我国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这一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4]。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和边疆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各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是现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和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一个重要条件。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多民族国家来说,各民族的团结带来繁荣,团结带来胜利。因此,各族干部群众一定要明白,没有各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整天乱哄哄的,哪一个民族也过不上好日子。因此,只要各民族干部群众始终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共同团结奋斗,才能有共同繁荣发展。
2.2促进民族团结的路径是发展和改善民生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提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也体现了各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尤其是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较为落后的状态上。在新时代,民族地区生产发展问题仍是我们党在加强民族团结时着重考虑的问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疆时指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是解決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他还强调“要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5]。由此可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尤其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民生发展与改善。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着眼于社会长治久安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大多相对落后,与内地差距较大,可以说,发展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对民族团结事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习近平同志曾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并非常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从十八大以来,他多次专门去调查民族地区,对提出相应民族地区发展方面的重要意见和要求,无论是扶贫开发工作还是乡村振兴战略都优先考虑民族地区的发展,多次强烈要求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3民族团结的基础是“五个认同”思想
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6]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而争取人心的前提在于争取认同。[7]认同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因为认同让人们产生责任感、共同体等内在心理活动,进而产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行动。可以说,认同是团结的前提,没有认同就没有团结;认同是团结的根基,没有认同,团结就是无本之末。
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座谈会上强调:“做好民族工作要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8]2015年8月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四个认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五个认同”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五个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
2.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团结根本保障
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10]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中国特色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我国民族事业的领导核心。“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11]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民族团结事业的政治保障。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而民族地区的工作恰恰是政治性和政策性都极强的工作,所以党的这种性质就决定了处理民族工作,争取各民族团结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全局的高度上加以把握,这样有利于找到出现民族问题的关键因素,更好地解决民族问题。换言之,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实现民族团结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这也是习近平同志“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的思想所指。
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团结的制度支撑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制定的依据是中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目的是为了更加恰当合理地管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事务、保障少数民族聚居区人民的正当权益。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采取民族区域自治这个新办法,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1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从制度的维度确立了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有利于提升少数民族同胞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平等地享有社会治理的权利,有利于提升少数民族同胞对祖国的认同度,从而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
2.6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路径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以法制保障民族团结。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中就明确规定:“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13]习近平总书记习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是全面依法治國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刻体现了法治文明的时代要求。只有在民族工作中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引导各族群众增强法律意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才能得到法治保障,才能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3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团结思想对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启示
3.1做好新疆民族团结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民族事业的领导者,是民族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党对民族事业重视与否,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影响到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切身利益。在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下,离开了党的坚强有力之领导,要实现民族的团结统一是难以想象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的问题”,要做好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工作,就要切实做好基层工作。习近平同志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政治保障。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从政治上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使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都无法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做好新疆民族团结的工作,就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新疆的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才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之道,也是做好全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强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法律和基本制度以及体制机制,使每个民族和公民都紧密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之下,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2加强民族团结及“五个认同”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也高度重视,并就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做出过重要指示。实践证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民族工作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物质力量,一种是精神力量”“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哪一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出问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新疆民族团结的发展进步,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自治区在开展了多次“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后,把“教育月”转变为“进步年”,是新时期自治区党委在中央关于民族团结新理念指导下的创新,充分体现了从中央到自治区党委进一步加强了对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视。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指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学习民族理论、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常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履行民族团结义务、维护民族团结责任的教育。”通过“五个认同”培养和树立各族人民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基础。但是民族团结教育不是一两天的事,它是要求长期坚持及坚持到底。民族团结教育及“五个认同”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课堂上的宣传教育,同时还应加强民族团结精神的教育实践活动,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情境下,民族团结教育才有其依生的基础。”“也只有不断增强新疆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才能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3.3巩固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改善
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是我国民族事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首先着力推动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如果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拉大趋势长期得不到根本扭转,就会造成心理失衡乃至民族关系、地区关系失衡。”如果民生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民族团结就可能失去物质的基础。因此,要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着力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通过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来促进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市场经济起步相对较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家要进一步加大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差别化支持、财政转移支付、资源开发利益补偿等政策,并逐步将经济发展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促进市场要素流动和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相贯通,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来保障民族团结。
3.4加强少数民族群众法律意识,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
法律是治国的利器,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并强调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这一重要论断,为民族工作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受历史、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些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行为规范(习惯法),这是民族地区普法教育必须注意的问题,需妥为甄别处理。要求进一步健全配套民族法律法规,坚持严格执法,强化民族政策法规监督检查,完善体制机制,既用法律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又依法打击极少数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活动,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保驾护航。除此之外,在依法治国的原则下坚持依法处理相关民族问题,对“三股势力”等非法组织和“两面人”等民族分裂分子采取坚决取缔、依法打击的态度和举措。
3.5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习近平曾在中央民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因此,加强全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交流交融,既是深化民族团结的历史经验总结,又是各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现实需要。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各民族只有通过交往交流交融,才能在经济上互帮互助,文化上兼容并包,情感上相互亲近,思想上相互趋同,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和凝聚了非凡的智慧和力量。各民族地区可通过建设民族互嵌式社区、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走访、趣味活动、“送文化下乡”、完善对口支援机制与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从而让各族人民加深彼此的感情,增强其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各族人民成为民族团结的坚定维护者和忠实捍卫者。
4结语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教育重在让各族群众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和前提条件。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团结是发展稳定的根本所在,也是各族群众的共同意志所系。惟有大力弘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把民族团结紧紧抓在手上,坚持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我们才能和谐稳定打下坚实基础,为长治久安提供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EB/OL].(2015-05-22)[2019-01-15.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609/c40531-29329154.html
[2]习近平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EB/OL].(2015-10-01)[2019-01-15].http://gx.people.com.cn/cpc/n/2015/1001/c179665-26610298.html[3]习近平诠释“民族团结”: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EB/OL].(2015-10-02)[2019-01-13].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10-02/7553716.shtml
[4]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2019-01-13].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5]习近平看望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EB/OL].(2014-03-04)[2019-01-13].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304/c70731-24527972.html.
[6]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104
[7] 张婷,魏沧波.论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几个维度[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01):12-15.
[8]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30(1).
[9]习近平用“五个认同”巩固生命线[EB/OL].(2015-09-30)[2019-01-13].http://news.cntv.cn/2015/09/30/ARTI1443612587215771.shtml.
[10]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99
[11]國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99
[12]丹珠昂奔.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前进: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体会[J].民族论坛,2014(6):12.
[13]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290.
[14]郝时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几点体会[J].民族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