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
2019-07-10宋兴
宋兴
摘 要: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针对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個方面的培养目标,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指导要求。文章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尝试探索实践项目教学法,即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有效完成知识构建,促进其学习技能和思维的训练和发展,提升其学习实效。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法;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094-02
一、引言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注重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具体项目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在教学情境中,将多种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应用能力。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紧密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积极尝试基于项目的教学方式,利用数字化环境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并创设不同阶段和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思维,促进学生在沟通、共享、合作中构建知识,提升技能和思维水平,培养应有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和学生学情分析
(一)教学现状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时相对较少,对课程的评价大多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讲授;学生在课堂中按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基本上都能通过学业水平考试。但许多教学内容不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与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主,这种应试性教学使学生较少进行高阶思维训练。
(二)学生学情
确定教学目标与选择教学方法需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结构。高中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使用常见的工具软件解决问题。相对初中学生,他们在知识面、见识面、思维活跃程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且逻辑思维趋于成熟,性格趋于稳重,自制能力也更强,观察精确而深刻,能集中注意力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一些细节;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多数学生虽然都能完成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但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和探究能力等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更别说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优设教学情境、整合教学内容和进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其主动学习,使他们发现学习的意义和快乐尤为重要。
三、项目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流程主要由项目准备阶段(确定主题、明确目标)、项目实施阶段(活动探究、作品制作)、项目总结阶段(成果交流展示与评价)组成。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侧重培养学生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下文就以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为例,具体阐释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一)教学目标与时间安排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要求学生能够对不同类型的信息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加工。粤教版教材案例采用了Office系列软件。在本次项目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拓展,信息加工工具由学生选择,不局限于教材案例介绍的软件,推荐学生尽量使用国产软件,如可以用WPS办公处理软件等。
1.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①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使用合适的方式和工具处理信息;②能够敏锐察觉信息的变化,采取策略鉴别信息;③能够与团队成员分享信息,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
计算思维:能够采用计算机处理的方式高效处理信息。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①能够有效地使用教师提供的学习平台开展项目学习,协同工作、信息分享;②对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性有充分的认识。
信息社会责任:①具备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遵守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②合法使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注重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
2.时间安排
项目教学安排8课时,其中项目准备阶段2个课时,项目实施阶段4个课时,项目总结阶段2个课时。
(二)项目教学实施与管理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平台对项目学习进行过程性管理。
1.项目准备阶段
项目主题的选择对项目教学成功实施至关重要。项目主题应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课程标准,能体现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研究出结果,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兴趣,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项目主题,同时要让学生客观地了解自身的能力和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深入开展有意义的学习。
首先,学生自主分组。教师在自主学习平台上发布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教师以问卷分析结果为基础,合理调配,每组6位学生,保证每组中至少有一位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制订项目规划、任务分工、实施计划等。其次,观摩案例(如让学生欣赏多媒体作品《伟人孙中山》),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项目学习。师生共同讨论本次项目学习要做什么,做这些需要哪些知识能力。最后,将项目主题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教师提供主题供学生参考,如关于传统文化节日、历史名人、校园生活、校园文化活动、食堂饮食调查等宣传介绍。各个小组讨论确定本组主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主题的可操作性进行讨论。
对项目学习有初步了解后,学生要明确制定本次项目学习的学习目标:①能够根据主题需求,使用合适的方式和工具处理信息;②能够鉴别和评价信息,并与其他同学共享信息;③能够安全、合法地获取信息,注重保护知识产权;④能够利用学习平台和互联网,学习软件的操作,最终制作一个完整的作品;⑤能感受传统节日对生产生活的意义,能积极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每一小组将项目主题和学习目标更新到自主学习平台。
2.项目实施阶段
活动探究是项目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提供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和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重要的思想和关键概念,以便更好地开展活动。学生需要细化项目主题、规划项目内容、进行活动探究。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自身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发现、分析问题,自主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首先,项目主题选择传统节日——春节。选择较容易实现的电子板报来介绍春节,配以十二生肖拜年的动画。作品的配色以传统的喜庆红色为主,版面布局采用常规导航栏加内容展示的方式。电子板报内容结构分解成春节与节气、春节的历史背景、春节民俗、十二生肖来拜年等。动画中的十二生肖形象适当抽象夸张,组内每一位学生都负责两个生肖的配音。其次,根据细化的主题内容,确定作品具体需要的素材格式,如文字材料、图片、音频、动画等,借助网络获取。对获取的素材进行鉴别评价,如果不满足要求,针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或者自主创作。如十二生肖的卡通形象就是学生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最后,将素材进行整合,制作电子板报,制作十二生肖拜年动画。这个过程教师只提供必要的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当学生制作Flash动画遇到声音与画面不同步等自学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只提供必要的资源让学生自学,同时观察学生的表现,检查项目执行情况。
3.项目总结阶段
项目的评价总结是项目教学必备的一个环节。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作品展示,也可以是阶段性总结交流,不论是作品展示还是总结交流都是双向的。通过交流展示,学生不仅可以得到赞赏和认可,同时也会得到一些批评和改进的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建议和评价,并通过交流展示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在后续教学中改进策略。
首先,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评价方式。在项目准备阶段,各个小组有5分钟时间来交流准备阶段的完成情况,如为什么选择这个项目主题,为完成这个项目都做了哪些准备。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每一个课时安排2个小组,每个小组5分钟,展示交流本节课完成的情况、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评价建议的改进反馈等。通过阶段性交流,不同小组之间相互借鉴好的制作思路,及时按照批评和改进的建议调整作品制作,阶段性的评价多采用赏识性的语言。最终作品的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从主题积极健康、艺术性、技术性等方面评价。每个小组展示交流本组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在学习平台上输入量化评分结果。
四、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在项目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对项目教学的有效过程管理,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但是还不够,特别是对小组内部的管理无法实现,导致部分小组项目学习效果不理想。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对自主学习平台进行改进,实现小组内部优化管理。
五、结语
总之,通过项目教学实践,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们的自主性得到良好的发挥,学习热情和兴趣也得到极大的激发,信息學习能力获得提升,信息素养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李 锋,赵 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理念与内容[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邹 莹,李 岩.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24):5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