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家国情怀,唤醒时代担当
2019-07-10刘林祥
刘林祥
摘 要:时下,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过分关注自身利益,缺乏家国意识,缺乏理想信念。基于此,利用学校氛围,从德育方面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唤醒时代未来主人的责任担当,意义深远。
关键词:家国情怀;意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0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007-02
一、引言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家与家庭、社会、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古以来,家国情怀就是扎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在全国上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这种情怀尤其难能可贵。当代中学生,就是明天的栋梁,代表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更应该拥有这种伟大情怀。
二、什么是家国情怀
(一)家国情怀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一个人对家对国的文化认同、情感归属
古往今来,家国情怀就一直扎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家国情怀是一种文化基因,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是一种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命运融合在一起的情怀。
(二)家国情怀是一种文化基因
在王道衰微、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围绕“家国”二字阐释了“家国一体”思想。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子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荀子曰:“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可見,家与国密不可分,家是国之本,“家国一体”这一思想由此凝炼,并慢慢积淀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三)家国情怀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
这一胸襟在《大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紧密联系起来,修身以始,平天下以终,将个人修身的意义上升到天下太平的高度,个人的存在超越了个体,具有了整体意义;立家之本、立国之本也从一家一国的利益上升到了放眼天下的高度和广度。
(四)家国情怀是一种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命运融合在一起的情怀
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因政治变迁、王朝更迭、民族纷争,不忘故土、不忘国家,将家国情怀以立德、立功、立言的形式传达出来。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韩愈的“大丈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载强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言语中所表达的个人情感和人生理想,都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命运融合在一起。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文人志士前赴后继、救亡图存,在苦苦探索中浴血奋战、浴火重生,更是用血泪、用生命重构家国情怀。
三、家国情怀教育对中学生的重要意义
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对中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对激发学生对家国的认同,让家国情怀成为学生积极向上、奋斗不止的精神源泉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一)家国情怀教育是中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任务。21世纪是全人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协同共生、和谐发展的世纪。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强调对人的尊严、价值的维护和关切,对人的理想人格和优秀素质的培养,对民族优良传统的发展。中学生美好的家国情怀,正是建基于个人美好的人格气质和道德修养。
(二)家国情怀教育是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提升素养,加强修养,促进学生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关注他人、集体和社会,把自己的所学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个体价值的实现需要在社会大舞台上发挥作用,需要自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成个体价值的实现。家国情怀教育具有丰富的素材资源和广泛的情感认同,对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三)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培育家国情怀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离不开家国情怀的培育。
教育部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大力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
对学生公民意识、公民美德和社会公德的培养,从某个层面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唤起学生对家、校、国家的热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并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结合起来,增进热爱家国之情与责任担当意识。以家国情怀养正人格品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践行。
四、培育家国情怀的途径
从家出发,个人、家庭、群体、国家乃至天下,一脉相承,共同支撑着我们的理想,这就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坐标。当代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更需要培育这份情怀,对家对国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
(一)培育家国情怀,离不开思想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