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乡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9-07-10黄观泽
黄观泽
摘 要:写作是一项基本能力,伴随着人的一生,拥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受益无穷。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乡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明显弱于城市小学生,无论是家庭氛围、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学校教学环境都会对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文章从家庭、小学生自身及学校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提供可尝试使用的办法,以更好地提高乡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乡村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021-02
一、引言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写作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小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及乏味,出现“谈文色变”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在乡村教学中更为突出。目前乡村小学生无论是在家庭环境的熏陶、自身的发展还是乡村学校教师对其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都显著弱于城市小学生。如农村家庭家长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没有培养孩子专项写作能力的意识;乡村孩子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乡村教师在写作能力培养上也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导致乡村小学生写作能力普遍偏低。通过查阅相关参考文献,我们发现很多研究者只把着眼点放在教师身上,主要是研究教師如何培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如刘雪荣的《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文阐述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让学生进行阅读及如何在谋篇布局上加强指导(刘雪荣, 2010)。文章将尝试从家庭教育、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师教学三方面进行论述,将三者构建成“三位一体”的有机模式,与全国广大教师们同交流、共探讨,以期为乡村语文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为乡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二、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是一项培养人的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动态性的活动。教育又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我们不应该狭隘地把教育理解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是不可替代的,它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具有持久性。
家庭是孩子认识世界最初的地方,而父母则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在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我们可以观察到现今城市家庭与乡村家庭的对比中存在显著的差异。①城乡家庭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农村家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要远远低于城市家庭;②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无论是在孩子指导能力方面还是指导时间上,城市家庭普遍优于农村家庭,很多农村家庭的父母普遍没有能力指导,也没有时间指导。
因此,由于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村家庭的家长们更应该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并深化教育孩子的意识,这就要求家长们以身作则,对孩子们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提高孩子写作能力,家长应在平日繁忙的工作之后努力尝试做到以下几点: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并完善自我:积极关注时事、阅读报纸、收听新闻,并积极与孩子们分享,让孩子们有认识世界的强烈欲望。②逐步培养孩子们读书看报、收听新闻的好习惯。③带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主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开拓孩子的写作思维,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在仔细观察中发现。④给孩子布置一定的写作任务,如今天参观了哪些地方,可以写一篇小短文,或每天写篇日记记录日常生活,这也是非常好的办法之一。总之,家长们应有为孩子树立爱学习的榜样的意识,在闲暇时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如主动阅读、写作,多与教师交流等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水平,积极影响孩子。同时,也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引导孩子中,与孩子共同进步。
三、小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实践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单个不同的个体,每个个体也都存在差异,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去提高写作能力。每个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去提高写作能力。如爱动的学生可以多出去走走看看,好静的学生多阅读书籍,从书本上学习;有些学生用听更能捕捉到信息,则可以利用多听广播来提高写作能力;而有的则需要通过观影才能更好地接收信息,那么可以从视频中学习;等等。学生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写作能力。
在学习认知和学习方式上,城乡小学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乡村小学生自身受到家庭环境、周围环境及教学环境的制约,在认知视野上较城市同龄孩子狭窄,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差距。在乡村家庭重视学生教育及给予学生良好熏陶的基础上,小学生自身的发展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如:①乡村小学生应该认识到差距,要有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的欲望,求知欲要强,这除了家庭与学校的熏陶及影响外,与自身的求知欲是分不开的;②在写作上,农村学生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写自己擅长的作文,从身边的大山、小河、绿树、原野等自然环境,牛、羊、狗、猫、兔等动物这些富有乡村气息、最接近自身生活的事物开始写起,把身边所熟悉的事物写好了,写作水平自然就慢慢地提高了。
四、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朱晓斌、汤姝雯发表在《心理科学》的《小学生写作态度与写作成绩关系研究》一文表明:①小学生写作态度越积极,写作成绩越高;②男生在写作态度上显著比女生消极,在写作成绩上也明显比女生低;③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写作态度上比三年级学生消极(朱晓斌, 汤姝雯, 2009)。因此,小学教师先要重视小学生的写作意识,端正小学生的写作态度,同时需要因材施教,重视对男学生的培养。高年级小学生写作消极情绪的出现需要教师们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在宏观上需要教师把握好的方面,下边我们将分为三方面进行论述,称之为“三培养、三激发”,以提升乡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乡村小学生积极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激发其求知欲
乡村事物就是小学生最好的写作素材,在写作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小学生有观察乡村景物、乡村生活、乡村一点一滴的意识。如何让学生养成这些意识呢?教师应充分利用乡村的资源,有目的地选择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材料,包括身边的大自然环境,有计划性地带领小学生们身临其境,我们称之为“身临其境观察法”。如观察田野山川,学生观察,教师边讲解,同时让学生们相互讨论,做到充分互动。通过讲解与互动讨论的结合,让学生描绘美好的大自然,从不同方面细致分析,以小见大,挖掘大自然对生命的启迪等深刻内涵。通过 “身临其境观察法”,能让乡村小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世界的广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景物、事物开始,逐渐渗透,以开阔小学生们的视野,加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达到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的目标。
(二)培养乡村小学生积极描写身边事物的能力,激发其写作欲
乡村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非常熟悉、亲近,教师在培养他们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激励他们进行写作。从描写身边的景物、动物到身边的人物及乡村发生的事情开始,不断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写日记或者周记的方式进行训练,并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小学生写得好的文章,教师可以在班上进行表扬并鼓励小学生乐于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在班里读自己的文章,与同学们一同交流讨论。对特别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推荐到学校广播站,当文章通过广播读出来时,众多的学生会感受到文字的吸引力,以达到激励他们写作的欲望。
(三)培养乡村小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激发其认知世界的欲望
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可以说是写作的先导。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应该多阅读,多积累,如此在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才有源头活水,让写作内容充实有力。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的阅读习惯呢?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找一些有趣的故事读物,培养学生们读书的兴趣,组织读书兴趣小组,进行每周的故事口头分享,让学生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另外,找一些经典的范文,让学生去阅读、去体会,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阅读的乐趣中可不断激发学生们对世界的认知欲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除此之外,教師要建构一套符合乡村学生的赏识评价机制,即符合乡村小学生特点的赏识机制,把赏识教育运用到教学中,给予学生肯定与赞赏。如:①在布置作文时,不出无话可写的偏题,最好能够结合乡村的特点,写出最真实的话题。②不写过于严厉的评语,评语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鼓励。对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只要能够达到自己预订的目标,则给予较高的分数和表扬,让他们获得自信,从而提高写作兴趣;对写作水平高的学生也进行表扬,但要注意预防其自满的现象。③可尝试让学生互相评作文,说一说对方作文中的优点,在相互学习的同时,能给学生很大的动力;也可以让学生将作文分享给父母听,让父母提提建议,这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五、结语
乡村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基石,是中国教育的未来,学生要适应未来时代的需要,要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乡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当下乡村小学教育中的重点与难点,可以说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成败的关键。写作能力需要进行长期的、综合的培养,需要通过家庭环境的熏陶、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积极引导与培养来提高。相信在“三位一体”有机模式的结合下,乡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有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雪荣.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42-243.
[2]朱晓斌,汤姝雯.小学生写作态度与写作成绩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4):94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