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遨游“云”端?探寻智慧管理

2019-07-10陈秀娟林皓静

教师·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媒体智慧管理互联网

陈秀娟 林皓静

摘 要:信息化时代很多学校已基本开通宽带校园网。在不断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环境中,要遨游 “云”端,智慧管理校园,应当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拓展教研空间,构建互动平台,增进家校和谐互通,以实现智慧管理校园的新超越、新突破。

关键词:智慧管理;“互联网+”;教学媒体;教研空间;互动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4-0012-02

在不断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环境中,该如何遨游“云”端智慧管理校园?笔者就福建省莆田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的日常管理经验,提出一些智慧校园管理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基于“互联网+”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一)确定培训目标,提升教育技术能力

打造智慧校园首先要打造一支智慧的教师队伍,为此我校在全校教师中树立“改革+发展+提升”的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借助网络主动求知、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信息素养。我校着重培养教师在“互联网+”时代“搜、拿、做、用、享”五种能力:一是确立教师三项新型基本功,即学会使用二维码,学会在教学中使用APP,学会微课设计;二是推行教师两项新能力,即使用白板软件能力、使用微课实现课内翻转能力。

(二)创新培训模式,促进线上线下互动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确定培训三级目标:老教师会使用课件进行教学;中年教师学会搜索素材制作课件组织教学;青年教师掌握信息化系列工具软件,学会运用信息化工具来备课、上课。做到全体教师都会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校先后举行了教师微课制作、个人空间使用、一师一优课平台使用、教学助手使用、101PPT使用等业务培训,培训后通过微信群、QQ群实时为教师解答各种疑难问题,做到线上学习与线下教研相结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举办了一系列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竞赛活动,调动教师学习的信心与热情,在校园内掀起信息技术应用学习热潮。

二、依托教学媒体,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一)借助班班通,构建教学新型模式

我校给各个班级配备84寸交互式终端,教师借助希沃“易+”平台,灵活使用学科教学软件,调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通过无线连接,使用平板、手机遥控电脑进行演示,及时把学生活动情况以照片方式传到大屏幕上,提高了教学成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巧用一对一,发挥电子书包作用

2016年9月,我校开办了电子书包实验班。学生借助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终端,实时观看教师推送的教学资源,及时完成互动作业。教师可以迅速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终端的应用,构建了课堂教学新模式,受到学生极大的欢迎。

(三)推广教学帮,构建高效互动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省资源平台提供的“教学助手”、101PPT助手等教學辅助软件,及时地化解教学难点,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使教学难点的呈现更加直观、易懂,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活动也由以往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双向交流,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更加直观有效。

(四)使用微视频,实现翻转课堂

我校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策略为支撑,以提升学科素养为目标,发动组织教师制作微课,大力推广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学校在中、高年级部分学科如数学、科学、语文、品德中,遴选部分教育技术能力强、教学素养高的教师,开展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实验,将授课内容中概念性定理定律、知识难点、方法与过程等内容,制作成生动形象又易于理解的微视频。

课前,学生观看时动脑思考,完成自学报告单;课中,教师批改自学报告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以学定教”。教师创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通过交流汇报、互查自学报告单、分层练习、小测验等环节,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

(五)在线“一带三”,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014年,我校与距学校50多公里外的北岸开发区5所学校结成联盟校。与联盟校进行校际交流的特色是开设在线课堂。在线课堂是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2015年5月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广在线课堂应用,与北岸开发区东仙小学、西沙小学、王厝小学三所学校城乡联结,搭建在线课堂,实现资源共享。具体做法是:根据这三所学校的师资配备情况,开设了音乐、美术、科学等他们不能开设的课程,做到这三所学校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安排课程表。作为主课堂,我校三位授课教师按课程表给距离50多公里外的三所乡下学校的学生上课,这三所学校的学生不仅可以聆听我校专职教师的精彩教学,还可以进行现场交流与互动。

怎样跨越时空实现互动?主课堂的电子屏幕上同时呈现四个画面:主课堂以及三所学校的辅课堂。利用互联网这个信息化纽带把四个不同地方的师生进行时空对接,主课堂授课教师通过电视直播随时关注三所农村小学所在课堂的实时画面,辅课堂上授课教师把三所学校所在的班级分成三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法、贴小红旗激趣法等多种教与学的互动,充分调动三个辅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将当前最为活跃的画面及时切换给其他辅课堂。

三、拓展教研空间,提升校本教研成效

(一)开展多维度教研,提高工作活力

我校除了开展基于传统面对面的教学研讨外,还开展了基于多维度的教学研讨,比如有基于专题探讨的教研,有基于教学案例的教研,也有基于教学反思的教研。做到以网络为支撑,以互动为出发点,以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导向,做到有组织、有目标、有成效,使学校教师网络教研活动更加多姿多彩,拓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深层次应用的领域,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层次,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内涵。此外,通过“一带三”在线课堂,积极与联盟校的教师实行校内集体备课、校际集体备课,开创网络教研模式。

(二)倡导五步式备课,建构智慧课堂

我校落实配套资源,提供“课内网”和省基础教学网等教学平台,构建在线可视化的集体备课软环境,确定各学科主备人和集体备课主题,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商讨解决办法,设计二次备课环节,实现电子教案和辅案相辅相成。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完善并构建了五步式在线备课模式,即:①提供电子化教案模板,根据任务清单进行“线下初备”;②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进行“在线集备”“个人再备”;③进行“课堂实践”;④撰写教学反思,进行“反思升华”;⑤主备人阐述教学感悟,其他教师通过评课补充,进行“在线二备”。五步式可视化备课,环环相扣,策略有效,切实可行,通过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点拨交流,对教学设计进行不断完善和提高,从而打造灵动的课堂,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达到共享团队的智慧,引领教师成长。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坚持用制度来保驾护航,制定详细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通过“纵横监管”“点面结合”等方式,坚持“三检一测两管理,辅案听课实时评”方式,做到检备课进度、检作业批改、检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案、辅案进行分别管理,并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统计分析,从课堂观察以及学生层面来多方位了解教师授课情况,课后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开通人人通空间,实现资源共享

我校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人人通应用培训,举行个人空间比赛,实现师生实时共享资源,支持教与学的变革,开展网络教研,实现“人人通”;注重引导教师从学科教学类、教学科研类和教学管理类等视角出发组织空间建设,结合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主题,大胆实验、整体推进,促进“空间建设与日常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动学生访问教师个人空间,来获得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开展譬如案例、反思、课件、微视频等课程资源,从而打造特色鲜明、资源丰富、实用度高的莆田市实验小学教师人人通空间群。

(四)參评“一师一优课”,发挥辐射作用

我校组织广大教师广泛研究课型,要求他们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针对性强达成度高的教学目标、灵活的教学策略、和谐的教学氛围、独到的教学手段,认真进行备课,走进录播室进行课堂教学录制,参加“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通过前期培训、注册认证、网上“晒课”以及“优课”推选等工作,促进了我校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推动了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

四、构建互动平台,增进家校和谐互通

(一)开通班级网络群,家校实时互动

各班级开通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打造家校互动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班级情况,明确近段时间要配合学校完成的事务,也可以与教师实时互动,共商育人大计。

(二)推广微信企业号,展现班级风采

学校开通微信公众官方平台,开设学校网站,充分利用这两扇对外信息发布的窗口,及时做好微信平台、网站新闻的发布工作,及时推送校园各种动态信息到手机端,展示学校风貌,彰显师生风采,促进校园信息发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学校开通微信企业号,各班级开通班级圈,教师在里面及时发布班级动态,布置当天作业;学生及时“晒”出自己的作品、活动剪影、读书感悟等,开辟班级网络文化建设通道,提升班级凝聚力。

(三)借力“和校园”平台,搭建家校桥梁

学校通过“和校园”家校通平台,实现校内外互通,及时与家长进行短信互动,密切家校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和学校近期动态。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李克东难题:争鸣与反思[D].中山: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10.

[2]罗文苑,刘玉军,陈毓泓.基于校园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 教育导刊,2012(9):58-59.

猜你喜欢

教学媒体智慧管理互联网
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
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智慧管理浅谈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博物馆的智慧保护和智慧管理述略
中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媒体选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