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中药退热方对2018年中山地区甲型流行性感冒患儿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9-07-10张琳何德根陈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气分奥司汤剂

张琳, 何德根, 陈慧

2018年秋冬季,中山地区又进入到流行性感冒流行的季节,甲型流行性感冒又出现新的临床特点,经病原学检测为甲型流行性感冒H1V1病毒引起。本研究采用自拟中药汤剂退热方治疗流行性感冒证属气分实热型,观察中医汤剂退热方对甲型流行性感冒患儿的退热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中山市中医院儿科门诊或住院的甲型流行性感冒(气分实热型)患儿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8年版修订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1]。

1.2.2 中医辨证标准 符合《实用中医儿科学》中瘟疫发热的邪在气分证型,表现为壮热,面赤,咽红肿,口渴,小便黄少,大便硬,舌红,舌苔黄燥,有力滑数,指纹紫[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流行性感冒和中医瘟疫发热的邪在气分证诊断标准;(2)年龄1~14岁;(3)甲型流行性感冒抗原检测阳性;(4)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排除有并发肺炎、脑炎等重症流感[3]的患儿;(2)有先天性疾病者;(3)有其他基础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退热治疗,体温>38.5 ℃时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治疗。对照组予以奥司他韦2 mg/kg口服,每日2次。观察组予以中药退热方口服,药物包括:石膏20 g,知母、黄芩、玄参、柴胡、栀子各10 g,射干、桔梗各5 g,加水煎煮,1~3岁每次10 mL,4~6岁每次20 mL,7~14岁每次30 mL,均为每日3次,可加糖。

1.6 观察指标 (1)退热时间:治疗后,观察热退后24 h无发热为热退。(2)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与血浆白蛋白比值(secreted immunoglobulin A/serum albumin,sIgA/ALB):两组患儿治疗第1天、第3天清晨空腹抽血2 mL,查血清白蛋白,留唾液2 mL,抗凝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IgA,计算sIgA/ALB。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3 d后平均退热时间比较 观察组治疗3 d后退热时间为(1.85±0.26)d,低于对照组(2.50±0.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62,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sIgA/ALB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sIgA/ALB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t=-17.377,-68.092,P<0.01;与对照组比较,bt=38.223,P<0.01。

表2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sIgA/ALB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sIgA/AL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2018年秋冬时节,中山地区流行性感冒爆发,经病原学检测为甲型流行性感冒H1V1病毒引起,本次流行性感冒波及年龄范围较广,从新生儿到青春期儿童在临床均较常见,且此次流行性感冒普遍发热热度高,难退热,查流行性感冒抗原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阳性,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增高,其中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说明血常规检查并无特异性,并且引起热性惊厥的患儿多,并且出现坏死性脑炎等危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例多。此次流行性感冒中,患儿多出现高热,舌红,舌苔不厚,结膜充血红肿,伴有黄色眼屎,便秘或大便硬,尿黄等气分实热的表现,说明今日流行性感冒病毒多引起气分实热证,气分实热是2018年中山地区甲型流行性感冒的主要证型,与2017年流行的风寒湿发热不同。

黏膜免疫是呼吸道的最初最重要的第一道屏障,sIgA是呼吸道黏膜免疫的重要部分[4],白昀等[5]研究发现,将A型流感病毒经滴鼻感染猪后的第5天,采用鼻试纸采样,发现猪的sIgA明显升高,说明sIgA在流感病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sIgA滴鼻治疗小儿感冒,症状可以快速缓解[6],也有将流感疫苗喷在鼻腔,能起到很好预防效果的报道[7],说明sIgA可以加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恢复。但是检测唾液中sIgA受血管渗漏的影响,无法准确反应患儿sIgA的多少,所以选择唾液中sIgA与血浆白蛋白的比值作为观察指标,可以相对客观的反应呼吸道黏膜免疫情况[8],有报道中药汤剂配合捏脊疗法可以提高反复呼吸感染儿童的sIgA/ALB,从而提升患儿的黏膜免疫功能[9]。

中山地处祖国南端,为亚热带气候,加之今年雨水偏少,冬季气温偏高,同时受南下冷空气影响,气温变化剧烈,疫疠之气重,患儿感受外邪后,邪热蕴结气分,出现壮热,予以中药汤剂退热方口服,主要为白虎汤重用石膏配知母清气分实热,加用玄参、桔梗、木蝴蝶清热利咽,柴胡清解少阳,金银花、连翘、薄荷清热解表散邪,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利咽退热之功效。本研究收集2018年秋冬季我院住院或门诊发热患儿,甲型流行性感冒抗原阳性,排除有合并症患儿,采用中药内服治疗流感,与口服奥司他韦[10]作比较,观察患儿sIgA/ALB的变化,观察中药对流感患儿的退热效果及其对患儿呼吸道黏膜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口服退热方后患儿的退热时间快于奥司他韦组,同时sIgA/ALB较前升高,并较奥司他韦组升高明显,说明中药较奥司他韦改善临床症状快,并能快速的增强患儿呼吸道的黏膜免疫功能,所以在疫情出现时,临床医生应积极运用中医中药提高临床疗效,发挥中医优势,防止病情加重。

猜你喜欢

气分奥司汤剂
合理用药—奥司他韦知多少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奥司他韦还能安全用吗
试从《内经》理论探讨《金匮要略》中气分、血分、水分等水气病的治疗原则
40万吨/年气分装置塔顶温度波动改进方案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治疗探讨
基于气分装置案例的LDAR减排效果影响因素识别
不同剂量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疑似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