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探析
2019-07-09李丽
[摘要]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自信为高职院校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能够促进提高师生文化素质,提升育人水平。当前,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难的原因是:高职院校办学时间、办学条件与本科院校的差距明顯;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偏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难以深入进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较低。基于此,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构建鲜明的职业特色;打造服务地方的特色校园文化;对外宣传自身特色文化;培养服务地方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文化自信 特色文化
[作者简介]李丽(1978- ),女,山东泰安人,陕西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陕西 西安 710068)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6-0093-0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高度重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②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办学时间较短、学生整体文化素养偏低等问题,导致难以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从总体上来看,现阶段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的任务较为艰巨,还存在许多问题。文化自信为高职院校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能够促进提高师生文化素质,提升育人水平。基于此,探析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路径对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承载着社会群体生存发展过程中的精神需求与思想观念,代表着社会群体经历过的沧桑历史和意识形态。世界上的任何民族都存在着独特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高职院校管理者要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借助校企合作、专业实习等途径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丰富高职文化内涵。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必须具备强大的文化自信,才能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文化底蕴薄弱是高职院校难以建立高度文化自信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短板,以提升行业竞争力与服务地方为切入点,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找准文化发展定位,树立文化自信,推动内涵式发展。
只有树立文化自信,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高职院校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服务地方。如果高职院校学生具备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则必然会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真正被社会和企业所接受。只有高职院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高职院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二、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难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难的具体表现。当前,高职院校在我国尚未得到社会民众的广泛认同,人们普遍认为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办学水平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难的具体表现是:第一,办学与发展的定位不够明确。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深入调查研究社会人才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没有将办学重心放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导致学校缺乏竞争力。第二,特色专业培育滞后。很多高职院校忽视了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在办学过程中没能及时培育自己的特色专业,造成与其他院校专业“同质化”问题,致使学校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第三,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前景缺少信心,认为将来难以与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同台竞争,因此,缺乏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热情,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第四,教师存在职业倦怠。高职院校教师大多缺少企业经历,难以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凭借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造成职业倦怠。
2.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难的原因分析。第一,高职院校办学时间、办学条件与本科院校的差距明显。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正式进入了有法可依与依法治教的新阶段。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初具规模,但与本科教育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高职院校文化底蕴不浓厚,学术氛围不理想,导致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较为困难。
第二,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偏低。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录取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大部分考生是因为分数无法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迫不得已才选择了高职院校,导致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偏低。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第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难以深入进行。在校企合作实施的过程中,学校的教学需求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等矛盾始终难以解决。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实训教学充分巩固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企业需要保证生产周期、质量和利润,校企双方矛盾致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难以深入进行,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受到冲击。
第四,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较低。当前,在我国,“官本位”的思想依然严重,很多家长认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教育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对一线岗位工作缺乏认同感,因此,不愿送子女去高职院校就读。社会大众对高职教育的这种认识,给高职院校学生建立文化自信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高职院校学生难以认同自身所学的学校与专业,逐渐对职业技能学习失去信心,导致高职院校文化自信难以建立。
三、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1.高职院校构建鲜明的职业特色。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的数量、规模和办学层次不断攀升。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是高职院校的立足之本,是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的基础。高职院校要巩固优势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加强內涵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坚定学生“职业教育能改变我的人生轨迹”的信念。高职院校必须采取科学的培养方法,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要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探索职业教育规律,从而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紧跟发展潮流,完成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大使命。例如,高职院校组织师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在实战中锤炼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尽可能与更多的地方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引导学生进入地方企业实习,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是社会所需的,是能够帮助自己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领悟企业文化内涵,形成良好职业素养,逐渐成长为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构建鲜明的职业特色会使教师和学生充满自信,教师从教的幸福感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高职院校文化自信也将不断增强。
2.高职院校打造服务地方的特色校园文化。《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五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41号)指出:“拓展课堂内外、网上网下爱国奋斗教育平台载体,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处处受到爱国奋斗精神的感染。”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服务地方为主线,做好精神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
第一,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工作。高职院校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办学理念、校风、学风等精神文化建设处处彰显服务地方的意识,使学生从进入校园的那天起就牢固树立学好技术、服务地方的坚定信念,从而为学生将来在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做好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工作。一是学工部和团委应鼓励并大力支持学生依据自身专业成立各种服务地方的社团,加强社团与社团、社团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社团活动进企业,培养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感情,使学生熟悉企业工作环境,提高职业认同感。二是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学校与企业合作举办各类技能大赛、技术比武,营造浓厚的技术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邀请企业技术能手现场教学或演示,邀请行业专家、劳动模范举办讲座或报告会,引领学生专业发展。三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搞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打造服务地方的特色校园文化有助于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
3.高职院校对外宣传自身特色文化。当今世界正在迈向信息社会,信息传递异常迅速,传播范围极广,覆盖面大。高职院校要利用多种渠道向社会宣传自身特色文化,加强社会各界对高职文化的认同感。
第一,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做好校园文化宣传,展示学校精神风貌,逐渐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和看法。例如,高职院校做好学校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与维护,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增强网站内容的时效性。
第二,高职院校要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参加各类行业展会和比赛,主办或联合企业共同举办技能大赛、行业比武以及大型专业学术活动,积极展示学校的文化特色,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4.高职院校培养服务地方的高技能人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只有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培养出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服务地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打破现有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积极配合企业的技术研发、科技创新以及文化建设等工作。企业要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的制订中来。此外,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谋求利润是企业的自然属性。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学校要让利于企业。只有校企双方实现双赢,校企合作才能持续深入。实施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壮大,也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养成。
高职院校要密切关注行业趋势和技术前沿,邀请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来校开展讲座,聘请企业的技术能手参与实训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以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为榜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最终形成专业自信。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要秉持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基本原则,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正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的那样:“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职院校要依据经济形势适时调整发展思路,打造服务地方的特色校园文化,对外宣传文化特色,培养服务地方的高技能人才。只有多措并举、整体推进,才能有效培育高职院校文化自信,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②刘奇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N].人民日报,2017-11-13.
[参考文献]
[1]王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文化建设的途径探讨[J].电大理工,2017(2).
[2]王圣龙,李丽.高职院校非遗传承教育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7(20).
[3]张宝臣,祝成林.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特质的实然诊断与应然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
[4]朱永坤.“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专业文化”的特征及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7(10).
[5]芮明珠.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基于大学生社团文化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7(29).
[6]代武社.关于加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
[7]陈民.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融合共生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8(3).
[8]王婧.隐性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突破[J].教育与职业,2018(19).
[9]黄志远.大学精神在高职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及其发生条件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