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实践及启示

2019-07-09贾欣

教育与职业(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

[摘要]我国现行的职业学位体系存在断层,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未实施学位制度,导致高职教育向上拓展的空间受到制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持续培养不畅,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无法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实施专科层次高职教育学位制度。美国的副学士学位制度及英国的基础学位制度经过长期发展已非常成熟,在学位类型、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及运行模式方面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对于我国构建完善的高职教育学位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职业教育学位制度 应用型人才 学位体系

[作者简介]贾欣(1971- ),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国际贸易系,副教授。(山东  青岛  266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2017年度重大招标课题“山东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支持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VZ2017003)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6-0073-06

我国已实施的专业学位制度是以职业为导向的学位体系,但这一体系却存在断层,面向职业岗位的高职教育尚未实施学位制度。当前,我国明确提出要构建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引,能够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已开始探索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及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培养。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应用型教育衔接和贯通的核心,迫切需要通过实施学位制度来接续职业导向学位体系的断层,从而实现纵向流动、双向沟通。

2014年开始,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应用型人才接续培养,国家相继出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等政策文件,提出要探索与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尤其是专科层次学位。美英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以职业为导向的学位制度经过长期发展已较为成熟,其中以美国副学士学位制度及英国基础学位制度尤其典型,对于构建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英美职业学位制度实践

1.美国副学士学位制度。189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改革传统的四年制大学,分为基础学院和大学学院,后改称初级学院和高级学院。1899年,该大学设置副学士学位,授予在初级学院完成两年学业的学生。20世纪中叶,为更好地为社区提供教育服务,公立两年制综合社区学院成为主体模式,社区学院成为授予副学士学位的主体。美国社区学院通过实施副学士学位制度,为社区培养了发展区域产业经济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希望继续本科学业的学生提供了进阶的机会,极大地促进了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一,学位类型。美国副学士学位设置转学学位(Transfer Degree)和职业学位(Occupational Degree)两种类型。设置转学学位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继续接受本科教育以获得学士学位,转学学位通常包括理科副学士(Associate of Science)、文科副学士(Associate of Arts)。在转学学位课程计划中,学生学习学士学位课程计划中的基础课程,包括数学、文学、写作、自然科学等通识课程,课程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学生转入本科之后的这部分学分可以转换到本科学位教育项目中,继续学习两年后即可获学士学位。职业学位是为学生直接就业设置的终结性学位,该学位根据所学内容不同分为应用科学副学士(Associate of Applied Science)、应用文科副学士(Associate of Applied Arts)、应用技术副学士(Associate of Applied Technology)。在该类型学位课程计划中,学生除了学习数学、写作等通识课程之外,还要学习为特定职业设置的专业课程并参加相关實践活动及实习,目的是培养职业技能和素质,便于毕业后即可胜任职业岗位要求。

第二,课程设置。设置副学士学位时,美国社区学院以服务本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紧密联系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开设相关课程,如农业和园林、电子技术、工程技术、工商管理、教育和儿童保育、卫生保健、社会工作、兽医技术等,课程内容非常丰富。社区学院还根据经济及社会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需求,如为了适应以科技发展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发展,设立信息技术、信息工程类课程;为了满足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开设医疗保健、理疗护理等课程。攻读副学士学位的学生大部分来自本社区,他们取得副学士学位之后通常在本地就业,为本社区服务,使得美国社区的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

第三,学分转换。美国社区学院与本科院校通过签订协议来建立课程衔接和学分转换机制,从而打通了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发展通道。为了使学分能够在双方院校间有序转换,协议双方首先基于统一的课程标准建立课程衔接机制,从通识教育课程中选出最基本、最典型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进行考核,将此作为双方学分互认标准并在协议中予以规定。社区学院的学生完成规定课程并获得学分后,即可向对应的本科学院申请转学,转入本科院校后,在社区学院所修的协议规定课程的学分可被承认。社区学院在设置课程时充分考虑了学分转换的需要,将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通识课程相当于本科教育基础课程,学术性较强,所占学分比例较大;职业课程则应用性较强,所占学分比例较小。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两类课程中自由选择。社区学院和本科院校都设置专门的评估审核委员会,负责审核评估转出及转入学生的学分。

第四,副学士学位管理制度。美国副学士学位管理制度非常完善。根据各州法令,由州政府对社区学院进行办学许可认证和学位授权,授予社区学院副学士学位教育资格。虽然取得了副学士学位教育资格,但社区学院仍需要定期找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对其课程、专业或整体教育质量做进一步的评估,以保障和证明其学位的效力。如果未取得相关认证,将导致其学位文凭在高等教育领域和劳动力市场失去认可度和竞争力。根据《美国高等教育法案》,第三方认证机构必须具有国家级部长资格的官方授权才具有合法效力。独立院校认证委员会(The Accrediting Council for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Schools,ACICS)是负责认证美国社区学院的全国性机构,该机构设置了职业副学士学位项目评估标准体系,分为国家权力机构、教育活动、学院的教学和师资、图书馆及指导性资源及技术四个维度。根据这一标准体系对副学士学位课程实施认证,通过认证的社区学院才能授予该专业的副学士学位。

2.英国基础学士学位制度。伴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英国社会经济各部门对人才规格和层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高级化的特点,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级技能人才,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英国高等教育由于过分重视学术型人才培养、忽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实施改革。因此,2000年7月,英国教育与技能部提出基础学位制度并于次年9月开始实施。

第一,基础学位简介。英国基础学位制度是构成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基础学位教育既具有学术严谨性又具有职业导向性,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基于工作需求的职业教育及培训。基础学位教育介于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之间,一般为两年全日制或3~4年在职培训,学生修完基础学位可以在专业领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也可以转入本科大学攻读荣誉学位直至研究生学位。

第二,“雇主参与”模式。在英国基础学位制度实施的过程中,“雇主参与”教育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基础学位教育的发展。该模式是一种完善成熟的校企合作机制,使企业深度参与基础学位项目。在“雇主参与”模式下,高校与具体的行业企业对接,共同设置专业和培养方案,保证培养的人才符合雇主需求。为了推动雇主参与基础学位教育项目,英国设立了25个行业技能委员会,涵盖了90%的企业技术和培训类型。行业技能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技能协议、行业资格战略及学徒制框架等,为雇主参与相关教育决策提供制度保障,并赋予雇主通过行业技能协议获得公共财政资金的权利。此外,英国还成立了基础学位促进会,该机构受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的资助,负责制定基础学位发展规划,为大学与企业开展合作创造条件,与雇主以及其他合作者共同制定符合各方需求的基础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等。基础学位促进会制定了规范的评估认证制度,经初步调研后,对企业的培训能力和条件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为企业寻找合适的大学开展基础学位项目。

第三,基础学位管理制度。英国学位的授权主体通常是政府,根据《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英国政府可授权高等教育机构学位授予资格,高等教育机构及其代表机构获得学位授予资格后,即可向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相应层级学位。英国学位的授权审核机构包括枢密院、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学位授予权顾问委员会,这三个机构是上下级的关系,在学位授权审核过程中承担各自职责。首先,学位授予权顾问委员会全面评估申请单位是否符合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制定的标准和要求,并将结果报请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负责审查学位授予权顾问委员会的评估报告,然后向枢密院提出是否授权的建议,并制定授予单位的资质基准。枢密院负责最终审核和批准高等教育机构申请的学位授予权。2015年,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颁布了《基础学位授予权审批标准》,包括治理和学术、管理学术标准和质量保证、奖学金和教学人员的教学效果、支持基础学位项目交付的环境四方面的标准,初级学院必须符合这四方面标准的要求后才可以取得基础学位授予权。

二、我国职业导向学位体系构建的现状及意义

1996年,我国颁布了《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实施“培养特殊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学位教育,设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与“特定职业”相关专业的专科职业教育衔接,形成了面向社会职业系统培育各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系统。然而,专业学位体系并未将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纳入进来,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尚不完善。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现有学位制度所带来的问题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等职业教育向上拓展的空间受到制约。1996年,国家从法律上确定了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及其毕业生得不到应有的身份認同、权利和待遇,主要原因是高职教育学历文凭的升学功能非常有限,除通过有限的“专升本”机会进入更高层次的本科教育外,大多数具有良好职业能力和素养的人才被阻断在专科层次,使得高职教育无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层次职业教育拓展。

2.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接续培养不畅。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不完善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无法继续攻读相同职业领域的专业学士学位。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讲,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面向产业和岗位,培养了大量具有良好基本职业技能及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也是本科及更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力军。由于高职教育学位制度不完善,切断了高职毕业生自低向高接续学习的通道,也必将影响到更高层次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

3.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无法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我国制造业面临全面的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层次更趋高端,迫切需要大量智能型、专业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囿于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不完善,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层终止于专科阶段,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人才不能接受更高层次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结构与产业发展不匹配。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得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结构随之变迁,不仅需要大批基层技术技能人才,而且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端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了适应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国家一方面通过建设国家示范骨干院校的方式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方式来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然而,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之间存在断层,使得两者不能顺利实现贯通接续培养,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因此,通过设置专科层次的专业学位来构建完善的高职教育学位制度及建立职业教育接续培养制度,可以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的快速变迁对于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系统知识变迁表现为职业技术知识的更新及人工智能对职业系统的冲击,职业岗位的技术操作日趋复杂,工作任务的更新换代频率加快。职业系统知识变迁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职业持续发展能力如学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对于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知识快速变迁的时代下,通过设置专科层次的专业学位,一方面以学位教育的规格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通过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贯通接续培养,满足个体自我发展的需求。

三、英美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对构建我国副学士学位制度的启示

1.在专业学位体系中增设副学士学位。首先,应在现有的专业学位体系中增设专科层次的副学士学位,形成包括“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四个层级的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原有的本科层次以上的专业学位教育针对特定的职业领域需求,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且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在特定职业岗位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则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习得、规范技术技能及知识与技能的灵活应用。通过在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设置副学士学位,可以拓宽专业学位教育的层次和领域,健全专业学位体系,使各专业领域基础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更加明晰和规范,提升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初级层次的应用型学位,副学士学位教育既能保证其教育服务于对应职业层次的人才规格要求,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又可以着眼于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其沿着专业学位层级上升奠定基础。

2.设置服务于区域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副学士学位点。在设置副学士学位点时,应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评估为基础,选拔达到学位点授权标准的高职专业设置副学士学位点。通过评估高职院校申报专业各方面的建设水平来考量是否授予副学士学位点。评估时应考虑三方面标准:一要该专业学位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能够满足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二要该专业的学位教育能够实现基础性应用型人才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接续培养与学习的无缝衔接;三要能够保证副学士学位点的教育教学质量。如果评估认定高职院校中某些专科层次的专业建设已经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则可以设置副学士学位点,允许其授予副学士学位。

3.建立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位衔接机制。在设置副学士学位的基础上,应建立专科层次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间的学位衔接机制,即学生在获得副学士学位后通过考核可以升入应用型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升学考核应该由本科院校组织,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具有基本学术知识及良好迁移能力的学生。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基于相关专业形成办学联盟,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建立课程衔接及学分转换机制。形成合作联盟的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基于统一的课程标准制定能够前后衔接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应将本科教育的核心基础课程纳入通识教育类课程模块,便于学生修完这些课程并通过升学考核后,将相应学分转入本科教育阶段。

4.建立省级教育部门主导下的、行业企业参与的副学士学位管理机制。关于职业教育学位的管理模式,美国实行第三方机构专业审核与认证模式,英国则实行政府主管部门审核与评估模式。在当前我国实行国家学位制度的环境下,副学士学位管理宜采用英国模式,即国家学位委员会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副学士学位的授权与审批。副学士学位的最高授权主体是国家学位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副学士学位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宏观管理。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是:一是根据本地区高职院校的专科层次培养能力,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副学士学位的授权标准、授权与审核规则以及授权审核后的具体监督制度;二是根据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确定学位授予单位及学位专业的立项、规模、授权。此外,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还应牵头建立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的审核评估委员会,负责审核副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对副学士学位项目的专业性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论证及审核,并对副学士学位项目的实施进行评估。应按照一定的比例,从企业、行业组织、专业协会及高职院校中选择评审专家,形成各职业大类和行业大类的专家库。同时,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还应成立常设工作委员会,处理执行学位授权审核的管理工作。

5.建立副学士学位制度保障机制。第一,国家需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法律,在法律上确立高职专科类院校授予副学士学位的主体合法性,并进一步修订《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高等院校学术委员会章程》,补充支撑性法律法规,赋予高职院校在申请副学士学位授权及实施学位授予权时的自主权。第二,副学士学位属于职业学位体系中的初级学位,其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是与本科及更高层次学位的接续性,既包括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职业型人才的接续教育,也包括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转换,因此,应建立高职专科学位教育、应用型本科学位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接續教育机制及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融通机制,从而为副学士学位制度的建立、后期学位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第三,还应在组织、资金等方面建立保障机制以引导和促进副学士学位教育的发展。在组织保障方面,可借鉴英国的基础学位促进会建立常设机构,推动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副学士学位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在经费保障方面,除了制定公共财政经费支持政策之外,可借鉴英美经验促进多元机构参与副学士学位教育,尤其是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基于市场机制参与人才培养。

四、结论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探索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北京、上海、厦门、珠海等地的高职院校采用与境外学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实施副学士学位制度,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尝试实施“工士学位”制度,这些实践探索对于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以及推动高职教育走国际化发展道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向创新驱动和效率驱动,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产业布局和规模发生了很大调整,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迅速增长,职业系统知识快速变迁,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分析判断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持续发展能力。产业转型升级对于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建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在面向特定职业的专业学位制度已实行20余年的政策背景下,在现有的专业学位体系中增设副学士学位,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可以规范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教学、专业等设置方面与更高层次学位教育衔接贯通,为面向职业领域的专业学位教育输送具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必备素养的基础性应用型人才。这样既可以优化和拓展职业教育链,实现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直至研究生教育的一贯式接续培养,也契合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职分流的教育政策。

[参考文献]

[1]李梦卿,任寰.美国“副学士学位”与我国“工士”学位制度建设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5(19).

[2]李巧针.浅论美国的副学士学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8).

[3]周文佳,刘明生.美国“2+2”专本衔接学分转换制度述要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6(9).

[4]王昕红.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5]许明.从基础学位制度的建立看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J].教育评论,2000(6).

[6]黄芳.英国基础学位雇主参与模式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16(11).

[7]刘丽华.浅谈英国的学位授权审核制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2).

[8]罗先锋,黄芳.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域外实践及启示[J].高等教育管理,2017(2).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