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观念转轨与路径探析
2019-07-09刘嵘桑雷
刘嵘 桑雷
[摘要]为了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职业教育需具有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长期性,从而转变职业教育的五个观念:教学观、能力观、生态观、专业观、人才观。据此,文章提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基于职业岗位任务与项目驱动的系统化综合实践教学,基于全产业链的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协同培养,基于市场需求的纵向系列化与横向集群化专业设置,基于教学“诊改”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基于层次“高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升级 职业教育发展 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刘嵘(1983- ),男,江苏盱眙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桑雷(1983- ),男,山东临沂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江苏 淮安 223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资助课题“江苏智能制造2025思路下的现代职教体系创新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C-a/2016/03/1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6-0032-04
一、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扩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在全球竞争格局不断变化的今天,实现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已是当务之急,迫切需要更多训练有素、善学肯钻的技能型劳动者,建成一支能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据最新统计,我国有1.33万所职业院校,每年招生数达1000万人,在校学生将近3000万人。在加工制造业、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行业中,70%以上的新员工来自职业院校。预计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将达1.3亿人,其中技工约8000万人,约占总数的60%。可见,我国制造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当前的人才培养远远达不到需求。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观念转轨
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进行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技术变革、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质量变革、以环保低碳为核心的绿色变革、以价值链提升为核心的效益变革和以深度融合为核心的人才变革。为了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职业教育需具有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长期性,从而转变职业教育的五个观念:教学观、能力观、生态观、专业观、人才观(如33页图所示)。
1.体现前瞻性的教学观。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和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推崇,让从业者需要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和较强的通用能力。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技术理论也就成为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实践的参与度,以至于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地适应环境。事实证明,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思路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提高实践能力。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企业需要员工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更多的技术理论知识。
2.體现基础性的能力观。能力观指的是对能力的看法及基于能力的教学变革。基于对能力的理解,不同的能力观会产生相应的标准、课程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估模型。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职业教育领域主要有三种能力观:行为主义能力观、整体主义能力观和整合能力观,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能力观经历了从最初的“能力是任务”的认识到后来的“能力是质量”的认识到现在的“能力情景化”的认识,是一个发展进步的过程。目前,新经济常态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催生了职业的更新换代,自然对人力资源匹配提出了“高移”的要求。
制造业是工业发展的支柱,制造业的制造方式先后经历了“单件生产—大量生产—集成生产—定制生产—细胞生产”等方式。与之相适应的是,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过程也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生产方式的“人本回归”;二是分工不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唯一方法;三是劳动分工综合发展。当前形势下,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两点基本需求:一是制造出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二是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体验和创新流程。这样一来,传统的产业链模式面临解构,其包含的价值链、供需链、企业链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相对紧密的人职关系受到很大冲击,人际交往、技术应用等通用能力必将更加受到重视。
3.体现战略性的生态观。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绿色变革,要求人才具有绿色生态观。随着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各国开始意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纷纷提出发展绿色经济。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原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根深蒂固的“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使得人们绿色发展意识淡薄,从而严重制约了绿色经济的发展。建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全社会拥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反映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有必要以十八大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质量”和“效率”为动力,对原有产业进行绿色重组,加紧研发绿色工艺技术,加强行业的绿色管理,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建立并实施绿色制造体系。
4.体现先导性的专业观。实践证明,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导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出现不适应、不匹配的情况。服务型制造需要一个开放的制造体系,这个体系要突出价值创造的优势、精益求精的环节,避免出现传统制造业“小而全”的战略,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培养产品研发、生产控制、销售与服务等方面的人才,但仍有一些职业院校追求“更大更全”的专业设置理念,未形成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无法满足区域内企业的人才需求。究其原因,一是部分职业院校观念更新滞后,技术和人才储备不够,攻坚不力;二是部分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滞后,未跟上产业调整步伐。由此出现的封闭的专业设置环境、分散的专业布局和落后的专业调整节奏都是导致职业院校职业人才培养结构性矛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