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室护理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

2019-07-09冉奉仙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防范措施

冉奉仙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CT室护理的安全因素,并就其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CT检查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20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及安全教育,对照组患者采用了CT室常规护理,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物外渗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外渗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CT室护理人员应注重安全教育和护患沟通,不断提高责任意识,严格执行相关工作规章要求,提高紧急事件处理能力,进而消除CT室护理安全隐患,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CT室;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0-174-02

护理安全指在实施护理活动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规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近些年,CT检查和患者数量显著增长,所以对其潜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实施针对性防范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2]。本文选择了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CT检查的4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CT室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予以针对想防范措施,具体报告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CT检查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200例。研究组患者(200例)中女性患者99例,男性患者101例;年龄最小者35岁,年龄最大者72岁,平均年龄(5648±367)岁;盆腔脏器CT检查36例,腹部CT检查44例,心血管系统CT检查72例,神经系统CT检查48例。对照组患者(200例)中女性患者102例,男性患者98例;年龄最小者36岁,年龄最大者74岁,平均年龄(5656±362)岁;盆腔脏器CT检查35例,腹部CT检查46例,心血管系统CT检查70例,神经系统CT检查49例。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并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良好配合行为;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无相关禁忌症;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②合并沟通或认知障碍;③临床资料缺失。

1.2 方法

对照组CT检查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具体包括:做好检查前准备,向患者介绍CT检查注意事项,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监护CT护理人员履职情况以及规范化处理各种意外事件等。

研究组CT检查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管理,具体包括:⑴提升安全意识:科室或医院应定期组织CT室护理人员开展常见医疗事故处理及护理相关法律法规讲座,在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从而增强其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另外,每个月月末应开展护理工作研讨会,对CT室出现的典型不良风险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和防范措施,保证护理质量。⑵增强专业能力:定期组织开展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学习并熟练掌握各种紧急预案,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综合处理能力,并依据CT室特点制定系统性培训方案,保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综合素养。⑶建立并实施完善的规章制度:每个月定期对CT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测,在月末护理研讨会上进行探讨,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改进和处理方案,及时排查CT室潜在的危险因素,保证患者护理安全。⑷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在CT检查前详细告知患者检查流程及准备注意事项,在检查过程中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检查后及时告知患者检查结果等。⑸加强造影剂监测:在检查之前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并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严密监控,一旦出现过敏先兆及时抢救。

1.3 评价标准

⑴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⑵药物外渗情况;⑶患者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问卷量表进行评测,分数越低表明患者满意度越低。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 2.30,两组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数据分析均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药物外渗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更低,满意度更高,P<005,具体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

3 讨论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CT室护理安全因素主要为:①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缺乏:护理人员不重视CT检查安全,部分护理人员甚至缺乏相应专业护理知识,致使发生意外事件时不能沉着冷静处理,从而显著增加了护理安全風险;②护理潜在安全隐患:CT室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高等均会导致其相关操作不规范,极易引发护理安全事故[3]。

本次研究中主要从加强造影剂监测、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并实施完善的规章制度、增强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和安全意识等多个方面展开CT室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患者知情权,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安全隐患,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且药物外渗和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进一步提示了CT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CT室护理人员应注重安全教育和护患沟通,不断提高责任意识,严格执行相关工作规章要求,提高紧急事件处理能力,进而消除CT室护理安全隐患,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孟祥鸿.探讨CT室检查中行责任制护理安全管理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2):144-145

[2] 王群,李结,杨培文,谢强.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在CT室和磁共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05):1.32-1.34+1.38

[3] 丁桂清.CT室护理工作应如何避免护患纠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5):287+289

猜你喜欢

防范措施
浅析油气储运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小微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防范措施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矿山机电运输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在护理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相应防范措施
论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及防范措施
我国医疗保险中的医疗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