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级别脑膜瘤鉴别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分析
2019-07-09徐黎晴刘文静
徐黎晴 刘文静
【摘要】目的:探讨高、低级别脑膜瘤鉴别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效果。方法:选取脑膜瘤患者80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包括低级别脑膜瘤43例(低级别组)和高级别脑膜病37例(高级别组),两组均接受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高级别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AUC值低于低级别组(P<005);ROC曲线显示在对高级别脑膜瘤进行诊断时,AUC值的准确度为818%,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805%。结论:高、低级别脑膜瘤鉴别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效果确切,可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脑膜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0-1.10-02
脑膜瘤具备较高发病率,由于不同級别脑膜瘤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准确诊断及鉴别脑膜瘤分级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临床上在对脑膜瘤进行诊断时,磁共振成像的应用率较高,其具备典型的诊断影像,但常规磁共振却难以对脑膜瘤的分级进行评估。扩散加权成像可对活体水分子运动进行有效观察,从而可对脑膜瘤疾病分级得到有效判断[2]。本次研究就选取脑膜瘤患者80例,探讨高、低级别脑膜瘤鉴别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膜病患者80例,男35例,女45例,年龄40~75岁,平均(51.1±48)岁。患者病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同时在入组前未接受治疗,在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后1周内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根据WHO分级,Ⅰ级43例、Ⅱ级2.1例、Ⅲ级16例,其中Ⅰ级为低级别组,Ⅱ级与Ⅲ级为高级别组。
1.2 研究方法
检查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FFox6300型30T磁共振检查仪,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头先进,首先开展常规序列扫描,然后实施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应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EPI序列,TE以及TR均为shortest,b值为1000s/mm2以及0s/mm2。同时实施增强扫描,采用钆喷酸葡胺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量为10~15mL,开展矢状位、轴位以及冠状位T1WI序列扫描。
1.3 图像处理
取得检查图像后,安排两名具备丰富经验的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开展阅片,对ADC值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显示,低级别组中扩散加权成像呈等信号共2.4例,ADC图表现为等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19例,ADC图表现为稍低虚拟号。低级别组病灶大部分形态较为规则,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高级别组病灶实性部分表现为扩散加权成像高信号,30例发生坏死、囊变或出血,表现为低信号,ADC图实性部分表现为低信号,发生坏死、囊变或出血的部位表现为高信号,病灶主要为分叶状或不规则状。高级别组ADC值为(070±008)×10-3mm2/s,低于低级别组的(091±010)×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ROC分析,在对高级别脑膜瘤进行诊断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最佳ADC临界值为081×10-3mm2/s,准确度为818%,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805%。
3 讨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属于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其是依靠检测组织水分子运动来评价组织病变情况。根据前人报道可知,在开展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时,b值(扩散敏感因子)设置为1000mm2/s,不仅可使图像质量得到保证,同时也可使病灶检出率和ADC值测量准确性得到保证[3]。
当肿瘤病灶具备更高的病理分级,肿瘤细胞也就具备更强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数量也明显更高,细胞之间的间隙也将会明显缩小,大分子物质会强烈吸附水分子,由此导致水分子无法自由扩散。同时当病理分级越高,肿瘤细胞具备更大的细胞核以及更多的细胞器,胞浆减少,由此导致细胞内的水分子扩散也会减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高级别组ADC值低于低级别组。通过开展ROC分析,在对高级别脑膜瘤进行诊断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最佳ADC临界值为081×10-3mm2/s,准确度为818%,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805%。提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有效诊断鉴别高、低级别脑膜瘤,与前人报道相符[4]。
综上所述,高、低级别脑膜瘤鉴别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效果确切,可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 白秀艳,方晓,肖明霞,等.15 T磁共振3D-SPACE序列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02):1.32-1.35
[2] 孙玉梅.磁共振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8,19(02):174-176
[3] 白玉贞,牛广明,高阳.常规磁共振成像及DWI对微囊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02):184-188
[4] 陈荣,彭德昌,胡祖力,等.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对比分析[J].磁共振成像,2016,7(03):17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