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在去极端化方面的实践
2019-07-09李飞
李飞
摘 要:做好中职生“去极端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为新疆的长治久安总目标作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去极端化;中职生;意识形态
几年前新疆发生多起暴力恐怖案件,给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带来严重影响,也给新疆人民带来不可忘却的伤痛。这些暴力恐怖案件是宗教极端思想在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群众中渗透的结果。因此,加强群众思想的正确引导,特别是加强青少年意识形态领域的“去极端化”工作显得十分迫切。
南疆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多宗教信仰的地方,长期处于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前沿阵地。中职生正值16、7岁的年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同时也是“三股势力”重点渗透的人群。中职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技能者的人才基地。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因此,是否能抓好中职生“去极端化”教育,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中职学生的思想正是处于变动期,正确的观念还没有形成,非常容易被宗教极端思想所蛊惑和控制。在南疆地区中职学生是社会生产中的主要劳动力。做好中职生“去极端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为新疆的长治久安总目标作出一份贡献。
当前在校中职生,多数为“零零后”,思想意识等方面与以前的学生有所不同。中职学校开展“去极端化”教育大多依靠课堂教学和集中讲座,理论讲述和说教比较多,而实践性教育相对较少,大部分专业课程中没有有效的开展“去极端化”教育。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好专业课程,做好“去极端化”教育工作。
一、专业课理论、实践教育及思政教育相结合
思政教育结合专业课程理论教育,让中职生明白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怎样学习,学习的好处。不断加大学生在专业课中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从什么都不会到能够懂得一门专业技术。加强校企合作,让懂得一门技术的学生能够到企业去实践。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加强学生对于技术专业的渴望。使学生从懂技术到能够钻研技术。随着专业技术的提高,不断地改善个人生活质量,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带动身边的人学习。
二、发挥典型的先进模范作用
典型是前进的动力,是进步的方向。用先进模范事例来激励学生能够积极向前,开拓思维,开拓眼界。只有思想进步了学生才会认清事实。不会被极端势力所迷惑。因为典型事例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更加具有说服力。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拜尔克·拜布提21岁用了三年的时间研究发明了磁悬浮轮胎。专利价值2000万元。多个国家的大型公司想要买断这款轮胎专利。但是他都拒绝了,他希望能把这项技术留在中国。留在培养他成功的祖国,造福国人。拜尔克·拜布提说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先进科学的理念改变了他、成就了他。只有努力就能改变的奋斗理念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诠释和印证。这也是用事实证明那些极端思想的错误性。
三、开展、参加专业技能竞赛
通过开展校级专业技能竞赛,尤其是让南疆的学生多观看、多参与,开拓视野。加强学生在自己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通过比赛评比让更加优秀的学生走出去,参加范围更广,人员更加优秀,竞争更加激烈的多样化比赛。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经验,得到精神与物质奖励。激励身边的人更加热爱专业课程的学习,使身边的家人懂得学生在校学习的好处。懂得专业技能对生活的帮助和改善。最终用实际事例来和极端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对学生及学生的家庭在“去極端化”方面的教育。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去极端化”教育在专业课中的应用建议:
(1)加强专业课程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教育团队。教育不仅涉及学校更涉及社会和家庭。尤其是面对三股势力同我们抢夺阵地争夺青少年的严峻形势,教育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要耐心细致坚持不懈的开展思想教育,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先进的思想,建立“去极端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2)全校参与“去极端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理论课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思政老师的任务,是全体教师的任务,每一个教师都有义务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老师每天面对学生的时间较长,更加应该坚持以现代化为引领,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日积月累的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在“去极端化”方面的改变。要引导,鼓励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参与到“去极端化”教育中,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阵线,切实让中职学校做到全员育人。
在新疆“去极端化”是一个长期的战争,中职学校是这场战争的排头兵,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引导学生做“去极端化”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旗帜鲜明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