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州单丛茶树病虫害发生和防控情况分析

2019-07-09陈汉林

广东茶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茶区潮州茶树

陈汉林

(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 广东 潮州 521000)

潮州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南宋末年,盛于民国中期,发展于现代。目前潮州全市茶园总面积约20万亩,是广东省乌龙茶传统产地和重要产区。茶叶已成为潮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茶产业是潮州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在潮州农业产业里面,茶产业一直以来是抗自然风险相对较强的产业,受台风、洪水、干旱、低温霜冻以及病虫害等的影响比较小,一般只会造成一定的减产,不会威胁到茶树死亡。随着近年来茶产业的迅速发展,新茶园过度开垦,对茶区原有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老茶园茶树种植过密、生产管理模式粗放等问题导致部分茶区茶树病虫害为害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必须科学分析茶树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引起当地管理部门和广大茶叶从业者的共同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确保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 潮州单丛茶树病虫害发生基本情况

据有关资料记载,潮州单丛茶区对茶树病虫害的防治始于1954年,当地茶叶技术人员开始针对茶树病虫害情况进行调查,凤凰山乌岽村在1954年冬开展了针对茶天牛的防治工作。在过去几十年中,潮州单丛茶区茶树遭受病虫为害的现象一直都存在,但都不是很严重。虫害主要是假眼小绿叶蝉,病害一般对茶树正常生长和产量影响不大,很少采取单独防治措施,通常结合冬季清园进行简单防治。

近几年,潮州单丛茶区茶树病虫害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必须引起重视。在茶树病害方面,凤凰山低海拔地区已有近万亩茶园发生茶枝肿胀病(暂定名),其中部分茶树已经出现局部枝条或整株枯死,大部分茶树表现减产,该病害还具有一定的传播蔓延趋势;高海拔茶区茶树的苔藓病、地衣病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对老茶树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在虫害方面,一是在林木上防治难度大且危险性高的小蠹虫、茶天牛在凤凰山高海拔地区比较严重,经对凤凰山老茶树初步调查,老茶树基本上都有受到小蠹虫的为害,茶天牛对老茶树的为害程度也达到30 以上;二是白蚁为害呈区域性发生,新种植的茶苗受白蚁啃食过后很容易整株枯死,成年茶树的正常生长也受到很大的威胁。

二 当前茶树病虫害呈现高发态势的原因分析

探讨当前潮州单丛茶树病虫害发生状况的原因,必须考虑到诸多的影响因素,如:茶园生态环境的改变、茶树栽培模式和人为管理方式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茶园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茶树害虫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新中国成立以后,潮州茶叶生产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其中有几个较快的发展阶段,全市茶园总面积也随之增加,1958年是5755亩,1968年是3.86万亩,1996年是12.6万亩,2019年是20万亩。部分茶园过度开垦造成茶区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加之不法分子人为捕猎野生动物,茶树害虫天敌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茶园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使得茶树病虫害逐渐增多。

2、不恰当的茶树栽培模式容易引发病虫害。很多低山缓坡地的老茶园茶树种植过密,这些茶园是20世纪70至80年代种植后留下来的。当时流行“密植速生早投产”的种茶理念,推广适度密植的种茶方式,一些茶园每亩种植茶苗超过2000株。一开始,茶园是早投产、早收益,但茶树长大以后,没有进行适当的间伐,使得茶园空间密闭,既不方便于田间管理,更易于感染病虫害。另外,茶树嫁接技术的应用曾经为当地品种改良和老茶园改造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过去十几年潮州单丛茶市场销售行情好,单丛茶为数众多的香型类别给茶树嫁接提供了足够的资源,物以稀为贵,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些茶园几年时间就重新嫁接,严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这些茶园病害发生尤为明显。

3、茶园管理粗放,肥料施用不科学,无法培养健壮树势。潮州主要产茶的地方都是离市区较远的山区,老一辈茶农一般都是留在茶区生活和从事茶叶生产劳动,自2004年以来,茶叶的价格逐年提高,许多茶农都积累了不少的财富,为了方便年轻后代的学习和生活,在城市买了房子并常年居住,或是到各地城市从事茶叶的市场流通,很多年轻人会在春茶季节回到茶区参与采茶和制茶,采收完春茶之后就离开,所以就缺乏正常的茶园田间管理,很多人都没能够做到茶园冬季清园和剪除茶树枯枝病枝。茶园的施肥一般都是追求简便,雨后撒施是最常见的施肥方式,结合茶园松土的开沟或打穴施肥方式并不多见;为了追求特殊的茶叶品质,很多茶园很少施肥或不施肥,茶树的营养生长普遍较弱而生殖生长较强,冬季山上茶树开花甚为普遍。

4、茶农普遍不注重栽培管理,对茶树病虫害防治知识存在误区。过去十几年是茶叶产业的黄金时期,茶叶的经济效益可观,一市斤高档茶可以卖到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使得大家都会看重产量,老茶树重采轻养,对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不大重视。老茶树是潮州单丛茶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般都生长在高海拔的茶山,常年与云雾相伴,并寄生着许多苔藓和地衣,这些寄生物除了要吸取茶树的营养来维持自身的生命,还为其它的茶树害虫提供良好的生存场所。许多茶农为了追求老茶树特有的品质风格,都不舍得把这些寄生物处理掉。在茶天牛为害发生较严重的村子,许多茶农只知道其生存在茶树主干中的茶天牛幼虫,对在茶园中飞行活动的茶天牛成虫以及其生活习性了解甚少,不能够采取灵活措施进行及时有效防控。有些茶农片面理解了绿色食品和原生态的概念,茶园不敢使用任何农药,又缺乏应有的人工管理,这样的茶园茶树病虫害发生明显加重。

5、现行的小农生产模式导致茶树病虫害防控不能做到统防统治,造成一些茶树病虫害交叉感染。潮州茶园总面积有一定的规模,但是茶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还是以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模式为主,每一户茶农或多或少拥有数量不等的几十亩茶园,这些茶园一般都不会连片集中,呈现零星分布,很难做到统防统治。

三 茶树病虫害防控工作思路和应对措施

茶树病虫害控制和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且效果显现慢。防控的工作思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茶树病虫害综合治理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范畴,在确保生态安全前提下,边防控边落实配套措施,不断完善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生态建设联结机制,要着重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爆发,保障茶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建立科研团队对茶区病虫进行详细分类研究,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应用先进的、适用的防控技术,建立潮州单丛茶健康生产示范区,推进潮州单丛茶产业的绿色、生态、持续发展。围绕这些工作思路,当地已经采取以下技术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控。

1、加强组织领导和科学引导。潮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当前茶树病虫害发生情况高度重视,潮州市政府办公室于2018年11月印发了《潮州市茶树病虫害控制和治理工作方案》,成立茶树病虫害控制和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组织、落实、协调各项工作措施。政府有关部门也印发了《大力整治毁林种茶、建设生态茶园行动方案》和《潮州市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规范化技术》有关文件加以正确引导,组织召开茶树病虫害防控学术研讨会和茶树病虫害防控工作推进协调会,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构筑茶树病虫害控制和治理的基础条件。

2、建立科研和服务团队,开展茶树病虫害技术研究。当地有关单位科技人员近几年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试验和研究,开展了茶树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划定病虫发生区域图,制定防控方案,但总体技术和设备条件有限,有些问题需要寻求技术支援。当前,饶平县和潮安区都在建设广东省茶叶产业园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华南农业大学等多家技术力量雄厚的科研技术团队陆续与两个茶叶产业园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对接,华南农业大学已经在潮安区凤凰镇设立了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室并着手开展研究,这将对当地开展该项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

3、因地制宜落实各种防治措施。主要是结合深耕培土,增施有机肥,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力。通过适时采摘、采养结合、合理修剪、中耕除草、冬季清园等措施,改善茶园环境条件。容易积水的茶园,注意开沟排水,减少渍害的发生。在茶园周围种植防护林和遮荫树,建设生态茶园;幼龄茶园间种绿肥,在茶树行间铺草,为害虫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和繁殖场所,保护茶园固有天敌。发动人工捕捉茶天牛成虫和幼虫,利用太阳能杀虫灯光和粘虫板对茶树害虫进行控制。对发生较严重的茶树病虫害,必要时采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及时管控。

4、建设示范点,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根据各类技术措施建立相应的示范点,示范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引进适应茶区综合治理的新肥料、农药、药械、物理防治器械,组建病虫害防治工作专业队伍,试点开展第三方有偿服务模式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当地有关单位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印制发放《茶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控手册》,开展形式灵活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

5、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开展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建立联动机制,推行茶区病虫害防控和综合治理工作。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互通茶区病虫害发生情况,协调病虫害高危区划定和病虫统一防治时间等工作,开展统一防控措施。创建以生态管理为核心、多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相协同,探索高效、可持续的潮州单丛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模式,既要防控好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又要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茶区潮州茶树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生态茶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浅析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中国茶的四大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