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新密方言中的语气词

2019-07-09魏梦洋

语文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反语句末陈述

○魏梦洋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一、新密方言语气词概述

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嵩山东麓,隶属于省会郑州市,新密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汉语方言卷》之《官话之五中原官话A》[1]将新密方言归为郑开片。新密方言有四个声调:阴平24,阳平51,上声44,去声31。

黄伯荣、廖序东[2]认为,语气词的作用在于表示语气。主要用于句子的末尾,也可以用在句中主语、状语的后面有停顿的地方。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有六个:的、了、呢、吧、吗、啊。根据它们在句子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离核心词的远近可以将它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的”,第二层次是“了”,第三层次(离核心词远)是“呢、吧、吗、啊”。

与普通话相比,新密方言有着更为丰富的语气词系统。除了有“啊、哇、呐、呀、喽、吧、嘞、呗”等普通话中也有的常见语气词外,还有“央、好、些、哎、话儿”等特有语气词。也有一些语气词普通话中有,而新密方言中没有,如“的、了、呢、吗”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该方言中,有的语气词除了可以表达语气外,还可以表达时范畴或体范畴,如“啊、嘞、喽”等。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描写新密方言中的语气词及其功能意义。

二、常见语气词在新密方言中的功能意义

新密方言中出现的普通话中也有的常见语气词为“嘞、啊、哇、呐、呀、喽、吧、呗”等,其中“啊、哇、呐、呀”可以归为一类,笔者称之为“啊”类语气词。之所以把它们归为一类,是因为“哇[wa]、呐[na]、呀[ja]”是“啊[a]”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变体,音节“[wa]、[na]、[ja]”是音节“[a]”的前字音节将其音节尾复制在缺失音节首的后字音节[a]的音节首位置上形成的。

参照黄伯荣、廖序东对普通话六个基本语气词三个层次的划分[2],笔者把新密方言中的语气词也划分为三个层次:“嘞1”属于第一层次,“啊1、喽”属于第二层次,“嘞2、啊2、吧、呗”属于第三层次。其中,“嘞1”“啊1”分别对应普通话中的“的”和“了”,“嘞2”“啊2”分别对应普通话中的“呢”和“啊”。下面就分三个层次对新密方言中的述语气词逐一进行描写分析。

(一)第一层次语气词

新密方言中的第一层次语气词是“嘞1”。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方言中,“嘞[lei]”根据其前字 音 节 音 节尾 的 不 同 有 “[ŋei]、[nei]、[wei]”三个语音变体。可以猜测,当音节“嘞[lei]”的前字音节是以后高元音[u]或前鼻音[n]以及后鼻音[ŋ]结尾时,“嘞[lei]”先脱落其自身的音节首,之后前字音节会将自身音节尾复制在失去音节首的后字音节[ei]的音节首位置上,分别形成“[wei]、[nei]、[ŋei]”三个派生音节。

新密方言中的“嘞1”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该方言中没有“的”,无论是作结构助词还是语气词,新密方言都用“嘞”来表达,请看下面几个例句:

(1)a.干净嘞街道。(干净的街道。)

b.他是跑长途嘞。(他是跑长途的。)

c.这件事儿我是知道嘞。(这件事我是知道的。)

d.他看着跟多不高兴样嘞。(他看着跟多不高兴样的。)

e.难嘞跟登天嘞样。(难的像登天的样子。)

黄伯荣、廖序东认为,当“嘞”位于句尾时,可以通过考察“嘞”后面能否添加名词的方式来判断其是结构助词还是语气词。[2](1)b中“嘞”后面可加名词“司机”,是结构助词;(1)c中的“嘞”后面不能加名词,属于语气词,表达肯定、确认的语气。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密方言中,“嘞”作语气词时,必须与加重肯定语气的“是”配合着用。如在该方言中,不能说“这件事儿我知道嘞”,而只能说“这件事儿我是知道嘞”或“这件事儿我知道啊”。在(1)d和(1)e中,“嘞”还可以与“样”搭配使用,构成“样嘞”和“嘞样”组合,分别表达推测和惊讶、夸张的语气,而此时的推测多半带有不满的情绪。

(二)第二层次语气词

新密方言中的第二层次语气词为“啊1、喽”。“啊1、喽”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下面就依次介绍新密方言中的第二层次语气词。

1.语气词“啊1”。新密方言中的语气词“啊1”可以出现在如下几种语境中:

(2)a.天变冷啊。

b.我写完作业啊。

c.别说啊!

(2)a和(2)b用于陈述语气,(2)c用于祈使语气,“啊”在此处起成句煞尾的作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b中的情况,此时“啊”在句中同时充当完成体的标记,表示某件事情的完成。

2.语气词“喽”。新密方言中的语气词“喽”可以出现在以下几种语境中:

(3)a.他管搬动喽。(他能搬动了。)

b.给这吃喽!(把这个吃了!)

c.春天来喽,咱去踏春吧!(等春天来了,咱去踏春吧!)

(3)a陈述句中的“喽”用于客观陈述一个事实,一般其前与“管、能”等表示能力的动词搭配使用;(3)b中的“喽”用于祈使句中,表达一种命令的语气;(3)c中的“喽”是将来时的标志,用于表示将来要发生或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三)第三层次语气词

第三层次语气词即离核心词最远的语气词,新密方言中的第三层次语气词包括“嘞2、啊2、吧、呗”等。

1.语气词“嘞2”。语气词“嘞2”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呢”,可以用在疑问句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也可以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下所示:

(4)a.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嘞?

b.还没到地儿嘞,急啥!

c.我正给这儿吃着饭嘞。(我正在吃饭呢。)

需要注意的是,(4)c中的“嘞2”,是该方言正在进行体的标志,表达“体范畴”。

另外,“嘞”作语气词,还可以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也可以用在名词或代词之后引出话题,如下所示:

(5)a.一进村儿,老乡们又是沏茶嘞,又是倒水嘞,可亲热。

b.破铜烂铁嘞2,有啥好拿出来显摆嘞1!

其中(5)b中的第一个“嘞”用于引出话题,第二个“嘞”作结构助词。

2.语气词“啊2”。语气词“啊2”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啊”,它可以用于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和陈述句中,分别表达相应的语气,请看(6)中的例句:

(6)a.这儿嘞风景可真美呀!

b.你真丢人呐!

c.你去不去呀?

d.快点儿走哇!

e.你嘞字儿得好好练练呐!

f.这事儿可不是我做嘞啊。

g.你啊,真不知道咋说你。

h.给这桌子啊,椅子啊,都擦擦。

需要指出的是,(6)中的“哇、呀、呐”都是“啊”的语音变体。(6)a和(6)b中的“呀”和“呐”用于感叹句中,表示惊叹、不满等语气。(6)c中的“呀”用于疑问句中,表达疑问的语气。当它读44调时,表示正常发问;读31调时,多表示一种不耐烦的发问语气。(6)d和(6)e中的“哇”和“呐”用于祈使句中,表示命令、商量等语气。(6)f中的“啊”读31调时,表示解释;读44调时,表强调,提醒对方。(6)g中的“啊”用在单独一个名词或代词之后,引出话题;(6)h中的“啊”,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用来举例。

另外,在新密方言中,“嘞2”和“啊2”可以连用,构成“嘞啊”组合,用于陈述句或疑问句中,请看如下几个例句:

(7)a.我吃了饭嘞啊。

b.你给那儿干啥嘞啊?(你正在干什么?)

c.你给那儿干啥嘞啊!(你在干什么!)

(7)a中,当“啊”读31调时,“嘞啊”组合表示一种不满的语气,意为“我都吃过饭了,还让吃”;“啊”读44调时,出现于对他人“你吃过饭了吗”的回应中,表达一种提醒他人注意的语气。疑问句(7)b中的句末“啊”读的是44调,表达疑问语气。疑问句“你给哪儿干啥嘞啊”比“你给那儿干啥嘞”的问句在语气上显得更加亲切委婉。在陈述句(7)c中,“啊”读31调,表达一种呵斥的语气,责问别人在干什么的意思。另外,“嘞啊”连用也说明即便“嘞2”和“啊2”同属于第三层次语气词,在使用中也有内外之别,“啊2”处于更加远离核心词的位置。

3.语气词“吧”。语气词“吧”可以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信之间,有猜度;也可用于祈使句中,表达商量、建议或请求的语气等;还可以用在“好、行、可以”等后面,表示同意,如:

(8)a.这会儿他该回来了吧?

b.咱先走吧,不等他了。

c.好吧,那就这样试试吧。

另外,“吧”还可以用于句中停顿处,如下所示:

(9)a.就拿今儿来说吧,你就做嘞很不好。

b.我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嘞?去吧,路太远;不去吧,不太好。

c.就算他不对吧,你也不该那样儿对他。

d.丢就丢了吧,我再给你买个。

(9)a中的“吧”用于引出话题,提醒注意;(9)b中的“吧”用于“左右为难”的各种选项后,表示列举;(9)c中的“吧”用于让步状语从句中,表示假设的语气;(9)d中的“吧”表示“没关系、不要紧”的安慰语气。

4.语气词“呗”。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3]中提到 “呗”用在陈述句末尾,语气大致同“吧”,多一点感情色彩。可以表示“道理简单,无须多说”之意,也可以用在“动+就+动”的句子末尾,表示“没关系,不要紧”,还可以用在“就得了、就行了”之后。新密方言的“呗”所表达的语气也大致如此,如下所示:

(10)a.你都这样说啊,那就给你少点呗!

b.走就走呗,没人拦你!

c.他都认错了,就算了呗。

另外,同“吧”一样,语气词“呗”也可以表示商量建议或请求的语气:

(11)a.再多给我点儿呗。

b.我可饿,咱去吃饭呗啊。(我很饿,咱去吃饭吧。)

在(11)b中,“呗”与“啊2”连用,构成“呗啊”组合,说明与“呗”相比,“啊2”处于更加远离核心词的位置。此时,可以把表示商量口气的“吧”看作是“呗啊”的合音,合音音节取合音前字“呗”的声母[p]和合音后字“啊”的韵母[a]直接拼合而成。

新密方言中的语气词“呗”还会与“嘞1”“啊1”或“喽”连用,构成“嘞呗”“啊呗”或“喽呗”组合,置于陈述句句尾,表达一种戏谑调侃、不满或建议命令商量的语气,如下所示:

(12)a.他为啥这样儿,吃饱撑嘞呗。

b.为啥这会儿回来啊,钱花光啊呗。

c.给这吃喽呗。

新密方言中的语气词组合“嘞呗”“啊呗”或“喽呗”证明了“嘞1”“啊1”和“喽”比“呗”更靠近核心词。

(四)小结

综上所述,根据语气词在句子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离核心词的远近可以把上述语气词分为三组,分组情况和主要用法归纳如下:

层次 语气词 普通话中的相应语气词主要语气类别第一层 嘞1 的 陈述语气;第二层 啊1喽了了陈述语气、祈使语气;陈述语气、祈使语气;第三层嘞2 啊2 吧 呗呢啊 吧吧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陈述语气;疑问语气、陈述语气陈述语气;

三、新密方言中的特有语气词

新密方言中的特有语气词有“央、些、好、哎、话儿”等,通常用于句末位置表达相应的语气。

(一)语气词“央”

语气词“央”出现在句末位置,读作上声44调,用于征求听话人对自己观点的同意,起到“不把观点强加于人,缓和语气”的作用。在新密方言中该语气词使用很普遍,如:

(13)a.这可好吃啊央?(这个很好吃,是不是呀?)

b.这个电影不好看央?(这个电影不好看,是不是呀?)

之所以用“央”字来代表该方言中表达语气的音节[jaŋ44],是因为“央”作动词讲时有“请求、恳求”之意。如唐代曹唐《小游仙》诗云:“无央公子停鸾辔,笑泥娇妃索玉鞭?”;《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宝玉道:“央一个老婆子,带她到晴雯家去”等。目前尚未发现有文献记载“央”用作语气词的情况,但考虑到新密方言中表达语气的音节[jaŋ44]有“希望得到听话人对自己观点的赞同”之意,与“央”作动词讲时表示“请求、恳求”在语义上有相通之处,笔者猜测语气词“央”是动词“央”语法化而来的,这里就用“央”来代表该语气词。

(二)语气词“些”

语气词“些”用于句末,一般与“嘞2”连用,构成“嘞些”组合,表示惊讶赞叹或责备不满的语气,如下所示:

(14)a.你咋真美嘞些!(你怎么这么美呢!)

b.你咋这样儿嘞些!(你怎么可以这样!)

(14)a和(14)b中的“些”也可以省去不用,但加上“些”句子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之所以用“些”字来代表该方言中表达语气的音节[siɛ31],是因为古文献中有记载“些”作语气词的情况,且意义相通。根据黄易青[4],语气词“些”见于《楚辞·招魂》,都在偶句末,如“秦篝齐缕,郑绵络些”,“像设君室,静闲安些”,“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等,表现强烈、深沉的感情和感叹语气。郭鹂[5]也谈到了“些”作语气词的用法,给出的例子为:“容态好比,顺弥代些”(《楚辞·招魂》),“些”表陈述语气,陈述了洞房之中美人容颜姣好、体态婀娜的美妙景象。另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语气词“些”除了见于《楚辞·招魂》篇外,还见于唐李益的《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词》一诗中:“殇为魂兮,可以归还故乡些。”又见于宋刘过的《沁园春·观竞渡》一词中:“持杯,西眺徘徊,些千载忠魂来不来。”据此可知,到宋时期,语气词“些”已经从句末位置移至句中,来表达深沉、强烈的感情。我们知道,句中语气词与句末语气词相比,在表达语气上不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语气词“些”可以前移,是其开始走向消亡的前兆。

需要指出的是,在现代新密方言区,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不用或者不知道“些”的语气词用法了。(15a)和(15b)是“些”作语气词出现的典型语境,除此之外,“些”还可以零星出现在以下语境中:

(15)a.你给我嘞东西放哪儿嘞些?(你把我的东西放哪儿了?)

b.你给我嘞东西放哪儿嘞些!(你把我的东西放哪儿了呢!)

与(7)b和(7)c中的语气词“啊”一样,(15)a和(15)b中的语气词“些”也因为声调的不同就表达不同的语气。(15)a中的“些”读作上声44调,表示一种一般意义上的疑问语气;(15)b中的 “些”读作去声31调,表示一种责备不满的语气。此时的句末语气词“些”都可以被“啊”替换,在语气表达上无差别,且句末语气词“嘞啊”组合在新密方言中使用更普遍。据此笔者认为,伴随着句末表达相同语气的其他语气词的出现,挤占了“些”的语法功能,更加速了语气词“些”的消亡。

(三)语气词“好”

语气词“好”用于句末,读作去声31调,表示不满或责难的语气,如下所示:

(16)看你那样子好!(看你那是什么样子!)

语气词“好”在新密方言中只出现在上述语境里,用来强烈表达“你的样子不好”之意,比“看你那样子多好”的反讽意味更进一步。“好”在“看你那样子多好”中属于形容词,是一种反语.该用法在文献中也存在,如元代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好也啰!你把我老子药死了,更待乾罢!”;又如《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好,好!今日太老官毕了!”等。

可以猜测,语气词“好”是表示反语的形容词“好”进一步语法化而来的。这与李小军、朱习文[6]的观点一致,即语气词“好”源于形容词“好”的主观化。李小军、朱习文指出在“好”的主观化过程中,“好”的语义逐渐弱化,同时主观评述性功能增强,“VP好”这一格式的句法语义重心前移。“好”从静态描绘到动态评价再到劝慰、命令,这是一个语用推理过程:VP很好→希望(受众)VP。该研究为考察语气词“好”的形成过程和机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但很明显其没有考虑到表示反语的形容词“好”的语法化路径。另外,于涛[7]通过比较《祖堂集》和《五灯会元》里语气词“好”使用的语境,发现“好”出现在否定式“不VP好”格式中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好”在否定句中作为语气词的性质体现得更明显,进一步说明研究反语形容词“好”的语法化路径的重要性。

新密方言的相关语料为我们研究该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供尝试的突破口。可以猜测,(16)中“看你那样子好”,最初应为“看你那好样子”,此时反语形容词“好”属于静态描述。而在“看你那样子(多)好”一句中,反语形容词“好”属于动态评价。根据李小军、朱习文[6]观点,“好”的词义彻底虚化需要一定的句法条件,即句子的语义重心前移,“好”在句法结构中地位下降,进而可以删除。(16)中“看你那样子好”中的“好”删除后,句子变为“看你那样子”,并不影响句意的完整性,此时“好”是典型的语气词。所以反语形容词“好”的语法化历程可以标示如下:静态描绘(不好)→动态评价(不好)→加强不好的语气。

(四)语气词“哎”

“哎”在汉语普通话中是叹词,可以读成不同声调以表示答应、提醒、悔恨、叹息等。“哎”在新密方言里,也可以用作叹词表达相应的语气。同时也可以用作句末语气词,读作上声44调,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是不是啊”或“吗”之意,如下所示:

(17)a.他不去那儿啊哎?(他不去那儿了,是不是啊?)

b.你要出远门儿啊哎?(你要出远门儿了吗?)

在新密方言中,“哎”作语气词,一般与“啊1”连用,构成“啊哎”组合,表示疑问。这可能与新密方言没有疑问语气词“吗”有关。在该方言中,如果对所问信息毫不知情,要问“……吗”,就会说“……没啊”。比如要问“春天来了吗”,就会说“春天来啊没哇”。据此笔者猜测疑问词“吗”是“没哇”的合音词,取前字声母[m]和后字韵母[a]直接拼合而成。该合音进程在新密方言中尚未完成,所以该方言缺失疑问词“吗”。如果对所问信息有所了解,想确认下“……是不是”,就会说“……啊哎”,如(16)中所示。

(五)语气词“话儿”

语气词“话儿”用于句尾,读作去声31调,表示推测,是说话人对听话人或第三方进行的推测。如果是对不在场的第三人进行推测的话,往往带有自言自语的成分在,如:

(18)a.你不想要话儿?(你是不是不想要?)

b.他还来嘞话儿?(他是不是还会来?)

需要说明的是,在新密方言中,语气词“话儿”是对一个明确观点的推测,所以(18)中的例句,不能说成“你是不是不想要话儿”,“你是不是还来嘞话儿”。

“话”在普通话中作名词讲,表示说出来的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声音等。笔者此处用“话儿”来代表该方言中表达语气的音节[xuar31],是据《汉语大字典》记载,“话”有语气词的用法,主要用于假设复句的偏句句尾。给出的例句是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但是如果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打的话,我们是一直能够打到底的。”另外,据宋楚伊[8],“话”在广州话中作“看”的意思讲时,表示“通过长期观察,推断出某个事物的发展情况”,是一种带主观色彩的揣测。这与新密方言中的语气词“话儿”表示“从态度或前后语义逻辑来表示推测”之意是一致的。但不同之处在于,广州话中表推测的“话”从句法分布位置来看,主要放在句中,没有放在句末的情况;而新密方言中的语气词“话儿”只能放在句末。在对人称的选择上,广州话中的“话”倾向于第一和第三人称;而新密方言中的语气词“话儿”,只用于对第二和第三人称的推测,不用于第一人称。虽然二者在用法上有不同之处,但在语义上是相通的,语气词“话儿”有可能与动词“话”存在语法化关系。

以上是笔者对新密方言的特殊语气词作的尝试性分析,这些特殊语气词真正对应哪些字,需要在深入考察语音、语义、语法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另外,通过上文中提到的新密方言中出现的普通话中也有的常见语气词和特殊语气词的连用情况来看,新密方言中的特殊语气词可以归入第三层次。

四、结 语

语气是言辞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新密方言中除了有与普通话相同的语气词外,还存在一些特有语气词,如“央、些、好、哎、话儿”,这也体现了方言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根据语气词在句子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离核心词的远近,可以把新密方言中的语气词分为三组:“嘞1”属于第一层次,“啊1、喽”属于第二层次,“嘞2、啊2、吧、呗”以及该方言的特有语气词都属于第三层次。从新密方言语气词的分类及其功能意义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该方言的地域特色及其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反语句末陈述
四川方言句末助词“哆”
Which Is Important?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号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反语认知加工之主观语境
印地语反语的构成手段及语用功能研究
句末“没”和“没有”的演变分析
陈述刘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英语反语中的语用文体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