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同向偏盲1例

2019-07-09于坷鑫姚靖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视神经右眼脉络

于坷鑫,姚靖

双眼一致性同向偏盲是发生在后部视路的病变,是视中枢病变的一个典型体征。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等影响到脑部视觉传导通路,造成视觉神经损害的疾病均可引起偏盲的发生。2017年12月14日我院诊治1例同向偏盲患者,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结合相关中医经络理论,运用中医特色针刺,从而使眼部及全身症状得到改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因“2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双眼视力下降伴随有视物遮挡感,无眼球转动痛”于2017年12月14日至我院就诊。自述发病后于多家医院就诊,因诊断不明尚未使用药物治疗。现病史:患者平素性情急躁,眼干,口干,头痛,背痛,失眠多梦,纳可,大便秘结,小便利,口唇紫暗,舌暗红少津,脉弦涩。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10年余,冠心病病史7年,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病史7年,小脑萎缩病史7年,具有青霉素过敏史。眼科查体:右眼视力0.3,左眼视力0.4,双眼结膜轻度充血,晶状体皮质混浊,双眼底视盘界清色可,黄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眼压检查:右眼眼压11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眼压12 mm Hg。视野检查:右眼视野指数 (visual field index,VFI)38%, 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21.32 dB,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PSD) 14.34 dB (图 1A);左眼 VFI 44%,MD-19.34 dB,PSD 13.37 dB。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pictur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PVEP 60′: 右眼 P100 潜伏期在正常范围内;P100振幅正常;左眼P100潜伏期延迟;P100振幅正常;PVEP 15′:右眼P100潜伏期延迟;左眼P100潜伏期在正常范围内;右眼P100振幅正常;左眼P100振幅降低。MRI检查:鞍区未见明显占位征象,多发腔隙性梗死灶,枕叶未见明显梗死灶。西医诊断:(1)双眼视神经疾病;(2)双眼黄斑变性;(3)双眼白内障。中医诊断:暴盲(肝郁气滞,脉络瘀阻证)。治疗原则:疏肝解郁,通络明目。予以针刺治疗,选取睛明穴、球后穴、承泣穴、上明穴、太阳穴、百会穴、窍明穴、风池穴、完骨穴、足三里穴、光明穴、三阴交穴、太冲穴、申脉穴、照海穴,交替取穴,每日针刺一次治疗,留针40 min。眶内穴操作:常规穴位消毒后,一般取用0.25 mm×25 mm或0.25 mm×40 mm针灸针,从眶上或眶下缘沿眼球走向缓慢进针0.5~1.5寸,不予捻转提插手法。

经过连续治疗1周后,2017年12月28日复诊,患者自觉双眼视力提高,视物遮挡感明显缓解,眼干、口干症状消失,头痛、背痛缓解,失眠多梦好转,纳可,二便正常。眼科查体: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5,其余同前。视野检查:右眼:VFI 99%,MD-1.54 dB,PSD 3.04 dB(图 2A);左眼 VFI 83%,MD-6.82 dB,PSD 8.97 dB(图 2B)。

图1 患者治疗前双眼视野检测。1A右眼VFI 38%,MD-21.32 dB,PSD 14.34 dB;1B 左眼 VFI 44%,MD-19.34 dB,PSD 13.37 dB

图2 患者治疗后双眼视野检测。2A右眼VFI99%,MD-1.54dB,PSD 3.04 dB;2B 左眼 VFI 83%,MD-6.82 dB,PSD 8.97 dB

2 讨论

双眼一致性同向偏盲,若其骤然发病,在中医学属“暴盲”范畴。《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云:“乃痞塞关格之病,病于阳伤者,缘忿怒暴悖,恣酒嗜辣,好燥腻,及久患热病痰火人得之,则烦躁秘渴”,指出其发病因素与情志易怒、嗜食辛辣等有关。本例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因肝气郁结,日久化热,耗伤阴液,炼血成瘀。舌诊见患者口唇紫暗,舌暗红少津。脉诊见弦涩脉,主肝胆气郁,气血瘀滞。纵观舌脉可知,患者为肝气郁滞,脉络瘀阻之征象。瘀阻日久脉道闭塞不通,精气不能上输于头目,目珠失养,则视物昏花;目失濡润,则眼干;清窍失养,则头痛;气郁化火,耗伤肝肾之阴,阴不敛阳,心神失养,则失眠多梦;瘀血阻络,气机升降失司,加之阴液不足,故见大便秘结。因此,本例患者诊断为肝气郁滞,脉络瘀阻证,治以疏肝解郁,通络明目为法。

眼与经络的关系,中医学认为目上属足太阳经;目下为手、足阳明及任脉所属;目内眦是手少阴、手、足太阳经、阴跷脉、阳跷脉所过之处;目外眦归属手、足少阳经;两目之间属督脉[4]。因诸多经脉之气皆交汇于眼部,故取眶内穴,如睛明、球后、承泣、上明疏通眼部经络气血。睛明为足太阳经之起点,且是手太阳经、足太阳经、足阳明经、阳跷脉、阴跷脉五脉之交会穴,为诸阳气上行达目之所。太阳经分支与足少阳胆经相关,取光明,其为足少阳胆经之络,别走厥阴肝经,肝开窍于目,故针刺睛明、光明能清肝疏肝,开通闭塞脉络,有明目之效。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光明穴对视觉系统转导通路整合也有一定的影响[1]。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百会为三阳五会之所,亦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续周身经穴,总督诸穴;太冲穴属足厥阴肝经之输穴、肝之原穴,肝主疏泄、主藏血,气机通达,气血调和,则神清目明。且针刺太冲可激活双侧枕叶视皮层的视觉区[2]。太阳穴,系经外奇穴,对屈光不正、角膜白斑、视神经萎缩有奇效;窍明穴[3],系有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督脉三条经脉从中经过,针刺窍明穴能增强视觉中枢的功能,促进其功能的恢复和活跃,并改善视神经的传导性,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发生退行性病变,使视神经电活动增加,促进视神经损伤的自我恢复。后枕部血供主要来自双侧椎基底动脉,针刺风池、完骨能改善后枕部的缺血状态,有利于视野的恢复[5]。照海、申脉分别与阴跷脉和阳跷脉相通,而阴、阳跷脉在头内相关如环,共会于目内眦,结构形态与功能作用类似于椎-基底动脉环,申脉、照海穴可以调节头、眼部供血,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状态[6]。“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行气活血通络祛邪之余,理当固护“胃气”,足三里、三阴交系足太阴脾经之穴位,且三阴交为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针刺二穴有补三阴、生精髓之功。以上诸穴联合使用后患者视神经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视野缺损状况显著改善。

猜你喜欢

视神经右眼脉络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发现脑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一例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掩其右眼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左右眼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