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针配合梅花针治疗50例干眼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9-07-09李婧赵百孝李蔚为刘祎思温晓鸥李冬梅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梅花针腹针干眼

李婧 ,赵百孝 ,李蔚为 ,刘祎思 ,温晓鸥 ,李冬梅

干眼(dry eye)是指由泪液质或量以及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面异常,同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1]。国际上干眼的发病率为5.5%~33.7%,我国的发生率为21%~30%[2]。2017年新版干眼诊疗指南(DEWS II)按照病因分类将干眼分为泪液生成不足型、蒸发过强型和混合型三种[3]。常见于泪腺功能障碍、性激素失调、长时间使用电脑导致瞬目频率降低的中青年患者,经常配戴角膜接触镜及经常在高温、高粉尘环境中作业以及患有眼疾和外伤的人群,因此现代社会干眼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发病年龄也日益年轻化[4-5]。干眼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疗法仍以提供润滑的眼药水或泪液替代品为主,针对病因的个体化治疗仍在探索中[6]。近2年笔者收治应用腹针配合梅花针治疗干眼患者共5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5月于北京市鼓楼中医院针灸特色诊疗中心门诊以眼干涩为主诉并诊断为干眼的55例(110只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针刺治疗组(20例)、假穴针刺组(17例)及药物组(18例)。试验结束后,针刺治疗组实际完成20例(40只眼),假穴针刺组实际完成15例(30只眼),脱落2例 (4只眼);药物组顺利完成15例 (30只眼),脱落3例(6只眼),脱落原因为工作和家庭原因不能配合完成所有观察项目。共脱落5例,总脱落率为9%。针刺治疗组中男性7例(14只眼),女性13例(26只眼);年龄为34~71岁,平均年龄为55.6岁,病程为2个月~7年,平均3.1年。假穴针刺组中男性 3例(6只眼),女性 12例(24只眼),年龄为32~65岁,平均年龄50.3岁,病程为2个月~5年,平均1.88年。药物组中男性2例(4只眼),女性13例(26 只眼),年龄为 27~74 岁,平均年龄 53.1 岁,病程为1个月~10年,平均2.7年。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诊断标准

参考《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及刘祖国《干眼的诊断》中相关内容诊断:(1)患者眼部有视物疲劳感、不适感、异物感、干燥感、烧灼感等主观症状之一和 (2)BUT≤10 s或(3)SIT≤10 mm/5 min。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干眼的诊断标准;(2)年龄为 18岁~75岁;(3)在进入研究前至少1周内未应用过任何药物及针灸治疗,未同时参加其它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项研究者;(5)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脾虚气弱证。同时符合以上5项的患者,方可纳入本项研究。

1.4 排除标准

(1)自身免疫疾病所致干眼患者;(2)合并严重的心、肝、肾损害或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及失语、严重的精神障碍、重度营养不良、一般状况差,无法配合检查及治疗者;(3)妊娠及哺乳期患者;(4)严重惧针者。

1.5 治疗方法

1.5.1 针刺治疗组 (1)取穴:薄氏腹针,中脘穴、下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商曲穴(双)、滑肉门穴(双)、天枢穴(双)、外陵穴(双);梅花针,叩刺百会穴、睛明穴、鱼腰穴、丝竹空穴、瞳子髎穴、太阳穴、承泣穴。(2)操作方法: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毫针选取32号1.5寸东邦牌一次性针灸针,梅花针为七星皮肤针。腹针疗法进针时与体表呈90°直刺0.8~1.2寸,不用得气,针刺顺序:中脘→下脘→水分→气海→关元→商曲→滑肉门→天枢→外陵,留针20 min;留针时,同时行眼球运动操。保持头部不动,按顺时针方向转眼球,转速须极慢,转动顺序为左、上、右、下。向左转动眼球时,目光要极力向左,尽可能远看,但头不能转向左;向上转动眼球时,要极力向上看,但头不能上仰;向右和向下亦是如此,极目而视。顺时针转完25次后,再逆时针旋转25次;起针后应用梅花针依次叩刺百会穴、睛明穴、鱼腰穴、丝竹空穴、瞳子髎穴、太阳穴、承泣穴,以局部潮红为度,每周针灸治疗2d,连续治疗8周,共治疗16次为一个疗程。

1.5.2 假穴针刺组 由于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腹针配合梅花针治疗干眼的有效性,按照薄氏腹针理论,腹针配合梅花针疗法治疗干眼具有滋补肝肾、健脾补中、活血化瘀的效果,因此选用腹部假穴针刺作为对照来除外针刺的安慰剂作用是合理选择。(1)取穴:天枢穴水平向外旁开1寸、外陵穴水平向外旁开1寸、滑肉门穴水平向外旁开1寸;梅花针叩刺百会穴、睛明穴、鱼腰穴、丝竹空穴、瞳子髎穴、太阳穴、承泣穴。(2)操作方法: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毫针选取32号1.5寸东邦牌一次性针灸针,梅花针为七星皮肤针。进针时与体表呈90°直刺0.8~1.2寸,不用得气,针刺顺序:天枢外1寸→外陵外1寸→滑肉门外1寸,留针20 min;眼球运动操和梅花针疗法,疗程与时间同针刺治疗组。

1.5.3 药物组 玻璃酸钠滴眼液(参天制药株式会社,国药准字J20070064)滴眼,每次1滴,每日4次,连用8周。

1.6 观察指标

1.6.1 眼部症状积分 参照文献拟定[7],以问卷测评的形式,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干眼状改善情况,包括眼疲劳、干涩感、畏光、异物感、烧灼感、眼痛感、眼红、酸胀感,具有以上8项中1项或1项以上阳性,根据严重程度将各项分值设定为0~9分,各个症状分值相加的总和作为总积分,总积分越高,代表症状越重。所有患者均进行此项评分。

1.6.2 泪液分泌量测定(SIT)将泪液试纸(天津晶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置入被测眼的下结膜囊中外1/3交界处,嘱患者向下看或轻闭眼,5 min后取出滤纸,测量润湿长度。SIT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检测。

1.6.4 泪膜破裂时间 (BUT)是目前测定泪膜稳定性最常用的方法。本研究使用商品化荧光素试纸条,嘱患者眨眼3或4次,计算自最后1次瞬目后自然平视睁眼至角膜出现第1个黑斑的时间,共3次,取3次的平均值,正常 BUT>10 s。

1.7 疗效评定

治疗前后分别按照中医和西医证候标准评分,按西医标准评价疗效。(1)疗效指数: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n)=(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积分×100%,(2)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级。显效:眼部症状基本消失,n>70%,且SIT、BUT检查指标正常;有效:眼部症状好转,n=30%~70%,且 SIT、BUT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眼部症状基本无变化,n<30%,干眼各项理化指标无明显变化。

1.8 不良反应

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注意记录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如滞针、晕针、皮下血肿等,包括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症状、体征等。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计算将包括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的均值。观察指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治疗后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治疗后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3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组患者的眼部症状积分与BUT方面、针刺治疗组的SIT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治疗组在改善SIT方面优于假穴针刺组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BUT与眼部症状积分方面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 1)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2.2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针刺治疗组与假穴针刺组疗效比较,χ2=2.49,P>0.05,针刺治疗组与药物组疗效比较,χ2=6.98,P<0.05,假穴针刺组与药物组疗效比较,χ2=4.82,P<0.05;3 组间疗效比较,χ2=11.38,P<0.05。 (表 2)

表2 3组干眼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数)

2.3 医案举例

患者,女,65岁,2017年7月19日初诊。主诉:双目干涩1年,加重3个月。1年前因工作中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自觉双目干涩、伴眼痒,闭目休息后可稍有缓解,自发病来,症情时有反复,经外院多项检查后确诊为“干眼”,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即刻自觉眼部舒服,但干涩、眼痒无变化;近3个月来因工作繁忙,用眼过度,致症状加重,眼痒难忍,刻下症见:眼目干涩、眼痒,畏光,迎风流泪,时有腰膝酸软,偶伴耳鸣,食纳可,二便调,睡眠尚可,舌暗红苔少,脉沉细,本院眼科检查:眼部症状积分17分,SIT:左眼 4 mm/5 min,右眼 6 mm/5 min,BUT:左眼 3 s,右眼3 s,遂至门诊行针灸治疗。西医诊断:“干眼”,中医诊断:“白涩病”,辨证为肝肾阴虚证,采用上述针刺综合疗法治疗16次(共2个月)。首次治疗后,患者自觉双眼痒感较前减轻,视物较治疗前清晰,后经治疗2个月后,患者双目干涩、发痒,畏光等症状明显改善。眼科复查:眼部症状积分6.5分,SIT:左眼 15 mm/5 min,右眼 12 mm/5 min,BUT:左眼 5 s,右眼6 s,患者眼部症状积分明显下降,SIT恢复正常,BUT明显好转,随访半年未复发。

3 讨论

干眼是多因素病变,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睑板腺功能异常、瞬目频率降低、雄激素缺乏以及眼表疾病等有关,临床上干眼的治疗主要包括眼睑清洁、口服抗生素、人工泪液等[8],这些药物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但疗效不确切,需要长期治疗且无法彻底治愈,同时药物治疗副作用大,尤其是人工泪液,因含有防腐剂、稳定剂和其它添加剂,长期使用对眼睛有损害,这种现状为中医治疗干眼提供了扩展空间。

中医认为干眼属“白涩症”范畴,傅仁宇《审视瑶函·卷三·白痛》曰:“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素问·宣明五气篇》记载:“五脏化液……肝为泪”,《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肝受血而能视”,说明泪液对眼目的滋润与肝血是否充沛有关;《兰室秘藏·眼耳鼻门》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眼赖脾之精气供养,《素问·脉要精微论》谓:“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由于肾主藏精,肾精上承于目,则润泽目珠。因此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以肝肾阴虚、脾虚气弱为主要病机,加之瘀血痰浊痹阻经络所致。现代医家常运用多种疗法相结合治疗本病,针灸常采用局部取穴与远端配穴法,徐红等[9]采用濡养神珠针刺法治疗干眼,治疗1个月后SIT、BUT明显好转;宋立等[10]观察雷火灸眼部腧穴治疗干眼疗效,结果干涩感、异物感、眼疲劳的改善最好;李锦等[11]运用中药汤剂与针刺相结合观察气阴亏虚型干眼患者70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7%。现代医家[12-14]研究表明,针刺可以促进泪膜黏蛋白的表达,阻止水分蒸发防止干燥,从而提高泪膜稳定性。

腹针理论是薄智云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现代针灸方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为理论基础,强调从“调理脏腑入手”,主要治疗内因引起的疾病或久病及里的慢性病[15]。因此笔者采用腹针疗法,调节与眼相关脏腑功能、十二经脉及任脉气血,治病求本,从而达到补肝肾、调脾胃的作用[16]。在操作手法上,传统针刺穴位得气时,酸、麻、胀、痛的针感沿着经脉传导,称为“循经感传”,而腹针疗法中绝大多数的感传并无明显的循经性,同时不会过度要求针感,却同样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临床上怕针的患者非常适用。在选穴方面,笔者从本病的病因病机入手,采用薄氏的经典取穴法,即以中脘、关元为主穴,二穴是腹针中的天地针,具有培肾固本、益气健脾的作用;气海有增强补肾之意;天枢、下脘、水分可增强益气健脾之力;外陵、滑肉门作为腹四关,亦可调理脾气;同时下脘、商曲是腹针定位取穴“颈”的位置,可以疏通头部气血,九穴相合,共奏补益脾肾、活血化瘀之功。梅花针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皮肤针法之一,源于古代的“半刺”“毛刺”“扬刺”,属于毫针浅刺法,《素问·皮部》曰:“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由此说明十二皮部与经络关系密切,因此运用梅花针叩刺眼周局部腧穴,疏通经络,调畅眼周局部气血。在梅花针疗法中,百会位于颠顶,为三阳五会之所,可升提清阳、明目安神,睛明、鱼腰、丝竹空、瞳子髎、太阳、承泣等穴起到活血通络明目的作用,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故选取头面部诸穴配合腹针以增强活血通脉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3组疗法均可改善患者的眼部症状,但针刺治疗组和假穴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在SIT方面,3组均可增加患者泪液分泌量,但针刺治疗组高于其他2组。在BUT方面,3组方法均不能有效提高患者泪膜稳定性。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腹针配合梅花针疗法更具有临床优势,可以作为对现代医学疗法的有益补充,同时由于该方法取穴方便、安全性及稳定性高,刺激腹部腧穴痛感轻微而易于接受,因此具有一定推广性。

猜你喜欢

梅花针腹针干眼
睑板腺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干预价值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研究进展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竟是“干眼”找上门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
自拟疏肝滋肾方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