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中医证素特征研究
2019-07-09杨悦肖国武林颖
杨悦 ,肖国武 ,林颖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指睑板腺腺体退化、腺体炎症、腺体末端堵塞使其分泌脂质的量与质发生异常改变,是一种慢性、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机制繁多而复杂,包括感染性、血管性、激素性、免疫性等。MGD降低泪膜稳定性,出现眼部干涩、刺痛、红痒、畏光、粘腻感、异物感、灼热感、视觉质量下降及视疲劳等症状[1],是干眼症、睑缘炎、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BKC)等的最主要病因之一。Horwath-Winter等[2]报道非干燥综合征引起的干眼中87%由MGD引起,在亚洲MGD患病率可高达70%[3-4]。在我国MGD为主要病因的干眼症患者占总干眼症患者的65%,与MGD相关的干眼症患者量则高达总量的85%[5],Lin等[6]发现MGD导致的干眼症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发病率为57%~62%。而全球干眼症、睑缘炎已超过30%[7-8],这其中更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出现BKC改变[9]。探寻MGD的病机及治疗方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MGD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人工泪液、乙酰半胱氨酸、ω-3脂肪酸、P2Y2受体激动剂、除螨、热敷清洁、睑板腺按摩疏通、强脉冲光、中医针刺及雷火灸、中药雾化及熏蒸、中药内服等治疗[10-11]。
中医学上,MGD归于白涩病、睑弦赤烂等范畴[12],证型上多为胞睑风热外袭,腠理开疏伤津;肺气郁结、卫表不宣、化燥伤津而致肺阴不足;风热侵目,疫邪留停、余热未尽而致邪热留恋[13]。MGD 症状体征复杂多样,中医方面没有统一的对MGD病机的认识,辨证有异,治则各异,缺少规范的中医辨证论治标准,且白涩病、睑弦赤烂等常常掩盖了MGD的辨证分型论治,忽视了其共同的睑板腺功能异常的病因病机基础。本课题欲运用证素辨证方法,研究MGD中医证素的特征,初步明确MGD的中医病位及病性特点,为MGD中医辨证论治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参考凭据,提高中医眼科治疗MGD的系统性、准确性和疗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8年2月—2018年7月就诊于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金山新院)门诊,经检查确诊为MGD的患者300名,其中男性139例,女性161例,年龄20~60岁。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1)患者主诉眼干燥、涩痛、刺痛、红痒、粘腻感、异物感、灼热感、视疲劳及视物轻度模糊等症状。(2)裂隙灯下可有睑缘充血、不规则肥厚,可有腺体末端口突出或(和)固态分泌物栓塞、周边毛细血管扩张,脂质质量混浊或量少,色黄或淡黄,可呈牙膏状、泡沫状,睑结膜充血,可见囊肿及结石,角膜上皮粗糙或荧光染色阳性[14]。(3)Oculus 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发现睑板腺腺体迂曲、扩张、萎缩或颗粒样改变,腺口阻塞或(和)突出,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0.2 mm,平均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14 s并结合患者症状、体征[15]。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MGD的诊断标准;(2)年龄20~60岁的患者;(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订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严重的结膜炎、严重的角膜炎、严重的睑缘炎、青光眼及眼部术后患者;(2)有恶性肿瘤、急性感染性疾病、严重系统性疾病、重要脏器病变及慢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的患者;(3)精神异常不能配合及长期服用镇静精神类药物的患者;(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3 研究方法
中医症候采集:由主治医师以上级别中医眼科医师,参照《中医眼科学》[12]和《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16]收集记录门诊符合标准的MGD患者的四诊资料。
证素分析:根据朱文锋《证素辨证学》[17]累加各个患者中医症候的证素权值积分,症候为主诉或重时乘以1.5,症候轻时乘以0.7,100为阈值,证素权值积分≥100即为辨证要素,权值积分≥150即为严重辨证要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录入权值阈值超过100的病性、病位证素权值,计数资料采用频率统计表示。
2 结果
2.1 MGD患者病位证素特征
记录权值积分≥100的病位证素共5种,分别为脾、胃、肝、肾、表,共计频次334,每个患者的病位证素种类≥1种,其中脾、胃、肝出现频次比例>10%,三种证素占总病位证素频次91.82%,脾的频次最高,其余病位证素按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胃、肝、表、肾。记录权值≥150的严重病位证素共4种,按频次降序依次为脾、表、肝、胃。五脏病位证素频次占75.45%,六腑证素占18.18%,表里证素占6.37%(表 1)。
表1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病位证素特征
2.2 MGD患者病性证素特征
记录权值积分≥100的病位证素共8种,分别为风、湿、火、燥、气虚、阴虚、血虚、血热,共计频次439,每个患者的病位证素种类≥1种,其中湿、火、气虚出现频次比例>10%,三者占总病位证素频次86.44%,湿的频次最高,其余病位证素按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火、气虚、血虚、风、燥、阴虚、血热。记录权值≥150的严重病性证素共5种,按频次降序依次为湿、气虚、火、血虚、风。实性病性证素5种,频次占75.63%,虚性证素3种,频次占25.37%(表2)。
表2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病性证素特征
2.3 MGD患者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组合特征
各个患者病位和病性证素组合频率按降序 (表3),将证素有机结合得出证名诊断,其中脾+湿、脾+气虚、脾+湿+火、脾+胃+湿+火、肝+火、气虚+血虚、脾+胃+湿、表+风+火这8种病位病性证素组合占总患者90.33%,是睑板腺功能障碍常见证型。MGD病位证素多为不超过2种,3种以上病位证素少见,单一病位证素中脾虚湿困、脾气虚弱、湿热蕴脾、肝火上炎最为常见,双病位证素中脾胃湿热、湿困脾胃多见,无病位证素中常见气血两虚,脾与湿、火及气虚联系紧密,胃与湿及火关系密切,肝与火组合常见;病性证素多为1~2种,单一病性证素中常见脾虚湿困、脾气虚弱、肝火上炎、湿困脾胃,双病性证素中常见湿热蕴脾、脾胃湿热、气血两虚、风热外袭,湿与脾胃关系密切,火与脾胃肝组合常见,气虚和脾相关,风和表常同时出现,气虚血虚可单独出现。
表3 病位和病性证素组合特征
3 讨论
3.1 睑板腺功能障碍病位证素特征
从上述结果得出MGD常见病位证素按频率为脾、胃、肝,其中脾最高,严重病位证素亦是脾明显高于其他病位证素。《证治准绳》记载了眼部肉轮与脾相关,乃“中央戊己辰戍丑未之土,脾主肉,故曰肉轮”。足太阴目病辨证要点表现为:太阴目病,脾气不运,胃家不实,头痛如压,肉轮浮肿而软或红肿硬而干烂结痂,梗痛羞明,多眵多泪,气轮血丝细碎,脾胃不能运化水湿,阳气受抑不能升,气机遏郁不畅,睑腺阴浊难降而阻塞。足太阴经气不足,脾不能化生气血,不能润养肉轮胞睑,致使睑脂量少瘀阻。五轮学说结合《医学入门》记载,胞睑属“肉轮”,上胞睑属脾,下胞睑属胃,而MGD病位在胞睑,说明其与脾胃功能失调关系紧密。《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了睑脂浑浊、腺口阻塞臃肿与脾有关。《审视瑶函》所云:“夫目之有轮,各应乎脏,脏有所病,必现于轮……脾有病则发于肉轮”。脾为后天之本,与MGD关系密切,《兰室秘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李东垣脾胃学说中也提到脾有病变则五脏之精无法上归于目。《眼科开光易简秘本》中记载着“下乃脾脏之病,见于下睑,如红筋壅盛,而大小眦与上胞,淡淡红筋,是脾脏之病,宜用脾经之药”,说明了睑缘充血要从脾论治。王学珍等[18]发现MGD大多兼有脾胃病,以健脾益气补血为主。赵培源等[19]认为水湿所致脾虚湿盛常见于足太阴目病。姚芳蔚[20]认为眼干涩疲劳,睁眼困难,不能久视,头晕眼花,可由脾胃运化功能下降引起。这些都揭示出脾和MGD之间的重要联系。
MGD与胃关系密切。眼分八廓,分属于脏腑,而八廓的定位,普遍认为分属于六腑及心包命门。《证治准绳》、《龙树眼论》等认为地廓为上下胞睑,分属胃,又名水谷廓。“阳明目病,胃家之证实,阳热之气极盛,肉轮红赤肿硬……热上遏于睑腺,蕴结睑脂津液而阻塞,因此当辨为阳明目病”,说明了MGD眼睑红肿痛,睑脂浑浊或阻塞,结膜充血,分泌物多且黄,畏光流泪刺痛,眶周疼痛等症状都与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MGD与肝有重要联系。厥阴目病,逆阴而阳,阴尽阳生,阳热之气上逆则,头痛如劈,眼胀目痛,波及眼眶,风轮起翳,白睛红赤,目碜涩痛,眼目涩痒。朱震亨有云“实者眼目肿痛,肝经风热之甚也”,解释了睑板腺阻塞致眼睑肿痛可由肝经风热所致,当散肝经风热;《目病诸候》里“目涩候”说明了目为脏腑精华及经脉聚集之处,肝热肝风可致上液之道病变,使睑板腺功能异常而引起眼干涩灼热疼痛;《龙树菩萨眼论》记载:“若眼因劳乏,眼即赤痛泪出,或睛痛,有时发动,乍好乍恶,或时生翳者,名为劳热,从肝鬲虚热,兼风所起,宜急疗之,跟脚渐牢,即难驱遣”,记述了眼疲劳,肝虚火上炎睑脂引起反复发作的眼灼痛流泪;《黄帝内经》记载:“肝为泪,肝主泣”“肝主筋,而筋之精又为黑睛”“肝受血而能视”“肝和则能辨五色矣”这些都说明了眼是肝的官窍外候,肝与目之间病理生理联系紧密;《龙树眼论》里“肝实热,则目痛如刺,目中多赤痛泪出”叙述了MGD睑弦赤烂、BKC等眼表红赤的病机;李建良等[21]亦认为中医清泻肝火结合人工泪液等治疗MGD引起的干眼症效果令人满意。
3.2 睑板腺功能障碍病性证素特征
本研究表明病性证素中虚实夹杂,以湿、火、气虚最常见,其中湿的频率最高,严重病性证素频率亦是湿最高。《审视瑶函》记载“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气分伏隐,脾肺湿热”说明MGD单纯眼干涩而不红肿属脾肺湿热;“赤烂者土木之病也,赤者木中火症,烂者土之湿症”说明MGD睑缘红赤甚或溃烂与脾湿肝热有关。上述证素中以脾湿为主,其运化水液功能异常会导致睑脂湿浊。火与MGD病理的联系密切。《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认为火热一旦怫郁而致玄府郁闭,使气血津液不能升降,营卫不能外宣,就可因火热郁结的微甚而影响睑板腺功能,如张子和提出“目不因火则不病”;《银海指南》中强调“六淫致目病,以风火为多见,风或挟热,眵粘眊臊,赤肿羞明”。临床上运用清热润燥祛风疗法治疗MGD取得不错的疗效[22-24]。气虚对MGD影响巨大,《中医眼科学》中“气之与眼,作用甚大”,气虚若在脾,则中气不足,津液运化不利可加重上述湿浊;水谷不化,精少气衰,水谷精微无法化生为睑脂而引起MGD。血对眼有载气、养目的作用,气血生化同源,血为气母,能载气,气血津液同行于脉管内,遍布全身,通于五脏六腑,气血正常的输布不仅保证了眼目供血充足,还能使精气和津液更好地濡养眼目。《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学》中将能往来出于眼目经络脉道的气和轻清精微,定义为真气真血,目之所以能视万物,辨五色,离不开体内真气真血的滋养。玄府是气出入升降的道路和门户,《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提到玄府闭塞可致畏光羞明,而睑板腺亦包涵在玄府的概念之中。钟渠[25]认为玄府“轻则畏光流泪,重则盲而不见”、史金虎[26]认为“热气怫郁,气血虚弱等可使目中玄府闭塞”则是说明了睑板腺是玄府的延伸,而畏光流泪是MGD的常见症状,与玄府气机功能关系密切。
3.3 睑板腺功能障碍病位病性证素组合特征
MGD病位病性证素组合虚实夹杂,将证素有机结合后得出脾+湿即脾虚湿困出现频率最多,其他常见证名诊断有脾+气虚即脾气虚弱、脾+湿+火即湿热蕴脾、脾+胃+湿+火即脾胃湿热、肝+火即肝火上炎、气虚+血虚即气血两虚、脾+胃+湿即湿困脾胃、表+风+火即风热外袭。
综上所诉,MGD病位主要在脾、胃、肝,病性以湿、火、气虚为主,常见证型为脾气虚弱、湿热蕴脾、脾胃湿热、肝火上炎、气血两虚、湿困脾胃、风热外袭。脾气虚弱、湿热蕴结可能为最重要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应以健脾理气疏肝,清热利湿为主。MGD的证素特征在不同年龄、地域、季节节气可能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调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