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鑫培及其英秀堂
2019-07-09刘文丰
文 刘文丰
戏曲界有“龙不离海,虎不离山,唱戏的不离韩家潭”之说。前门外百顺胡同、韩家胡同(韩家潭)、铁树斜街、陕西巷一带是四大徽班进京的聚居地,旧京名伶多居于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谭鑫培故居。谭宅名曰“英秀堂”,位于前门外铁树斜街大外廊营1号,是谭鑫培于1878年购置的。
谭鑫培(1847-1917年)
谭鑫培故居位于西城区前门外大外廊营胡同1号,是伶界大王谭鑫培的寓所,它是中国京剧百年发展的历史见证。
谭派艺术的形成
谭鑫培(1847.4-1917.5) 著名京剧演员,主攻老生,曾演武生。本名金福,字望重。因堂号“英秀”,人又以英秀称之,籍贯湖北黄陂。其父谭志道应工老旦,但亦演老生。因声狭音亢,犹如鹨鸟(俗称“叫天子”),遂得“叫天”艺名。1853年,因太平天国运动,武昌变为战场。谭志道挈妇将雏,辗转京津一带唱戏。
谭鑫培幼年随父学艺,受汉调熏陶。11岁入北京金奎班,习昆乱武生、老生。15岁出科,先跑帘外(乡村戏班),闯荡江湖。据《清代燕都梨园史料》载:“闻其幼年曾唱野台戏,背上生疮,仍摔锞子,有老年人曾见其仰卧台上。”当时谭鑫培嗓音沙哑(处于倒仓期),生活清苦,但仍刻苦锻炼,因此打下了深厚的武学功底,丰富了舞台经验。
同治九年(1870),谭鑫培23岁入三庆班,受到徽班领袖程长庚的赏识,出演武生。如《金钱豹》的孙悟空、《恶虎村》的黄天霸、《黄鹤楼》的赵云、《挑滑车》的高宠等。有时也演《五人义》的周文元、《三岔口》的刘利华一类的武丑戏。沈容圃所绘《同光十三绝》中的谭鑫培,即是他饰《恶虎村》的黄天霸。这时,他的嗓音已经变得清亮,遂武生、老生相间演出。谭鑫培师事程长庚、余三胜,学文武老生戏。程的拿手戏,谭鑫培尽得真传。并向张二奎、卢胜奎、王九龄问艺,博采众长加之个人努力,艺业大进。
光绪五年(1879),谭鑫培首次到上海演出,常演武生戏。在上海,他向老生孙春恒学艺。孙春恒一反当时盛行的程长庚等沉雄激昂的唱法,创造了清灵低柔的老生新腔。谭鑫培很受启发,就吸收了孙的唱法。光绪十三年(1887),谭鑫培开始自己挑班,与花脸刘永春合组同春班。这时的谭鑫培专唱老生,能演剧目不下三四百出,文武兼备,昆乱不挡。程长庚曾对人言,吾死后,鑫培必享大名。由此谭鑫培声望日隆,与汪桂芬、孙菊仙并称“新三鼎甲”(亦称老生后三杰),并成为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
无腔不学谭
据《伶史》记述:“凡王公大臣荐绅先生每有喜庆必招谭,谭不至举座不欢也。膏梁纨袴弦歌相娱,不学谭则无以鸣高也。贩夫走卒抽暇聚谈,不知叫天则无以夸于侪辈也。青楼歌伎以喉侑觞,不摩谭不足以引宾客欢也。他如大家闺秀、学校士子,亦能私相揣拟,低声而歌。”因而有“无腔不学谭”“满城争唱叫天儿”的说法。谭鑫培也达到了程长庚那样伶界领袖的地位,被尊为“伶界大王”(简称“谭大王”)。
1912年进入民国后,谭鑫培任正乐育化会会长。他虽然年事已高,仍然没有离开舞台。这年冬天,他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到上海,在新新舞台演出1个月。谭鑫培晚年仍坚持练功,艺术造诣更臻于炉火纯青。除子谭小培、孙谭富英、婿王又宸以谭派老生名外,继起的余派(叔岩)、言派(菊朋)、高派(庆奎)、马派(连良)、麒派(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杨派(宝森),都与谭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谭鑫培是一位继往开来、自成体系的京剧艺术大师。这样一位有卓越成就的表演艺术家,晚境却迭遭坎坷。他因得罪袁世凯的爪牙,竟被禁演。1917年4月,北京政客为了欢宴桂系军阀陆荣廷,点名要谭鑫培为他们演戏,当时他正患病,实在不能上台,便婉言谢绝。但是,军阀们始终不准,强行逼迫他抱病演出了《洪羊洞》。谭鑫培为他们演完了这场戏,劳累加上气忿,病势日益沉重,不到1个月光景,于5月10日8时许溘然长逝,享年71岁。
位于前门外铁树斜街大外廊营1号的谭鑫培故居
谭鑫培故居
戏曲界有“龙不离海,虎不离山,唱戏的不离韩家潭”之说。前门外百顺胡同、韩家胡同(韩家潭)、铁树斜街、陕西巷一带是四大徽班进京的聚居地,旧京名伶多居于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谭鑫培故居。谭宅名曰“英秀堂”,位于前门外铁树斜街大外廊营1号,是谭鑫培于1878年购置的。其范围东西宽37至42米,南北长21米,平面呈不规则矩形。故居坐西朝东,原蛮子大门前有块木牌,上刻“英秀堂”三字。字体疏朗清秀,据说出自谭鑫培好友李毓如手笔。大门旁的小门两侧有一副对联“英雄腰间三尺剑,秀士腹内五车书。”藏头联暗合了谭宅的堂号。
谭鑫培故居立面图
该院前半部为完整的平房四合院,后半部以楼房为主。前半部建筑有二进院落。第一进由大门、正房及配房组成,原大门已拆,院内布局略显零乱,只三间半北房保存较好,原用来存放戏装及刀枪把子。第二进是一套完整的四合院,布局规范、严谨。北房面阔三间,旁跨半间,院内露明一间,五檩进深前出廊,硬山顶,灯笼框装修,为谭鑫培夫妇居住。正厅中间墙壁上悬挂一幅“三羊(阳)开泰”图,系清朝某王爷所赠,下设一堂紫檀家具,墙壁上悬挂着张大千、徐悲鸿、那桐、载涛等人的书画作品。南房三间,形制与北房相同,正厅为佛堂,东里间为祠堂,西里间存放杂物。房后种有枣树、榕树各一株,枝叶繁茂。东西配房各两间,进深各为三檩,西屋为保姆居住。
第三进由南北房和两座二层楼组成,北房三间,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合瓦屋面,封护檐,为谭鑫培之孙谭富英夫妇居住,堂屋有大鱼缸。条桌上陈列有古代官窑烧制的各式瓷器,精美雅致,南屋形制与北屋相同,为谭鑫培之重孙谭元寿夫妇居住。南北屋之间有块空地,中铺一块紫红地毯,用来练功和说戏。
院内最西侧的南北楼房各三间,高9米,均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合瓦屋面封护檐。两楼间连以宽大游廊,与楼前长廊连成一体,均为平顶。南楼进深大于北楼,为两卷勾连搭拱券门窗,山花檐口置倒挂楣子,铁艺栏杆都是洋式风格,但门窗拱心、拱脚又有传统的砖雕装饰,这两座楼房是谭鑫培在民国初年建造的。原因竟是谭家对门有座两层楼高的顺天医院经营。谭鑫培听信风水先生之言,便在家中后院盖起这两座楼,与医院对峙,达到心理平衡。后来,谭鑫培之孙谭富英结婚,新房便设在楼上,婚礼也是在这里举行。
谭鑫培去世后,其子谭小培搬进北屋,谭家自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共五代世居于此。直至“文革”浩劫谭家被抄,字画被焚,古瓷被砸,家具被拉走。1968年,在此居住了90年的谭家终于搬出了这座老宅,墙外的枣树和榕树也相继枯萎。
所幸自2009年公布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后,谭鑫培故居的保护利用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据悉西城区即将启动征收腾退工作,修缮后的谭鑫培故居将改造为京剧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梁启超先生诗云:“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卅纪轰如雷。”谭派唱腔是150年来京剧老生艺术的缩影。保护好这座名人故居,就是对京剧历史发展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