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咪达唑仑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肺水肿的研究
2019-07-08王希东
王希东
【摘 要】目的:研究利用咪达唑仑和机械通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肺水肿时联合吗啡后的临床疗效价值。方法:挑选80例入院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肺水肿病患,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比组(40例),对比组治疗时仅使用咪达唑仑与机械通气,观察组利用机械通气时联合吗啡、咪达唑仑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与镇静等级优于对照组,其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吗啡、咪达唑仑联合机械通气能够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减轻疼痛感,提高治疗效率。
【关键词】吗啡;咪达唑仑;机械通气;心力衰竭肺水肿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心力衰竭是心脏内各种结构或疾病引起心室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该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且多数为慢性心力衰竭,随时可能发病危及生命[1]。机械通气治疗能够纠正患者缺氧症状,所以医生在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时经常会用到机械通气结合咪达唑仑的办法,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一般会对这样的机械治疗法感到恐惧,过度紧绷的精神状态会严重影响治疗的过程和效率,特别是针对这一类心脏疾病的治疗[2]。因此在治疗期间保持患者的镇静尤为关键,本次研究想要探讨在机械通气治疗时联合吗啡等药物是否能够达到镇静患者,提高治疗效率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筛选出80例自2016.12-2018.12入我院治疗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筛选出的患者均未患其它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病症,同时所有患者均知情并愿意配合院方开展研究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完成以上步骤后将实验对象分为观察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70.51±5.47)和对比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70.48±5.44),两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与对比组在治疗时都使用规格相同的呼吸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文号国械注准2015第3540670号),并均采用经口插管(72小时后严重者改为气管切开通气),在机械通气开始后立马使用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对患者进行镇静处理。对照组采用通过静脉注射的办法将咪达唑仑注射进患者体内,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吗啡(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351),将两种药物后分别通过静脉注射打进患者体内。然后每24小时对两组患者镇静后的心力衰竭指标及达到Ramsay分级的对象数量进行对比分析。
1.3 疗效标准
院方需要通过比较治疗时期每24小时镇静后的心力衰竭指标指标以及达到Ramsay分级的患者数量来作为新方案可行性的评判标准。其中心力衰竭指标包括吸气峰压(cmH20)、呼气末压力(cmH20)、呼吸频率(次/分)、平均动脉压(mmHg)以及心率(次/分)五项指标组合而成。在这项研究中,需要患者镇静等级Ramsay分级达到Ⅳ级,Ramsay分级有六个等级,等级越高患者越趋于镇静,而Ⅳ级的反应表现为在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患者能够敏捷地对医生的大声呼喊进行反馈。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心衰指标 从两组对象进行机械通气以及镇静作用的24小时后,吗啡、咪达唑仑联合机械通气的观察组在心力衰竭指标上的数据很大一部分优于对照组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其中24小时的数据制成表格,见表一:
2.2. Ramsay分级达到等级患者人数 通过24小时的治疗,次日早上院方医生在没有使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大声唤醒,并记录下唤醒过程中患者的镇静程度。其中观察组40例中达到Ⅳ级、Ⅴ级的有33位,Ⅳ级以下6位,未唤醒(Ⅵ级)1例;对照组40例中达到Ⅳ级、Ⅴ级25例,Ⅳ级以下15位,未唤醒(Ⅵ级)0例。两组对比差距对比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心脏内各种结构或疾病引起心室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其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体力下降等,严重时其可能引发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该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约为6%-10%,且多数为慢性心力衰竭,但由于慢性心衰不稳定,如果平时没有注重身体调养,随时可能会转化为急性心衰,危及生命。
通过利用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纠正患者缺氧症状,提高老年人急性心力衰竭的生存率,在使用机械通气时一般会连同咪达唑仑一齐使用,咪达唑仑经常被用在手术前起到睡眠诱导的作用,而在机械通气时咪达唑仑同样是起到诱导睡眠,减轻患者紧张感的作用[3]。然而有不少医护人员反映,很多患者在咪达唑仑的作用下由于疼痛或是害怕保持着高兴奋,高紧张的状态,于是便就需要诸如吗啡这种带有强镇定阵痛作用的药物介入。通过吗啡与咪达唑仑的联合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在治疗时的紧张感,减少机械通气时带来的疼痛感。但是要适量控制吗啡的用量,若患者状态趋于稳定或Ramsay分级达到Ⅳ级,就應该减少吗啡的用量,以防患者无法用药物之外的方法唤醒[4]。
通过对两组的研究对比,该方案确实改善老年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率,值得推广与借鉴。
参考文献
田丽.探究吗啡与咪达唑仑联合对急危重症患者ICU内镇痛镇静的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2):206-207.
王灵,王万灵,王振华等.氧合指数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5):595-598.
顾彩锋,申捷,张峰,等.吗啡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7,12(2):121-123.
刘珍珍.小剂量吗啡联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18,53(11):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