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国国际会议讲话西语翻译

2019-07-08李枫

知识文库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拉西班牙语目的论

李枫

本文以中拉论坛开幕式的会议讲话的西班牙语翻译作为研究语料,以目的论及其三个基本原则为理论指导,对会议讲话中的西班牙语翻译原则进行研究,探讨中国特色词语、句式的翻译特点,并论述了目的论三个原则在中国国际会议讲话的西班牙语翻译中的适用性。译者在中西翻译中应以目的论为指导,使译文不但合乎原文所表达的意思,也应满足目的语受众的预期需求,有效避免输出内容和读者的意识形态相冲突,更好的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

1 翻译目的论概述

目的论起源于西方,它是最重要的功能翻译理论之一,最早由德国译论家弗美尔(Vermeer)提出。目的论的中心思想是“行动皆有目的。”它重点强调目标文本应对预期的受众者发挥作用。(Vermeer 1996:12-15)翻译目的论包含三个根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目的原则,即在译文语境中的交际目的,由目标语读者的需要所决定的译文的功能及目的。所以,在目的论的视角下,翻译会受到目标语读者及其文化因素的影响。连贯原则指目的语文本应流畅通顺、语意连贯,以便目的语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忠实原则是指原文和译文间语际的连贯,强调译文必须要忠实于原文。目的论强调翻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从目的语受众的角度考虑翻译行为的过程和策略,认为翻译的本质是语言媒介中有目的跨文化交际。

2 会议讲话的翻译原则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层面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国国际会议讲话是外界了解中国内外政策变化发展的重要窗口。因此,中国国际会议讲话对扩大我国对外宣传,促进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积极塑造国家形象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选取中拉论坛开幕式上的会议讲话西班牙语翻译作为研究对象,在目的论及其三大原则的指导下,举实例研究符合翻译目的论的会议讲话的中西翻译原则。

2.1 俗语、成语

在中拉论坛开幕式的会议讲话中,为表明中国和拉美国家坚持平等相待的合作原则时,选用了一句中国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表达中国坚持和拉美国家平等相待、互相学习、共同合作的态度。这句成语出自于战国·楚·屈原《卜居》中:“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 通常用它来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在这句成语中存在着两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长度计量单位“尺”和“寸”,而在西班牙语中并不存在对应的计量单位表达,如果直接将其音译会造成西班牙语读者对此成语理解的困惑,所以译文中将“尺”和“寸”翻译为“大”和“小”,译文为““Los grandes tienen sus debilidades, así como los peque?os tienen sus fortalezas”。译者用西班牙语受众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述,也能够清楚表达此句话的中文含义,符合翻译目的论中的目的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2.2 比喻

在中拉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出现了很多比喻句,例如,会议讲话中将中拉论坛比如成“一株破土而出的嫩苗”,需要中拉双方的精心呵护,共同培育。表达出对中拉关系的重视态度。译者在理解这句话含义的基础上,给出了既符合原文意思,又能够让受众理解的表述方式,译文为“Este Foro es una novedad. Para que este plantón se convierta en un árbol frondoso, es imprescindible el cuidado primoroso entre ambas partes.”符合翻译目的论的目的性和忠实性原则。

2.3 中国特色专有名词

中国国际会议讲话中存在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有词汇,例如在中拉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了“小康社会”和“中国梦”,这是两个富有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专有词汇。译者将其直译为“Sociedad modestamente acomodada”和“el sue?o chino”。对于这些中国特色词汇,译者通常采用直译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这些中国特色的词语作为中国元素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并沿用,发扬和传播中国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在翻译这些特色词汇时,译者应遵循目的论中的“忠诚原则”,尽可能地使译文接近原文所要表达的意图。

3 总结

在中国国际会议讲话的西班牙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从功能派提出的目的论出发,准确运用其三原则。熟练掌握翻译目的论的标准,灵活运用其原则,处理好古诗词、成语、俗语和中国特色词汇等文化负载词,最终达到翻译准确,在正确理解会议讲话的内容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文化负载词所具有的时代背景。首先,译者要充分了解中国的国情,熟悉国家方针和政策,正確地理解原文,避免误译。其次,汉语和西班牙语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语言规范不同,汉语追求富有文采的表达,而西班牙语属于西方语言,其表述更为直白,具体体现在会议讲话语篇中,汉语的会议讲话会出现较多的修饰性词语,而西班牙语则习惯直接陈述事实,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避免文字冗余,再者,在中国国际会议讲话语篇中出现大量中国特色词汇,译者不仅要熟悉其具体含义,还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传统、价值观,避免给受众造成困惑,最后,译者需要仔细研究目标语读者的文化习俗,使翻译更符合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更容易被其接受。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猜你喜欢

中拉西班牙语目的论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中拉媒体人共话“命运共同体”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建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数字中枢的构建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研究
第十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举行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