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需求的《导游业务》课程改革研究

2019-07-08于淑艳

知识文库 2019年12期
关键词:导游词三亚导游

于淑艳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本科应用型课程既强调学科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又注重实践应用中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三亚学院《导游业务》课程为例,以导游人员的岗位需求为着眼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成效等多方面探索本科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创新之路,以期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导游业务》课程作为三亚学院小班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经过了两轮的试验后,改革效果明显,现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剖析基于岗位需求的课程改革如何进行,以期为其他应用型课程提供意见或建议。

1 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连接。

1.1 基于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导游业务》课程建设

《导游业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标三亚学院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要求,从导游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合格导游员应具备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为主要着眼点,融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既包括导游与导游服务的基本概念、特点,导游员的条件、作用,导游员职业道德等基础理论知识;也涵盖导游员工作必备的专业方法、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即工作流程、带团技巧和特殊问题和事故处理等专业实用技能。

1.2 基于工作岗位需求的《导游业务》课程内容

本课程基于旅游行业需求的深度剖析,对导游工作岗位流程明确化,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导游人员工作流程、所需服务技能和应变技巧,将整个教学内容设计为三大模块,在此三大模块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细化和分解。

2 教学模式的创新化—“教学做评”一体化模式的引入

《导游业务》课程建设中,“教学做评”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课堂表现为中心,注重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评,评中教,评中学”,如此循环反复的课堂学习,提升学生参与性,锻炼学生实践性,丰富课堂的多样性。

2.1 教:

关于导游基本知识、导游工作流程等理论知识方面,为增加内容学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利用案例教学法导入知识的学习,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引起互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2.2 学:

对学生进行任务驱动,通过小组讨论法确定每组校园游览的主题,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完成校园景点选取和图片的拍摄、导游词撰写和游览线路设计,并以文本形式进行保存;新鲜的任务、熟悉的校园、不同的美景,融汇学生们各自的创意,别出心裁的任务让学生对学习《导游业务》课程充满兴趣。

2.3 做: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完成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的互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导游讲解技巧和带团的能力,《导游业务》课程通过小课堂情景模拟和大课堂实践训练,完成校园实地导游。

2.4 评:

课程采用小组分组形式,共同完成课上的教学任务。每小组由学生共同选出评价监督者,负责对小组成员成绩进行打分,每次讨论进行一次评分,共进行5次讨论,最终得出学生小组讨论成绩。

3 教学方法的改革——多种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

1)小组讨论法——根据班级人数和每位学生的参与机会,全班进行分组,对于热点旅游现象、导游工作常见案例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并采用师生双向互动交流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任务驱动法完成校园景点选取和图片的拍摄、导游词撰写和游览线路设计,并以文本形式进行保存,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导游专业技能。

3)通過情境模拟法——课下让学生做好准备,每节课前10分钟是学生导游模拟时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导游讲解和带团技巧等导游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4)案例教学法——该教学法通过对旅游工作中具体案例的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引起互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目标。

5)通过校园实地导游——在学生基本完成导游词撰写之后,每小组以三亚学院校园为依托,以各自撰写的导游词为指导,完成校园实地导游,并进行校园主题导游MV制作,提高学生讲解技能、线路设计技能和带团能力。

4 教学成效分析

《导游业务》注重学生主体位置突出:一方面,“教学做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参与感增强,自我表现意愿强烈。另一方面,基于导游工作岗位的能力得以迅速提升:校园导游贯穿《导游业务》课程建设始终,校园导游词的撰写、校园导游实地训练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得在导游工作能力方面得到很大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4.1 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做评”的相互促进,彼此制约。

《导游业务》课程建设中,“教学做评”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课堂表现为中心,注重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评,评中教,评中学”,如此循环反复的课堂学习,提升学生参与性,锻炼学生实践性,丰富课堂的多样性。

4.2 实地训练接地气——《三亚学院》校园实地导游具新意、更直观。

《导游业务》课程以三亚学院美丽校园为依托,要求学生以三亚学院校园为主题,进行校园导游词的撰写,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游词主题的确定、内容的撰写、景点照片的拍摄、路线的规划,使课堂在“做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引导学生与老师一起在“做中评”,将课堂搬进校园,完整系统的把书本知识融入实践操作,实现课堂的灵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3 课程考核多元化——过程性兼具全员化

本学期《导游业务》课程的考核方式突破传统的以期末考核为主,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侧重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同时引入学生评价的计分方式,让学生参与成绩的评定,了解成绩评定的规则,突出学生的课堂第一主体地位,逐步向“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5 《导游业务》课程改革存在的不足:

5.1 课时紧凑,实践机会难以平衡到每个学生

《导游业务》课程注重实际带团过程中的专业技能训练,需要大量实践时间锻炼学生的带团能力,每学期只有15个理论课时和15个实践课时,在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和实地导游时难以让每个小组都进行展示,因此无法对每个小组进行跟踪指导,实践效果略显苍白。

5.2 智慧教学工具引用不够深入

在小班改革的采用两轮实验中,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引入了微助教进行常规签到、课前内容回顾和课上小组讨论,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只限于微助教这一种形式,希望今后学校教室电脑和网络能够更加完善,可以引入雨课堂等其他更多智慧教学工具,使传统课堂变得不再枯燥。

6 《导游业务》课程改革的未来方向

根据《导游业务》课程目前改革的效果以及存在提升的空间进行分析,对《导游业务》课程今后的开展进行如下调整:

1)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上: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日后工作状态的紧密联系,关注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兴趣点,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在线各种课程资源;

2)在教学方法改革上:课堂互动轻应用工具—微助教继续使用,并在允许的条件下引入清华大学研发的“雨课堂”,丰富教学手段;使课堂学习与专业资格证书考取相挂钩:课程改革继续秉承着三亚学院的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育人理念,将《导游业务》理论与知识紧密结合,同时跟紧旅游市场趋势,关注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命题,为学生就业增添砝码;

3)学业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在沿袭原有课程的动态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下,建立每一个学生课程学习档案,完整记录学生平时考勤、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等过程性资料,并包含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希望得到的帮助。在期末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客观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制订下一学习计划、确立各方面的发展目标。

7 总结

作为旅游人才的主要培养地之一,高校基于现实岗位需求,深入旅游市场,对应用型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本科旅游教育的创新,有利于旅游市场的供需平衡,有利于培养适合旅游市场需求的能力复合型人才,有效缓解与解决当前旅游人才与旅游市场之间“供需错位”的矛盾,具有重要的實践意义。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猜你喜欢

导游词三亚导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教材作文手拉手
An Analysis of Zhuang Language Policy in Guangxi
基于导游讲解大赛背景的导游词创作
黄希川
网约导游
导游词创作方法探讨
我是小导游
被惯坏的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