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设计
2019-07-08刘准
刘准
物理学科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双重特点,在自然学科中更是占据基础性的地位。中学物理教学对于学生物理基础的扎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养成具有关键的作用。然而初、高中物理的课程设计无论是在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均存有重大差异,探究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教学策略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将从初、高中物理教学联系与差异深入分析,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层面提出建设性的策略方案。
1 问题的提出
任一一门学科的合理教学规划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内容展开,使得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的不断深入。然而我国物理学科却在初中和高中的内容设计上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教学往往各自独立,彼此仅仅寻求对自身教学的完成,却忽视对课程内容難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转变。进而造成许多在初中物理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以后常常无法适用,成绩出现大幅度的滑坡,严重的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教师却常常将此责任相互推诿,教学任务更是无法顺利展开。面对如此严重的后果实有必要对初、高中物理的联系与差异进行深入探究,并寻求在教学层面的衔接上的策略方案不断摸索,从而提出现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
2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联系与差异
初、高中的物理教学既有紧密的联系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唯有在全面理清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联系和差异的基础之上才能寻求更为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教学方案的策略。
2.1 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联系与差异
在新课程的设计上,初中的物理课程内容应当是为高中物理的学习所作的重要的铺垫。通过对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深入比照分析,笔者发现,与传统课程使用的物理教科书相比,新课改后的初中物理教材降低了难度,对一些“难”、“偏”、“旧”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同时内容方面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整体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基础的光、电、力以及热等基本概念和规律阐述使得学生对物理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大概模糊的了解。我们以力学为例:初中八年级研究力学时候,仅涉及到力的初步概念,在力的图示中,仅仅要求学生做出某一个力如重力,拉力等;但高中物理力学中,该板块的知识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增加。例如在高中阶段在运动学中,要研宄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取研宄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等进行定量研宄,明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及多个共点力的平衡问题。然而初中物理这种“模糊简单”的教学内容设计使得学生对于物理的程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更为关键的是初中和高中的物理老师对于二者之间的课程内容了解甚小,这就造成在内容衔接上造成更大的困难。这势必对初、高中物理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初高中物理老师教学方法特点的联系与差异
在我国的应试制度之下,初、高中的教学始终是以中考和高考为导向。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多半坚持“考的多讲、精讲,不考的绝不涉及”的讲课原则,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二者在呈现此相同特点之下,彼此差异也十分明显。在初中教学中,由于教授的知识往往是基础性的,虽然有“中考”的实际压力,但是老师更多的还会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为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颇具直观性,多样性。初中老师可以通过简单有趣的物理试验来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因为此时物理的知识输入相对简单、易懂。所以学生往往也可以在此种教学方式下获取不错的成绩。但是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却会有重大的转变。因为“高考”相较“中考”而言意义更为重大,繁重的教学任务下高中教师就难以向初中老师一般着重对物理兴趣的进一步培养。而更具有明显的应试教学特点,学生也将不会参与到大量的物理试验中,老师更多是以“嘴上输出+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更为重要的是伴随课程内容难度的大幅提高,这种大幅度的教学方式大的转变将对于大多数初中升高中的学生而言都将是一巨大的挑战。
3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在分析了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各种联系和差异之后,我们可以明确目前的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笔者作为一名老师,无力去寻求整个中学物理教学的制度变革,而仅仅试图从教师层面提出对初、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有所裨益的两点方案:
3.1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与渔”,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简单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物理学科教学亦属当然。初、高中物理虽具有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方式上的巨大转变。但是不可否人的是其中不变的是良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没有一以贯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期盼学生能够学好物理无非是妄谈。况且就面临初、高中物理知识内容难度的巨大脱节,如果学生没有遵循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话,这种“难度落差”显然也会进一步加剧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所以对于初、高中的物理老师而言,在教学中应当在关注课程难度变化的同时,注重将合理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逐步的培养学生养成刻苦勤奋高效健康的学习习惯。
3.2 加强初、高中老师的沟通交流,在授课方式上相互协调
诚如前言,在物理初高中衔接的过程中,知识的脱节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造成学生衔接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于巧中阶段的学习要求较低,许多教师与学生只着眼于应付初升高考试,使得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物理概念与规律过分简化,而高中阶段的教师由于高考压力,无法降低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要求,面对初高中差距较大的"台阶"问题。在课程的难度衔接上这需要教育部以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但是在教学方式上,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加强初、高中物理教师的交流与沟通。依照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初、高中物理老师之间对于彼此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多不知悉,且时常彼此轻蔑,这种疏离就会造成教学方式差异的程度进一步拉大。合理的方案应当是初、高中学校应当定时组织教师之间的听课、授课、评课以及经验座谈等不同形式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
初中的物理教学应当也要经常关注高中物理知识,教学方式要经常向高中物理教学靠拢。同时高中物理老师也不能一味以自我为中心,也要注重考量初中物理教学中直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初、高中老师的不断协调,在教学方式上寻求衔接的最大可能。我们才能有效的应对初高中物理严重脱节的现实困境。
当然初、高中物理教学现实脱节仅仅依靠上述两条在教学方式层面的策略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在教学制度层面上作出积极的变革,同时在具体教学方案上还必须提出更多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方案。笔者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合理的应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这一难题。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