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日语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9-07-08付瑶朱丹

知识文库 2019年12期
关键词:日语学习者院校

付瑶 朱丹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面临新的变化、新的任务和新的使命,日语专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具备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都是高职日语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值得探索的问题。通过分析高职教育的新背景、新要求,结合日语专业的发展和特点,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提高日语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建设的新思考。

1 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发展

1.1 高等教育的普及

据中国新闻网2017年9月28日报道, 在28日的教育部例行记者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了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教育的发展和变化,其讲话中提到,高等教育正在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2016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880所,比2012年增加90所,其中普通高校2596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373.8万人,增长11.2%,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到20%,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

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237所,比上年增加18所。高职(专科)院校1359所,比上年增加18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40%目标,正在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迈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从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1.2 新背景下的新要求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的指导思想为“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双一流”方案中具体提出了分三步走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和10项重点任务。这对于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的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改革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方案都迫在眉睫。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上登载的《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先后有27处指出了高职院校质量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中学生发展方面有3处,教育教学方面有6处问题亟待改善。高职教育正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专业建设水平亟盼提高,二是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意识亟须加强,三是院校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2 日语专业发展的特点

2.1 数量的变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日语专业也随之同步发展。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语学习者不断增加,进入21世纪之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从2000年到2013年这14年间,开设日语专业的院校数新增了353所。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于2012年对136个国家、地区的日语学习者人数做出统计,发布了海外日语学习者人数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12年海外日语学习者总人数为398万4538人,其中,中国日语学习者人数达到104万6000人,排在了第1位。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日语学习者就有近68万人。

2015年后,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日资企业的减少等问题的出现,日语专业呈现出规模缩小的倾向。同年,日语学习者人数为95万3282人,与2012年相比减少了8.9%。有部分院校的日语专业还面临减招、停招的危机。日语专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

2.2 特色不够

2.2.1 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均质化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都是日语文秘、日语翻译或日语导游相关。一眼望去大同小异,出现了明显的均质化的倾向。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大都千篇一律,较为单调。没有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2.2.2 社会需求结合不够,就业对口率降低

有的院校的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一成不变,没有结合区域经济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偏学术不重应用,重理论轻实训实践操作,使得学生缺乏对实际工作场景的认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会“纸上谈兵”或生搬硬套。其后果就是实际毕业找工作时,学生会由于自身能力的缺失而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3 日语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3.1 因校而异,目標定位

全国各所高职院校所处地域不同,地方经济发展及日语人才的现实需求不同。所以应该认真调研,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培养“日语+”的复合型人才。

3.2 日语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融合

高职日语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日语实践能力较差,专业课程的开设不足效果不佳。如何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首先应该确保课程的设置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理论及实训课程,使得学生具备在这方面优于其他非专业学生的日语实践能力。这是日语专业学生的根基和底线。同时还应该设置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化、日本概况等专业知识课程,这是日语专业学生应有的基础。在确保充足的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再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3.3 方向能力的培养与特色建设

高职教育应该更突出职业性,加强专业的方向性。要打破专业的壁垒,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结合地方经济特点,培育新兴学科专业,从而培养“日语+”的复合型人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特色复合型方向类课程的参考方案:商务日语系列、旅游日语系列、科技日语系列、信息日语系列、翻译系列、区域研究系列、管理学日语系列、工业日语系列、农业日语系列、环保日语系列、文献日语系列、影视动漫日语系列、电子商务日语系列等。

3.4 素质教育的培养

结合上述,可以说日语教育已经从语言工具向人文素质教育转变。其功能包括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具备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日语专业知识,其中包括语言、文学、文化、国情等方面的知识。(3)培养学生掌握特定某种专业的特点。也就是本专业的特色和跨学科知识结构。(4)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让他们能够拥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6)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具备贡献社会的高尚人格。

4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师,我们要不断探索日语专业的教学方法,把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融入到教学模式中,依据地方经济的需求培养出的“日语+”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都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日语学习者院校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赢在耐心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