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编本”教材中小学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探究
2019-07-08何秀扬
何秀扬
优秀诗词是一座座崇山峻岭,小学生是幼小的攀登者,如何领导小学生去欣赏这些奇风异景,是为人师者所要努力掌握的。随着“部编本”教材的使用,如何来掌握好小学语文的诗词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高效性,是需要我们亟待解决的。本文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希望能有所帮助。
1 正确解读课标,用课标来指导教学。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里的瑰宝。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优秀诗词里蕴含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从诗词入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近年来,古诗词特别受到重视,“部编本”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说道:“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篇目篇增加。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29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 比原有人教版增加很多,增幅达80%左右 ,初中6册教材中古诗文的分量也加重了。由此可见古诗文受到重视的程度,既然古诗文受到这样的重视,那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就显得极其重要,我们教师要努力钻研课标,用课标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大多数的小学语文老师可能对课标没有研究透彻,学校可以安排一些专家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培训,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自主研读等方法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对课标的解读能力,然后对古诗文进行有效的教学。
2 多学习一些专家的见解,向优秀教师学习。
优秀的教师有长久的实践经验,有自己对古诗文教学的理解,他们能将课标里的理念合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科研项目中,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多借鉴。所以对于一些教师来说,向前辈学习是提升自己且快速有效的学习方式。温儒敏就说过怎么上好古诗文的课,他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 读得滚瓜烂熟, 不用有过多的解释,也不要太多活动, 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比如,给一年级学生讲《春晓》讲春天到来的感觉以及那种发现,让孩子大致懂得写了什么,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就可以了,不要让孩子记什么“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 因为“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不是一年级孩子能理解的。低段的孩子由于他们智力发展的特点、自身成长的经历、家庭教育、还有古诗词难度大等原因,他们并不能深刻理解,教师要做到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尽可能去体会那种感觉。例如在教学杜甫的《绝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时,学生通过朗读就能大概了解其中的意思,再加上现在的學生,经常逛公园,他们在逛公园对燕子、鸳鸯早有所见,那么,在课堂上教学时,就不用很刻意的去解释燕子怎样在春天里飞来飞去,鸳鸯又是如何在沙子上懒洋洋的睡着香甜的觉。在古诗文里要特别注意朗读教学。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只要能抓住并高度重视“朗读”这个突破口,就能使学生在朗读和听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让语文教学变得省力,学生变得有能力,课堂充满活力。中国的诗词是有着音韵美的,古代的诗词通过吟诵才有味道,很多老一辈的学者、诗人,他们能对诗吟诵。比如余光中先生、叶嘉莹先生他们都能对诗词做到正确的吟诵。古诗词里的很多东西只有去吟诵,才能深刻体会到诗词里所要表达出的情感。全国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提倡:“诗词教学,读是他的主旋律。怎样细化读,让读成为诗歌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让读使诗歌在课堂中化静为动,激活语言文字背后的隐形内涵。”王老师教学以读为主线,使用默读、个别读、全班齐读、示范读、配乐朗读等不同的形式进行读,循循善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读。但他的读,不是单一空白的读,而是一种盘旋环绕,回复上升的读。王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阅读,每一次都有每一的用意,每一次都巧妙的引导学生向更高层面来理解诗文。例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老师更多的是要注意去引导学生读,让学生的读是一种生动的读,有活力的读,通过读来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意蕴。教师对怎样读诗是要有积累的,要灵活运用课堂,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朗读方式,学生读了之后又该如何来指引等,是需要教师自己对诗歌有深层次的理解,并且能做出自己个性化的解读的,教师对教学要充满热情,并且需要不断去学习。老师们完全可以学习这样一些优秀教师的诗词教学法,有所选择、有针对性地对自己所教班级采取适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3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诗词的特点。
顾随在《驼庵诗话》中说:“诗根本不是教训人的,只是在感动人,是‘推,是‘化。”诗是在感动人,这是诗词的一个重大特点。教师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于解读好诗词很重要,对诗词教学也是极其重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除非我们不是人,除非我们没有感情,除非我们没有心灵。但我们作为一个人,有心灵与感情,对外在的物像,都会有所感应。同样,小学生也是一样的,他们对外在的物像肯定会有所思,有所感想。作为教给他们诗词的教师,要正确把握住学生的“感”,让学生在诗词的学习中学会感发。其实在诗词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有很多的教师在教诗词时,不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反而是自己一直在解说,把诗词里很多的东西给限制死了,限制死了还不算最坏的,最坏的把诗的意境全弄丢了。温儒敏也说:“现在有些古诗词教学过于烦琐,像做外科手术,把那种“美”都给弄跑了 。比如有一些老师教《静夜思》,教案设计的程序就很烦琐、首先放一个视频,视频中有月亮, 老师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呀?”有的还让学生发表一个感慨,说:“月儿圆啦,人团聚了,多美好啊!可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却却无法回家。他只身离家在外.看到圆圆的月亮,想起他的故乡,想起他的亲人。在深深的思念中,他通过写诗排走心中的寂寞。”这就有点“绕”.还有点“酸”,小学怎么会有兴趣?有的老师还逐字逐句地讲解, 安排各种活动,什么李白的诗中有几个动作呀,分解一下,让孩子们演示一下什么叫举头望明月。这多累赘呀,于是静夜思的“静”跑了。”周汝昌先生对诗人做了一个评价,他说诗人就是体贴。正是因为诗人对各物像都有这一份体贴之心,才能写出感动我们的诗词。对于一个读者,就要努力读出这一份情感。我们教师就要努力引导学生尽可能的去感受诗中所体现的情感。这样把握好诗词的特点,我们的诗词教学才可能得心应手,学生也才可能更好的去理解。
4 教师要能对诗词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并教给学生解读诗词的方法。
教师要学生对文本有独特的解读能力,教师首先要有这样的能力。“读”是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法,除了读之外,古诗里的其他方法,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比如《长相思·山一程》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第三首的“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很多学生可能会解释不到位一些,容易望文生义,以为是风来一更,雪来一更的。这就要求教师讲解写法,学生学习的才比较深刻。例如李后主写过一首小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对林花所遭到的打击并不只是朝才有寒雨,晚仅有风的。风雨是一起来的,并不是早上来了,晚上就不来了,也不是晚上来了,早上就不来。外在的天气是不可预测的,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讲解清楚这种写作手法。同样,在《长相思》这首词中就应该向学生指明。在这漫漫征途中,是要穿山越岭,涉水渡河,山水兼程,遥遥路途,风刀霜雨,风雪之无定,不可测,是随时在伴随着他们的,这是一条无可名状的艰辛之路。古诗词里还有很多其他写作手法,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时候要能及时的教给学生,这样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是有很多好处的。
总之,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能正确解读课标,用课标来指导教学;多学习一些专家的意见,向优秀教师学习。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诗词的特点;教师要能对诗词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并教给学生诗词里的一些方法。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