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壶“蒸蒸日上”的艺术创作
2019-07-08吴芳娣
吴芳娣
摘 要 紫砂壶“蒸蒸日上”通过丰富饱满的意象,采用了镂雕、捏塑等花器装饰技艺,以形神兼备的造型凸显作品的主题,带给人强烈的内心震撼,颇具灵性。
关键词 紫砂壶;蒸蒸日上;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传统紫砂壶器形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纹器三种,三大类型各有千秋,各具韵味,其中花器利用紫砂泥优良的可塑性,以写实的手法和提炼的艺术手段,表现出事物的自然形态,了无斧凿之痕迹,浑然天成,最具自然之美。紫砂壶“蒸蒸日上”(见图1)是典型的花器作品,造型和装饰相辅相成,通过和谐的搭配使作品焕发出更为光彩的生命力。此壶在造型上选用蒸笼、竹节、龙等多种元素,这几种元素独具民族特色,既表现了紫砂壶造型的奇巧和创新的活力,又将传统文化寓于其中,凸显出“蒸蒸日上”的主题。
1 蒸笼文化
“蒸蒸日上壺”以蒸笼为造型来源,身筒呈圆柱形,稳定敦厚,重心下移,壶身以三圈环状线将身筒划分为四部分,仿若四个高高叠起的蒸笼;壶盖为嵌盖,与壶身浑然一体,盖面以镂雕工艺呈现出竹子编织的纹理,疏密有致、纹理规则、立体形象。蒸笼起源于汉代,历史悠久,是汉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木为框,以竹为底,蒸出来的食物色香味俱全,享誉海内外。蒸笼是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历代相传,制作工艺复杂,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性,是蒸馒头、包子的首选。发展至今,市面上仍随处可见用蒸笼蒸出的小笼包等早点,弥漫着热腾腾的香气。镂雕是紫砂花器中重要的装饰技法,明末清初已经出现,康熙时期较为流行,以“镂”的技法,表现出事物的镂空之意。镂雕工艺精湛,雕出设计规划好的图案,使纹样凸显,层次丰富,其空灵之形态给人难以言状的美感。壶身身筒下方有四道短小的划痕,是端拿蒸笼留下的痕迹,艺人细致入微。壶钮为柱钮,造型与壶身上下呼应,宛若两个叠起的小蒸笼,位于整壶中央位置,视觉上统一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蒸笼有代表生活或事业蒸蒸日上的文化寓意,与此壶主题“蒸蒸日上”不谋而合,达到造型与艺术的统一。
2 竹文化
“蒸蒸日上壶”的壶流由四段竹节构成,竹节线清晰分明,弯流转折有度,粗细变化得当、过渡自然平缓,显出粗壮古拙、劲拔有力之感。蒸笼以竹为原材料制成,因此以竹节为壶流的设计也与蒸笼造型相呼应,没有突兀之感。竹子用途广泛,可被制作蒸笼,也可用来制作乐器、竹篓等,有无私奉献的文化寓意。此外,竹,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一”,也被称为“君子竹”,是中国传统诗书画中的常见题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现出竹子的坚韧不拔;“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表现出竹子的高风亮节;“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表现出竹子的节节向上。在中国劳动人民的长期实践和文化活动中,竹子慢慢发展成一种文化,备受文人雅士喜爱,其中通外直、宁折不屈、虚怀若谷等精神也是中国文人的品格追求,某种程度上,竹就是中国文人的个性象征。竹子坚强不屈、节节向上,由此衍伸出步步高升的祝福,这在无形中又凸显了此壶“蒸蒸日上”的主题。
3 龙文化
此壶壶把为龙形状,婉转于壶身一侧,壶把上部为龙头,龙头往下呈螺旋状,恍若飞龙在天空中腾飞翱翔的身姿,极具动感和气势。龙形把与竹节状壶流相辅相成、刚柔并济、气势恢宏。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中华上下五千年,据说炎黄时期就以龙为图腾,龙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秦汉以后,龙成为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龙象征着皇权和尊贵。改革开放后,龙象征着中国的腾飞和发展。对每一个炎黄子孙而言,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烙印,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长久以来,以龙为题材或装饰的作品数不胜数。龙的演变与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有着密切关系,龙的形象随时代发展而发展,随历史变化而变化,随人类文明进步而进步。中国人对龙的崇拜蕴含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观、阴阳相合的发展观,此外,还蕴含了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龙形壶把的设计不仅使作品更为生动有神,而且提升了整壶的精神内涵,表达了对民族和谐、祖国蒸蒸日上的美好祝愿。
4 结 语
紫砂壶艺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它起源于北宋、发于明清,历经几百年长盛不衰,发展至今更是备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和推崇,在各大艺术类拍场炙手可热,就在于它不断迸发出传承创新的活力,它集金石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兼收时代元素,可谓海纳百川,是文化的大观园,让人在品味古典文化的同时,又感受到创造的活力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