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茗茶紫瓯日月长,艺海人生底蕴厚

2019-07-08徐元明

江苏陶瓷 2019年1期
关键词:宜兴紫砂大师

初见徐元明大师,给人的感觉是精干、谦和、睿智,他很好客,每次有客人来拜访时,都会提前泡好功夫茶在等待客人的到来。我们无意中看到陈列于橱窗里的荣誉证书,对此徐元明大师淡然一笑地说“荣誉只代表过去,最重要的是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他说,“宜兴紫砂是独特的资源和文化,我们应该珍惜,应该发扬光大,这是我们紫砂艺人的责任。”

徐元明大师一边招呼客人品茗,一边侃侃而谈他的紫砂情怀,从其丰富的紫砂语言中,能感受到他对紫砂的独特情感,我们对他也逐步有了一个立体的了解……

徐元明1964年9月生,是土生土长的宜兴丁蜀人,从小受到陶都独特陶瓷文化氛围的熏陶,对宜兴紫砂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1983年考进紫砂二厂,开始师从王振国学制花盆,徒工毕业,与徐建国师弟两人考进试制组,工厂重点培养。后调到研究所又随徐汉棠大师学习造型设计及手工制壶技艺,师从大师从基本功训练开始。学技的过程,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规矩,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训练过程,对制壶工具的要求、制壶过程及顺序、手法,甚至连工作台上的水罐、抹布及小工具的摆放位置都各有讲究。名师的言传身教加上自己的努力,徐元明进步迅速,1986年就获得无锡市工艺造型设计奖,对于这段师生缘,徐元明倍加珍惜。

多年来,徐元明刻苦钻研紫砂传统技艺,作品格调日益成熟,并以制作松、竹、梅见长。在方、圆、花货各式壶中都有成功创作。他的壶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光素器、筋纹器、花器、方器等等无一不精。他的作品力求在传统技艺上变化创新,富有时代气息,技法俊秀细腻,人文内涵丰富,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所制作品灵动而富有活力,善于从自然生活中吸收美的元素,加以个人的理解和创新,使得每件作品都栩栩如生,深入人心。他的制作技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基本功十分扎实,艺术修养十分深厚。代表作品有“挚友三陶”、“大圆僧帽壶”、“圣桃大提壶”等,这些作品均被台湾、香港等地知名收藏家所收藏。

长期的辛勤耕耘,徐元明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1990年设计的“五件石松茶具”获艺术评比一等奖,2000年被授予“中国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荣誉称号,2001年设计的“君子情”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2002年设计的“驼竹”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首届“华艺杯”铜奖,2003年获得北京珍宝苑评选的“十大紫砂名人”荣誉称号。

现在徐元明已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事业上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仍然潜心于自己的艺术创作。直至今日,他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构思、画图、设计制作造型,对一把壶在动手前,都要作好每一个线条、每一处细节的精心设计。徐元明大师不为利所惑,坚持职业操守,坚持全手工传统制作,“做壶先做人”、“用作品说话”是他的做人原则。他认为“做壶要用心,手到意到心到,做出来的壶才有精气神、有神韵、有灵性”。

以心之执着达艺之极致,他不仅注重紫砂艺术实践,还从理论的高度不断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先后撰写了《传统紫砂壶的概况及欣赏》等论文,展现了大师追求工匠精神的心路历程。积极参加天津、广州、北京等地组织的各种紫砂研讨会,通过交流开阔视野,提升自己的艺术学养。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学院的紫砂艺术高级研修班,从理论上不断充实、丰富自己,自觉地实现从紫砂艺人到紫砂艺术家的角色转变。

除了自己在艺术上的成就外,徐元明大师也自觉地为紫砂行业的发展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带徒授艺也是他的一大工作内容。带徒过程中,他严于律己、为人师表,首先从人品、艺品上言传身教,对弟子的要求极高。弟子们如有得意之作,拿去征求他意见的时候,一般听不到他的表扬,更多的是批评和教诲。他常告诫弟子们,作为紫砂人,应该感谢前人留下的紫砂文化财富,要低调做人,日积月累,专心致志,厚积薄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果。正是他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如今他的许多徒弟已成为紫砂行业的中坚力量。此外徐元明大师在2010年还分别被聘为宜兴陶瓷实训基地专业培训指导老师及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并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紫砂造型测绘老师,作为当今紫砂实力派的他在更高层次上为宜兴紫砂的人才培养做出着贡献。

徐元明大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对紫砂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他是徐汉棠大师的高徒,也是大师的得意门生。多年以前,大师为他题写了一幅字:“功底扎实,前途有望”,既充分肯定了他的刻苦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也对其传承紫砂寄于了厚望。徐元明始终对恩师满怀感恩之心,对恩师的教诲也时时铭记在心。他很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常以“此生有幸得之,便不可辜负”来自律。景舟一脉,徐门一派,在紫砂界早就独树一帜,他也自觉地承担起了一份徐门传承的重大责任。

徐元明对紫砂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也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传承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今日之创新就成为明日之传统。离开传统去创新,犹如空中楼阁,没有基础,不会牢固。创新离不开传统,离不开茗壶的传统美学,传统美体现在泥、色、形、精、气、神、章、款、铭、书、画,这些传统要素是无法舍弃的;而光传承没创新就不会有发展,就没个性,也不会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要立足传统基础上的继承并发扬,使作品具有時代气息,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融合自己的个人情感、世界观、创作感、艺术感,把个人对世界的认识与对大自然的热爱融入壶艺作品。他说:“紫砂陶艺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内涵,有文化、有艺术性、有表现力,多与外界交流,不断地从外界汲取思想和养分,即所谓工夫在壶外……”

宜兴紫砂自出现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紫砂文化与茶文化始终是相伴而行、彼此成就的。紫砂融茶文化、书画艺术、篆刻艺术于一体,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茗茶紫瓯日月长,艺海人生底蕴厚”,这是对徐元明大师所执爱的紫砂艺术及其紫艺人生的真实写照。天道酬勤,在此也祝徐元明大师在将来的紫砂艺术生涯中获得新的辉煌。

《江苏陶瓷》杂志主编

2019年2月16日

猜你喜欢

宜兴紫砂大师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第二届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陶瓷艺术展开幕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邹蕴芳
《读壶记》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