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应用文本”的写作与教学

2019-07-08杨青泉

知识文库 2019年12期
关键词:应用文网络文学概念

杨青泉

本文提出、界定和解释了“新媒体应用文本”这一概念,并且对“新媒体写作”所涉及的文本类型进行了初步的学理探讨,阐明了在当下的数字媒体时代,应用文写作与教学研究需要变革的方向。

有关“新媒体”(即“数字媒体”)的研究,近二十余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直是国内外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研究方向主要为:新媒体技术、新媒体经济、新媒体文化、网络文学等。有关“应用文”的研究,多年以来也一直在稳步发展。但是,将“新媒体”与“应用文”两个领域结合在一起的学术研究,还未有多少学人涉足。从文学研究领域来看,多数研究旨在探讨“新媒体”或“新媒介”与“文学”的关系,而忽视“新媒体”与“写作”的关系;多数研究还停留在以传统文学写作视角看待“应用文”,而忽视新兴起的“新媒体”文学样式;多数研究过于强调“新媒体”所带来的文学观念“变革”,却忽视“文学写作”与“应用文写作”本身的“恒常”性质。

举例来论,比如“网络文学”这一概念,时下已经成为一个时髦而热门的学术关键词,在知网上以此短语检索,可以搜出数千篇论文。但很多论文只是在分析和归纳“网络文学”的“现象”,并没有去深入思考“网络文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以至于,很多论文并没有区分“网络上呈现的文学”、“在网络上写作和发表的文学”、“用网络话语书写的文学”、“通过网络传播的文学”这些不同情况,乃至将“网络文学”与“网络写作”、“网络传播”混为一谈。而另一方面,很多关于“应用文”的论文,对于现在大家已经普遍使用的“新型应用文”,如电子邮件,或避而不谈,或不予承认,或关注不够。因此,本文鲜明地提出“新媒体应用文本”这个创新概念,不仅是要将“新媒体”与“应用文”两者联系起来,更是要在这两个方向上推动相关交叉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1 关于“新媒体应用文本”的界定

“新媒体应用文本”,初步的界定如下:其写作工具依赖于“新媒体”,如电脑与手机的软件及应用;“新媒体应用文本”的写作属性超出了传统应用文文种的规约,如应用型的“微博”;“新媒体应用文本”的写作类型正在形成共同接受的文体“格式”。“新媒体应用文本”的写作虽具有与其他类型的“新媒体写作”类似性质,如“网络文学写作”,但是“新媒体应用文本”的写作与人们的社会日常活动关系更为紧密,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新媒体应用文本”主要包含三类文本:“电邮类”、“微博类”、“演示类”。之所以用“文本”这一语词来命名,而不是用“文种”、“文体”、“文类”来命名,是因为这些新出现的“文章形式”还没有确立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标准,它们处于传统观念上的“应用文”文种、文体之外,甚至并未受到应用文学界的足够重视,而它们又确确实实被当下人们广泛“应用”,并且,它们会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用“文本”这样比较稳妥的称呼,体现了谨慎的学术态度。

2 “新媒体应用文本”的学术价值

第一,突破了传统应用文概念的限定范围。传统的应用文概念指向于文学作品、政论文章以外的,与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关系紧密的,实用性强的文种,如大学应用文写作教材普遍涉及的文体:公文和财经、法律类应用文等。然而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上述应用文文种、文体的应用范围和使用频率都是有限的。反观当下被人们广泛而频繁地应用、使用的文章体式却是“E-mail”、“微博”、“短消息”、“PPT”等新兴写作形态形成的“应用文本”,这些“应用文本”在写作学领域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大概在社会学、文学批评等方向反而受到的关注更多。这些新的“应用文本”,不只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变革而出现的“现象”,也代表着人类“写作行为”、“写作动作”的深刻变化,更为本质的是,它逼迫我们重新思考“应用文”、“写作”等重要概念。这些新的“应用文本”理应纳入写作学、应用写作学、高等写作学的研究,同时,只有突破传统应用文概念的限定范围,才能有效地研究它们。

第二,深化了“新媒体写作”的研究领域。“新媒体写作”或曰“数字写作”现有的研究成果,很大部分集中于“网络文学”的研究,这里面存在着极大的偏差。且不说“网络文学”概念本身及研究中层出不穷的逻辑混乱问题,单就“网络文学”研究的对象来看,过度集中在“虚构文学”方面,“非虚构文学”方面则非常薄弱,难道只有网络连载小说才代表“网络文学”吗?“新媒体应用文本”的写作研究着眼于“网络文学”中的“非虚构文学”部分,系统地研究“非虚构文学”写作中“应用文本”的写作,无疑既可以廓清“网络文学”和“网络写作”概念自身,又可以深化对于“新媒体写作”或“数字写作”本身特性的认识。

第三,贯通了“新媒体”与“应用文”的学术联系。“新媒体”无论如何发展和变化,无论发明和创造了何种新技术、新功能,无论生产或出现了何种新产品、新平台,其承载和沟通人类信息、表达人类“语言”的根本特性不会改变,也就是说,“新媒体”归根到底是服务于人类的,是为人们所“用”的工具。“应用文”也是如此,无论如何变换形式,无论如何规范格式,无论如何更新语体风格,说到底还是方便人们使“用”的文章,是通过“语言”连接人们的文本。“新媒体”与“应用文”,两者在“用”的特性上是一致的,并且两者都脱离不了人类的“语言”。在这个意义上,“新媒体应用文本”的写作研究聚焦于“用”的特性和“语言”属性,将原来未被认可的、却又被大量应用的、基于新媒体技术出现的“新文本”,予以学术确认,贯通了“新媒体”与“应用文”两者的学术联系。

3 “新媒体应用文本”的教学价值

“新媒体应用文本”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形成一个广阔的学术研究领域,而且对于写作学乃至文学理论、文学评论、文化研究等方面的相关学术研究都有着推动作用,并且对于高校写作教学和科研的创新和变革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可行的研究路径。

其一,传统的应用文类型均为“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时代的产物,随着“数字媒介”时代的到来,它们不但可以“数字化”,而且发生了诸多的变化。比如“书信”这个类型,从古至今一直是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写作文体,在“电子媒介”时代,它变化出了“电报稿”这种应用文,而在当下的“数字媒介”时代则更为多元化,有“短信息”、“电子邮件”等多种形态。如何梳理出应用文发展历史的清晰脉络,如何看待应用文古今演变问题,如何明确新时代的应用文范畴、范围、特征,如何建构出科学、合理、严谨的“新媒体应用文本”研究体系,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和直面现实的问题。对于写作学的教学及研究而言,这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其二,“新媒体”的出现诚然是科学技术革命的结果,但同时它也受到技术研发者、网络提供者、管理者的制约,对于“它”的研究,从来不是单一学科研究可以完成的任务。同样,“新媒体应用文本”亦受到上述条件的制约,且概念本身即体现了跨学科的特点,展开对“它”写作的研究,势必要形成多学科的研究合力方能奏效。

其三,“新媒体应用文本”写作研究可以有效弥补时下写作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写作行为之间的“裂痕”,有助于在课堂教学、课后互动的环节探索出一套适应时代变化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更新、修订乃至重写应用文写作类的教材、讲义和变革教师的相应观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得,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关于“新媒体应用文本”的写作与教学研究,正是基于这个事实,与时俱进地探求和大学生、年轻人关系最紧密的写作方式、写作行为、写作活动,务实求真地研究已经发生巨变的写作文案、写作文稿、寫作文本,以期待在将来更好地站稳大学应用文写作科研和教学阵地;同时也是深入领会习主席关于“文化自信”、“理论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等重要讲话的指引下的学术研究。不论在大学教学中,还是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基于新媒体技术、平台的阅读、写作已经成为人人必备的技能,我们必须直面这一课题。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应用文网络文学概念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构建有效的应用文教学课堂
创设写作趣味张扬学生个性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高校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