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探区材料投放的思与行
2019-07-08陈蕾
陈蕾
科学探究区域是供儿童开展自主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场所。它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充裕的操作时间,保证每个幼儿在集体活动之外,都有充分的机会接触、摆弄和探索科学材料,自由地、独立地进行各种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学游戏以及科技小制作等活动。本文将从科探区的价值角度出发,着重对科探区游戏材料的投放进行探讨。
1 科探区活动的价值
1.1科探区活动是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科探区是供儿童开展自主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场所。它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充裕的操作时间,保证每个幼儿在集体活动之外,都有充分的机会接触、摆弄和探索科学材料,自由地、独立地进行各种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学游戏以及科技小制作等活动。同时,儿童之间也有充分的交往机会,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我国幼儿园的师生比低,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园教育实践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幼儿毕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多内容不可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述来获得,而需要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活动来获得。在集体教学后,我们发现有些幼儿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往往活动结束了,仍意犹未尽,而有些幼儿则在一次活动中迟迟不能完成操作任务,于是教师们非常注重延伸活动的展开,以不断推进活动的深入。在每次探索活动结束后,并不将其当成是活动的尾声,而作为继续探索的开始,仍保留一些有代表性的材料在科探区,让新旧材料之间保持一定的比列,供幼儿再次选择探索。
1.2《纲要》背景下的幼儿科学教育区域游戏的开发
《纲要》中说,“环境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作用”的精神,把环境作为实施课程的重要途径,着力创设“保护好奇、支持探索、鼓励创新”的科技教育环境。它要求教育者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2 目前科探区材料投放存在的误区
2.1材料要越丰富越好
科探区必须提供丰富的材料,才能保证孩子有足够的工具进行操作,这是许多老师的看法,其实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材料始终只是帮助幼儿进行探索活动的辅助手段和工具,必须是对幼儿本次探索活动有所帮助的。过多材料的提供看似让孩子玩得很开心,但是多则滥,幼儿的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他们的活动会因为过多的材料投放流于形式而表面化,不能达到很好的探索目的。
2.2材料要越精致越好
很多老师一开始进行科探区域创设就会力求做到做好,想把最美的、最新的都装饰在本班的区域之中。精美、崭新的材料确实让人赏心悦目,吸引眼球,但是投入过大不说,幼儿也只是拿着看看,既担心会弄坏,又因为确实太过完美而失去了玩的兴致。因为没有了探索的欲望和需求,更没有探索的必要,久之就会失去兴趣。这些看起来精美的材料,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想象与创造的操作平台,也就失去了材料投放的价值和意义。
3 科探区材料投放的思与行
3.1科探材料应具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有趣的材料会让幼儿在游戏中觉得带劲儿、好玩儿,他们能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从而将被动摆弄转变为主动探究。所以投放材料要适合幼儿“玩中学”的特点,减少幼儿的压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果材料不注意趣味性,即使再有科学因素的材料也没有实际意义。比如在科探区游戏《小猫钓鱼》中,天天刚把磁铁做的钓竿放进小“池塘”里,绑着回形针的鱼就迫不及待地吸附在了磁铁上。天天开心极了。不一会儿,他就钓了很多很多的鱼。天天望着篓子里一篓子的鱼,自言自语道:“原来,磁铁钓竿只能钓出绑着回形针的鱼。”这时候,天天又用磁铁钓竿去吸引雪花片的鱼,可是却发现雪花片的鱼纹丝未动。他又去试了一下,发现雪花片的鱼还是没有动,他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大叫起来:“磁铁钓竿不能钓出雪花片的鱼!”旁边的陈梓铭听到了,瞟了他一眼说:“磁铁钓竿本来就不会钓出雪花片的鱼。”天天没有在乎陈梓铭的轻蔑,而是向张宇晗交流起了自己的发现。这时候,天天又把钓竿垂向了没有回形针也没有雪花片的鱼,可是鱼一点都没有反应。天天自言自语道: “哦,我明白了,磁铁只和回形针做朋友,不和雪花片、纸片做朋友!”
3.2科探材料应具有暗示性
人对周围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在缺乏对已有知识经验掌握的情况下,常常借助于知识的暗示性来进行认知,如认识某一产品,先阅读说明书等。因此也可以将暗示性蕴涵于材料中,这样无需教师手把手地教,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找出规律,按规律再进行模仿或创造。如,在科探区投放实验:“盐水里的鸡蛋”时,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有挑战的情景:蛋宝宝不小心掉进了小池塘,鸡妈妈如何救出蛋宝宝呢?凭空让孩子们去想象救的办法真的很难,孩子们不太容易切到点上,于是我设计了一个鸡妈妈救蛋宝宝的步骤图,图中将实验的步骤一一呈现,让孩子们在图片的暗示中,感知蛋宝宝在盐水中浮起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幼儿自我学习、自我观察的过程,通过这次活动,班级里的许多宝宝学会了看科学实验步骤图,在后来的学习中,他们也尝试将自己发现的好玩的实验用这种简易的步骤记录下来,并带来幼儿园和伙伴们分享,我们班顿时掀起了一股记录风潮。
3.3科探材料应具可操作性
科探区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动手尝试、操作,在操作中获取经验。因此,我们投放的材料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去体验,从而获取相应的感受。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多选可拼摆的,少选一体的;多选简单有趣的,少选复杂难懂的,不管你投放的材料是需要幼儿制作的,是需要幼儿组装的,还是需要幼儿观察的,总之是要让幼儿动手动脑,并且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快乐和趣味,那么我们在材料投放这一点上才能算成功了。
如:当科探区刚投放了《有趣的提升》的材料后,童童就来到了科探区。他拿起一块小的环形磁铁,开始对着回形针吸引着。回形针一下子就吸到了环形磁铁上。他慢慢地抬高手,回形针吸附在磁铁上,随着童童手的抬高而升高。由于有着绳子的牵引,回形针在升到最高的时候被绳子给拉了下来。童童用小环形磁铁试了几次后,觉得没意思,正准备离开的时候,这时候,熙熙来到了科学区玩这个提升游戏。只見熙熙拿了一块大磁铁,去吸引被绳子拴住的回形针。随着熙熙的手慢慢地提升,被绳子拴住的回形针也吸附在回形针上慢慢地升高。当绳子被拉到最长的时候,磁铁离开了回形针,这时候,奇迹发生了。离开磁铁的回形针并没有掉下来,而是悬浮在了空中。童童惊呆了,他大声地喊着:“快看快看,回形针自己一个人会飘在空中。”此时,熙熙也洋洋得意,可是他的手一抖,回形针就掉了下来。童童觉得不可思议,他也学着熙熙的样子,拿了一块大磁铁去吸引回形针。当他把手提到比绳子稍高的高度的时候,吸附在磁铁上的回形针也奇迹般地漂浮在了空中。这时候,童童并没有停止,而是把手抬得再高一点,回形针就掉了下来。在旁边的熙熙说:“手不能抬得太高了,太高了回形针就会掉下来。”童童试了几下,果然如此。
童童屡试不爽,玩了一次又一次。
区域活动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只要科探区中的材料适量、形式多样,贴合幼儿的兴趣、能促进幼儿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信幼儿在主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