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计算机应用专业视角下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2019-07-08陈文驰

知识文库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高职

陈文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愈发严苛的挑战,人才培养的困难性和复杂性超出以往,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计算机应用专业视角出发,探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应解决办法

1“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内涵

1.1 “双师型”教师的定义

目前“双师型”教师没有明确的定义,国内众多学者对此形成了不同的看法,大体来说有:“双证”、“双职称”、“双来源“、“双素质”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双证”是指教师不仅持有满足职业教育的教师资格证,也同时拥有相关行业的特许资格证。“双职称”是指教师拥有教师以及所教专业对应行业两个序列的职称。“双来源“是指教师要有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或者有关行业企业的挂职顶岗经历。“双素质”是指教师不仅有理论教学的素质,同时能够指导对应的实践操作。这些伴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形成的观点,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在实践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在积极探索着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与内涵的过程中,政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最近颁布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建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办法,完善符合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校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

笔者认为,虽然暂时无法明确的界定何谓“双师型”教师,但是以下高素质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应有之义。一是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素质,“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得先有一桶水”,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人才的高职教师必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了解行业的最新前沿技術发展。二是对应行业的工程能力的高素质,由于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高职学生必然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对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职业教育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落脚点还是职业教育的教师,做好职业教育教师的关键是深刻地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掌握好职业教育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做好本职的教学工作。

1.2 “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

所谓教师团队建设是指以专业、课程等为标准将教师划分为不同的团队,按团队特点进行的细分规划建设。教师团队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团队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将相同专业或课程的教师组成小的教师团队,可以让教师们的专业水平在团队的合作与交流中得到提高。二是有利于高职人才培育水平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游兵散勇”式的教学模式愈发地难以满足现代高职教育的要求,而团队式的教学模式是高质量的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三是有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师团队的建立意味着科研的最小单位不再是个人,而是一个团队,科研仰仗团队,团队促进科研是目前广泛的共识。

由“双师型”教师构建而成的教师团队可以克服以往“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瓶颈与障碍,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取得更为长足的进步。笔者看来,依托于于“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高职教育的水平将进一步巩固提高。

2 专业视角下的团队建设困境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以各类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课程的传统综合性专业,具有专业面向广,社会需求高等特点。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范围覆盖从中职到博士的不同层次,所以师资力量成为了计算机应用专业优劣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受制于种种客观因素,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双师型”师资力量还较为薄弱,相关的师资团队建设不容乐观。

2.1 “双师型”教师资源不足,教师来源渠道匮乏

理工科类高职教育教师缺乏,是目前的普遍现象,而这些行业中,以计算机应用等计算机相关专业尤其明显。当前社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各个行业都出现了较大的计算机人才缺口,计算机行业人才千金难求,这就导致了高职教育行业的诸多困难。一方面,由于计算机行业较为良好的薪资水平和个人发展前途,以计算机应用等计算机相关专业为专业方向的学生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对比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福利水平,高职教师岗位对有行业实践经验的相关人才缺乏吸引力,“双师型”教师资源匮乏日渐明显。“双师型”教师来源的另一主要渠道是计算机专业的应届研究生。计算机专业的应届研究生理论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但是对应于“双师型”教师的高要求,也存在着实践能力不足,行业知识缺乏等问题。

2.2 “双师型”教师资源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相对薄弱

近年来,高职院校都大力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教师数量大量扩张的同时,教师资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开始凸显。一是“双师型”教师团队年龄梯度不合理,有长期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团队占比较少,年轻教师团队占比较多。二是“双师型”教师团队拥有实践经验的多寡不均衡,有行业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较少,缺乏行业实践经验的较多。三是“双师型”教师团队专业发展方向不适宜,以热点、理论偏向专业为发展方向“双师型”教师较多,以需求、实践偏向专业为发展方向的“双师型”教师较少。

2.3 “双师型”教师资源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应激励和保障体系

“双师型”教师作为处在发展中的新兴事物,与以往的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方面有较大的区别。而对应于以往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一系列考核评价体制,难以完成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这种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会阻碍“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双师型”教师称呼本质上来说是一系列高素质要求的统称,“双师型”教师就是满足这些高素质要求的教师,这些高素质满足了政府与社会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双师型”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教师自身持续努力的成果体现。但是目前的考核评价机制缺乏对这种成果的激励与保障,长此以往会降低“双师型”教师的吸引力,打击对自身发展有要求要想法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对应团队的建设。

2.4 兼职教师资源管理流于形式,人才流失严重

来源于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团队的重要补充,是夯实高职教育的有力帮手,是高职学生了解行业知识的一个重要窗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兼职老师管理的不深入和不到位,成为了高职教育教学的一个薄弱点。兼职老师只是课程的被动承担者,没有利用好其了解行业知识的特性,主动参与到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来,做出其应有的贡献。兼职老师由于其对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理解的不到位,在相关知识点的讲述表达上往往稍欠火候,如果没有相应的听课、论课作为学习补充,就会成为高职教育一块短板。目前,由于计算机行业旺盛的人才需求,行业一线的员工从事兼职教师的意愿欠缺,怎么吸引兼职教师,怎么管理兼职教师考验着高职学校的教师资源管理能力。

2.5 缺乏行业交流渠道,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脱节

“产交融合”意见的出台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機遇和挑战。目前摆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高职教育与行业的交流互通的渠道较为贫乏,技术革新较快计算机行业尤为明显。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可能已经是落伍的知识,在社会上无法胜任实际工作岗位,无法满足企业的相关要求。学生知识的落伍的原因是教师团队知识的落伍,技能与社会的脱节。这样教师团队是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是无法满足高职教育要求的。

3 “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途径

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共性以及特性问题,特提出以下团队建设相关的策略。

3.1 明确“双师型”教师定义标准,构建对应评价体系

目前,“双师型”教师没有明确的定义标准,是“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只有建立好符合现代高职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定义标准,构建好相应的激励保障体系,才能不断凝聚教师的共识,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带来不竭动力,成为高素质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3.2 合理规划“双师型”教师团队梯度,制定多纬度发展路径

针对“双师型”教师团队来源缺乏,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双师型”教师团队梯度化建设成为了“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手段。将“双师型”教师以资历、来源等要素区别,搭配组合成要素齐全的教师团队。针对不同的要素特长,制定不同的发展路径和评价标准,让教师要素有效配置,团队形成有效梯度,全员形成有效合力。

3.3 确立行业交流机制,着力教师培训基地的建立

对于高职教师缺乏行业交流渠道,知识能力体系与社会脱节等原因,集合政府、社会以及行业力量,积极探索实际高效的行业交流渠道与机制应该是问题的重要解决途径。在建立教师企业顶岗、“大师”工作室等行业交流机制中,建立好教师培训基地由于其普益性高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应该是着力建设和推进的重要手段。

3.4 把握兼职教师管理,严抓兼职教师遴选标准

兼职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重要补充,容易由于管理的松弛造成教学效果的不尽人意,无法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对于兼职教师的管理要讲究方式方法,可以从“入口”和“过程”两个角度严格把关。一来严抓兼职教师选择录取,一定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标准;二是严抓兼职教师教学过程,把教师听课、学生评课作为兼职教师能力考量的重要指标。

(作者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高职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