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探讨

2019-07-08尹光华刘珊珊

知识文库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时代政府

尹光华 刘珊珊

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也面临着转型与创新发展,相关部门应基于大数据平台,对毕业生进行统计、归类、跟踪、调查,进而为学生提供真实可信的就业信息,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就业。本文从大数据为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的机遇出发,结合实际探究大数据时代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策略。

1 引言

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大数据”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一个炙手可热的词汇。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每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加,2018年已达到820万,如此庞大的就业人群,需要高校、政府、相關社会机构提供充足、可信的就业信息,但是由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制尚不完善,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整合信息,因此,就业规划常常陷入困境。进入到大数据时代,相关部门可以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进而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就业服务。这不仅是大数据影响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全面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2 大数据时代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大数据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推动了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化解了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目前就业结构的错位依然是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高校人才培养规模逐年扩大,但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却无法消化大规模的人才供给,许多学生在市场需求错位中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在大数据时代,一方面政府、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形成立体化的就业需求,高校可以依据此调整教育资源投入,进而报逐渐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供给有效率;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获得就业问题的提前预警,并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在专业教学始终,通过集中搜寻、交叉分析,规避就业风险,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就业信息,以调整就业预期, 提高就业能力。

3 大数据时代如何推动大学生顺利就业

虽然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利用数据收集、整合、挖掘、利用,能够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但是目前在实践操作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政府作为大数据应用的主导者,对数据平台的构建缺乏支持,学校、学生在无法实现系统的数据整合与应用,影响了专业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顺利对接;高校在作为数据生成的重要主体,对学生专业学习相关数据整理不完善,难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大学生作为就业主力,对于数据应用力不从心,自身就业素养与数据分析之间存在偏差。这对此,政府、学校、学生应调整理念,积极参与到大数据应用中来,为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不断探索。

3.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大数据平台的构建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政府当前面临的重大民生问题,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优质人才,如果不能顺利参与到相应的社会生产领域中来,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政府应发挥主导性作用,推动网络平台的建立与完善,健全大学生就业管理规范,全面整合市场就业信息,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具体来讲,政府首先要发挥自身网络平台优势,联系各个就业环节,推动就业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政府网络信息系统相对健全,与高校、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密切,因此,可及时了解某一时期某一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题,并针对性提供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岗位信息,以保证大学生就业信息的真实可靠。其次,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推动数据分析,不断更新就业统计模型,引导大学生就业方向。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调查统计,建立大数据分析报告,明确某一时期待就业大学生总量,大学生就业结构,热门专业就业率,未来市场就业趋势等并形成直观可见的统计模型,为高校、大学生调整就业策略提供依据。最后,加强就业管理,健全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政府应积极制定大学生就业管理规范,推动大数据在大学生就业管理中的运用,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以规范就业市场,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从毕业到就业的过渡。

3.2 高校发挥引领作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

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规划,引领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关键角色。在传统就业管理中,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大部分毕业生难以在在校期间完成科学的职业规划,获得合适的工作岗位,因此,只能在自我摸索中不断调整就业方案,甚至陷入了“毕业即失业”的困境。针对此,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应积极调整就业理念,创新就业指导方式,为学生提供可靠、可行的就业服务。首先,高校应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完善职业规划课程。职业规划是高校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认清就业形势的主要课程,高校应通过对历年毕业生的调查分析,提高学生对市场、岗位、专业前景以及自我能力的综合认识,帮助本校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其次,高校应根据当前就业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内容,高校在大数据分析中应依据数据库对学生个体的情况做出深入分析,了解学生在就业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并对症下药,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最后,高校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大学生的毕业走向以及就业现状进行跟踪调查。高校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大学生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分析、整合,并建立就业跟踪体系,了解学生的就业去向、签约情况、就业质量等,并做出客观的评判与分析,为新一轮的就业指导提供数据依据。

3.3 学生体现主体作用,结合数据分析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内因是影响客观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虽然有大环境的影响,但是大学生主体就业水平不高,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却是根本原因。许多大学生在专业选择过程中盲目、被动,缺乏对自自身能力以及就业形势的基本判断;在专业学习中缺乏责任感,对未来就业无法形成具体规划;对大数据的运用相对排斥,缺乏主动利用数据分析结果指导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针对此,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应认识到自身在就业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引领就业规划。首先,在专业选择上,大学生以及家长应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模型,理性认识所谓“热门专业”的就业潜力,根据学生的兴趣偏好判断所选择专业的就业前景,以优化专业选择,为就业做好准备;其次,加强专业学习,根据当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数据分析科学选择“第二专业”,以扩大自身的就业领域,提高就业能力;最后,广泛获取就业信息,及时了解政府、企业、学校提供的各类就业数据,自主分析自身专业的就业形势,并合理制定职业规划,提高就业能力,进而实现主动就业。

4 结束语

总之,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信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政府、学校作为大数据平台应用的引领者与构建者,在实践中缺乏有力的支撑,大学生自身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也缺乏系统认识,从而导致大学生依然面临着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先脱节的问题。针对此,政府、学校、大学生自身应深刻认识大数据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优势,并积极完善网络平台,推动数据分析与整合,为学生提供可靠且有效的就业服务,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时代政府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完形填空三则